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区护理学: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及重要基础

社区护理学: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及重要基础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我国的心理学专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比较一致的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途径。其中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够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个体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的内外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心理健康者在遇到困难、挑战和逆境时,能够调整好心态,并以社会上认可的道德规范行为加以克服。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是从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个性、行为、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来确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美国心理学马斯洛(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leman)提出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如其分地估计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④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⑤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宣泄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队要求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我国的心理学专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比较一致的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低下者在社会适应、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重度智力低下者,会失去社会功能,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2.情绪良好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状态的自我感受是良好的、舒适的。反之,就会导致心理波动、失衡或心理危机,甚至精神错乱。(www.daowen.com)

3.人际和谐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和途径。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乐于交往、待人诚信、态度积极,能够接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4.适应环境

健康的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的进步趋势,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持有积极的处事态度,能够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以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贡献的协调统一。其中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5.人格完整

培养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它包括了个体的气质、能力、动机、兴趣和人生观的各个方面平衡协调的发展。健康的人格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注重未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