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绪障碍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并有相应的思维与行为改变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躁狂状态(mania)和抑郁状态(depression)。其家庭指导内容如下:
1.提供安全的环境
(1)提供安全、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拥挤、嘈杂及强光刺激,清除所有危险品,房间内陈设简单、物品简洁。
(2)躁狂者的房间光线还应暗淡,尽量减少刺激。
(3)抑郁患者房间光线要明亮,色彩明快,增强生活信心。
2.维持营养
(1)躁狂患者整日忙碌不停,体力消耗大,无暇顾及用餐,容易造成营养物质及水分的摄入不足。应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2)抑郁患者有自责自罪、食欲减退、拒食等现象。护理人员应设法劝其进食,对坚决拒食者,必要时可进行鼻饲。
3.保证休息和充分的睡眠
(1)躁狂患者精力旺盛,活动明显增加,睡眠需要减少。
(2)抑郁患者入睡困难,易早醒,需要补充睡眠。所以,要鼓励其下床活动。
(3)睡觉前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可利用饮热牛奶、用热水泡脚、听轻音乐等方式诱导入眠。
(4)必要时可遵医嘱让患者服用镇静催眠药物。
4.个人卫生指导
(1)督促、引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仪表整洁。
(2)制作日常生活卫生作息表,鼓励患者独立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5.用药指导
(1)协助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确保患者安全服药。
(2)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尤其是对狂躁患者应用锂盐治疗时要更加关注。
6.心理指导
(1)对患者应充满爱心、耐心及宽容心,说话语气要温和,不要指责和羞辱患者。
(2)对于躁狂患者不能与其一起高谈阔论,以免加重病情,对于不合理的要求给予适当限制。
(3)对于抑郁患者,要鼓励其抒发自己的想法,阻断负面的思考。帮助患者改善消极被动的交往方式,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正面认识与自信。
(二)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属于常见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是在脑部广泛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脑部慢性综合征,呈现以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征象。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家属如何照顾老年痴呆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
白天进行适当活动,防止睡眠颠倒。
2.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平时多与患者交谈,尽可能去理解患者,满足其合理需要,做到态度和蔼,热情与患者交谈,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多采用非语言的交流形式,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
3.合理安排生活环境
将患者的常用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挪走环境中的危险物品,保持环境整洁。还要注意环境,保持地面平整防滑。
4.扩大社区交流
可经常陪同外出散步,但防止患者擅自外出。必要时在患者衣服上缝上标志,注明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人姓名、电话。
5.加强自理能力
督促患者照料自己的生活,如穿衣、洗脸、吃饭等。在家中还要让老年人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扫地、浇花等,避免老年人精神空虚。
(三)不同病程阶段的家庭指导
1.疾病早期的家庭指导
主要是早期发现和鉴别患者是精神疾病初发或是病情复发,并指导其及时就医。早期发现的方法和措施包括:
(1)健康人群检测。(www.daowen.com)
(2)社区居民精神健康调查。
(3)确认影响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及其相关因素。
(4)定期检查随访,指导居民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评定。
(5)早期治疗本着合理用药、家庭治疗和双向转诊等原则,并配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2.疾病症状明显期的家庭指导
在精神症状明显期,患者家属和朋友的参与对患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对于兴奋躁动患者,社区护士要:
①与患者和其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②多用正面教育,表扬多于批评。
③避免激怒患者,引导其做一些平常较喜欢的活动,转移其行为指向。
④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噪音,限制一定的人际交往,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精神病患者对周围人或人群可能会做出攻击或暴力伤害行为。对这类患者社区护士需要:
①教育患者家属,这种行为往往是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产生的,因此家属对患者应耐心、态度和蔼,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对患者有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
②用平静、坚定、简洁的语气发表意见,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了解患者幻觉、妄想的内容,协助患者摆脱精神症状的干扰,消除其紧张不安和烦躁心理,增强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③面对患者的突发性伤害行为,不要流露紧张和畏惧的表情,迅速保护自己并及时报警。
④对攻击企图严重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对可能受到攻击的对象要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法律强制患者住院治疗。
(3)自杀、自伤是抑郁和精神病患者常见的危险行为,而且自杀的行为往往十分隐蔽并且计划周密。因此社区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和朋友以及社会要高度重视对自杀行为的预防、发现和干预。
①教育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异常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以及自伤、自杀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看管、监护和疏导。
②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注意患者和居住环境的安全保护措施。对有跳楼、触电、服毒、刎颈、自缢、割血管、开煤气等自杀条件的,要高度警惕,防范自杀发生。
③指导患者及时就医,接受药物治疗及认知和行为治疗(cognitive and behavior ther⁃apy,简称CBT)。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心理治疗师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和群体辅导活动。
④在药物治疗和CBT治疗的同时,社区护士及患者家属还应帮助改善患者情绪与睡眠,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降低自杀的意图。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组织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提高患者自尊,使患者看到未来的希望。
3.疾病康复期的家庭指导
精神康复不仅仅是治疗后精神症状的消失,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精神功能和预防精神情绪疾病的复发,重新回归社会。可以通过社区康复来实施全面康复措施。
(1)坚持药物维持治疗。
药物治疗对预防精神情绪疾病复发有重要意义。
①家属应督促患者坚持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并观察药量及有无不良反应。
②加强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患者对自身疾病病情、症状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识别自身症状,主动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对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并能简单自我处理。
(2)加强心理指导。
①鼓励患者坚持CBT治疗。
②学会必要时寻求医生、家属及社会支持,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③以理解、平等、尊重、鼓励的态度对待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减轻对其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使患者逐步向身心健康过渡,获得重返社会的能力。
(3)加强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①家属要协同患者制定自我照顾计划,从简单劳动开始,循序渐进。
②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着重培养打扫个人卫生、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能力。增强生活兴趣,提高生活能力。家属对患者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应注意鼓励,以激发其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恢复社会功能。
家属要给患者创造机会并鼓励患者去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以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①对孤僻、懒散者,应鼓励其参与户外活动,如与家属散步、逛商场、游园、听讲座等,增加与外界的实际接触。
②帮助患者培养兴趣和爱好,如阅读报纸、练字、养花、唱歌、下棋等,使其感到生活充实。
③对有能力工作者应鼓励其参加工作,根据恢复程度选择适合的工作,争取能够让其行动起来,看到自己的成果,从中获得快乐,并逐步提高自我价值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