理论教育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效能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提升管理信息系统效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亦称为SSA&D法,或SADT,是自上向下的结构化方法,是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至今为止所有开发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开发技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1-19所示。这一阶段的总结性成果是系统规划报告,这个报告要在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的共同参与下进行论证。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亦称为SSA&D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或SADT(Stru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ology),是自上向下的结构化方法,是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是至今为止所有开发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开发技术。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分而治之,自顶向下,利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底向上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完成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1-19所示。

978-7-111-44885-3-Chapter01-23.jpg

图1-19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可行性分析阶段

可行性分析也称可行性研究,在现代化管理中,可行性分析是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个项目开始时,必须研究它可以获取的收益。当前,可行性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基建、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设施等项目投资的各种领域。新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耗资多、耗时长、风险大的工程项目,因此,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报告中所阐述的可行性分析内容要经过充分论证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2)信息系统规划阶段

只有在被共享的前提下信息才能发挥其资源作用。在企业或组织中,来源于企业或组织内外的信息很多,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整理、加工、使用这些信息,发挥信息的整体效益,以满足各类管理不同层次的需要,这显然不是分散、局部考虑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经过来自高层的、统一的、全局的规划。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就是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所开发的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总体的考虑。另外,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开发人员长时间的努力,需要相应的开发资金,因而在开发之前要确定开发顺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问题也必须通过系统规划来解决。具体地说,系统规划是在可行性分析论证之后,从总体的角度来规划系统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有哪些数据库(这里所规划出的数据库是被系统各个模块所公用的主题数据库),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是如何通过数据库来实现的,然后根据信息与功能需求提出计算机系统硬件网络配置方案。同时,根据管理需求确定这些模块的开发优先顺序,制定出开发计划,根据开发计划合理调配人员、物资和资金。这一阶段的总结性成果是系统规划报告,这个报告要在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系统开发人员的共同参与下进行论证。

(3)信息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一对系统规划中所确定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该分析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各组成部分内部的信息需求,除了要分析内部对主题数据库的需求外,还要分析为了完成用户(即管理人员)对该部分所要求的功能而必须建立的一些专用数据库。分析之后要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建立数据字典。二是进行功能分析,即详细分析各部分如何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用户所提出的各类功能需求。在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尽的分析之后,要利用适当的工具将分析结果表达出来,与用户进行充分的交流和验证,检验正确后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4)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结合计算机的具体功能,设计各个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结构,即采用一定的标准和准则,考虑模块应该由哪些程序块组成,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同时要进行系统的编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

(5)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阶段(www.daowen.com)

系统开发实施阶段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硬件设备的购置与安装,另一方面是应用软件的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根据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来进行的,其最终的阶段性成果是大量的程序清单及系统使用说明书。

(6)信息系统测试阶段

程序设计工作的完成并不标志着系统开发的结束。一般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往往使用的是一些试验数据,因此,在程序设计结束后必须选择一些实际管理信息加载到系统中进行测试。系统测试是从总体出发,测试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效益及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完成情况,测试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的可靠性等。

(7)信息系统安装调试阶段

系统测试工作的结束表明信息系统的开发已初具规模,这时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从事系统安装、数据加载等系统运行前的一系列新旧系统的转换工作,一旦转换结束便可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系统的联合调试。

(8)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

系统调试结束便可进入到系统运行阶段。但是,一般来说在系统正式运行之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因为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或组织的协调系统,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检验就将系统投入运行状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将新开发出的系统与原来旧系统并行运转一段时间,进一步对系统进行各个方面的测试。这种做法尽管可以降低系统的风险,但是由于两套系统同时运作,使得投资加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当缩短试运行的时间。

(9)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当系统开发工作准备进入试运行阶段之前,除了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则和制度。在这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新系统的各项运行操作,如系统的备份、数据库的恢复、运行日志的建立、系统功能的修改与增加、数据库操作权限的更改等。在这一阶段着重要做好人员的各项管理和系统的维护工作,以保证系统处于合用状态,同时要定期对系统进行评审,经过评审后一旦认为这个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求,则应该考虑进入下一个阶段。

(10)信息系统更新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上一阶段提出更新需求后,对信息系统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新版本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功能需求,准备进入信息系统的一个崭新的开发周期。

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为了使得开发出的信息系统是一个成功的系统,避免出现前面所述的各类问题,除了每个阶段的工作要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进行之外,还要利用一系列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工具(Computer Aided System Engineering,CASE)来从事系统开发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