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社区护理学

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社区护理学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也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老年大学,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如医疗保健、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少儿教育、电脑培训等,知识的获取给老有所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其潜能的发挥。(三)社区老年人的保健措施1.健康管理老年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下降,会使其易患多种疾病,影响日常生活。

社区老年人保健指导:社区护理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不断下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老年人保健的任务是运用老年医学和护理学的知识,开展老年病的防治工作,针对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咨询,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帮助,并辅助其开展健康锻炼,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加强老年人疾病的监测,控制慢性病的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及预防残疾的发生,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

(一)社区保健原则

1.初级保健与三级预防相结合原则

2.综合性服务原则

(1)服务对象不分性别、疾病种类,服务社区所有人。

(2)服务范围包括个人、家庭、社区。

(3)服务内容涉及生理、心理和康复文化各个方面。

(4)服务方式是预防、治疗和康复指导相结合。

3.持续性服务原则

从可导致健康危险的因素方面监测机体,在出现功能失调、发生疾病、治疗和康复等阶段,要全程提供服务。

4.协调性服务原则

老年社区健康服务工作者不能代替各专科医疗,所以他们应掌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专家、家庭和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情况,并与之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以便协调各专科,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保健服务。

5.可及时性服务原则

社区健康服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及性。开展可及性服务能使社区中的老年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社区得到经济、周到的健康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及生命质量评价。

(二)国内老年保健的发展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2000年8月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确定了21世纪初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为切实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为加速发展我国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吸取教训,采取了更积极主动的对策,积极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健模式。

1.老年医疗保健纳入三级预防保健网的工作任务之中

各省市三级医院对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老年病科(房)、老年门诊和老年家庭病床

2.医疗单位与社会保健、福利机构结合

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到社会保健和福利院中去指导相关人员,进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并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体检

3.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疗护理

各级医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送医送药,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疗护理和社区康复工作。

4.建立院外保健福利机构

开展服务项目包括开办老年日间医院等,为社会排忧解难。目前老年保健福利机构有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日托、全托、临时托)等。

5.具体指导

根据老年保健目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权益,我国的老年保健策略归纳为“七个有所”,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1)老有所医——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运用立法手段和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原则,逐步实现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使大多数的公民进入该系统当中,实现老有所医。

(2)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正逐渐弱化,已向社会养老转化,社会福利保健机构的需求则呈增长趋势。由于社会文化所致,老年人更多的是愿意在熟悉的家里养老,故而建立并完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增加养老资金的投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是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的重要措施。

(3)老有所乐——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条件,让其正确和科学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提高身心健康和文化修养。建立社区老年活动站,开展琴棋诗书画活动,体育文娱活动,饲养鱼虫花草,组织观光旅游,参与社会活动能使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4)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老年人的发展与成就。老年人在人生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相较以前已有提高,但仍然要鼓励有能力的老年人“有所学”和“有所为”。这样既能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其社会价值,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①老有所学。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也为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老年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生活变得充实,身心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很大的改善。在老年大学,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如医疗保健、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少儿教育、电脑培训等,知识的获取给老有所为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更有利于其潜能的发挥。

②老有所为。一是直接参与社会发展,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直接用于社会活动中,如从事各种技术咨询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人才培养等;二是间接参与社会发展,如献计献策、社会公益活动、编史或写回忆录、参加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工作等。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不少国家开始出现了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老有所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这种矛盾;同时,老有所为也使其个人增加了收入,让老年人在社区和家庭中地位提高,并且对进一步改善自身生活质量起促进作用。

(5)老有所教——老年人的教育及精神生活。老有所教是让老年人受到适合年龄、时代特点的教育,使退休老人角色发生转变。教与学是互动的,而老有所教与老有所学有交集关系,所教属于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老年教育,所学则是更宽泛和随意。科学、良好的教育,和谐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建立健康的、丰富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更方便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人所乐的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www.daowen.com)

(6)老有所依——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精神文化等。老了有人养、有依靠,还能有自己的乐趣。

(三)社区老年人的保健措施

1.健康管理

老年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下降,会使其易患多种疾病,影响日常生活。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可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建议每半年一次,内容包括测量其体重、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

2.心理保康

(1)老年人要对自身的心理进行保健,要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老年人要勤用脑,防脑力衰退,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

(2)改善和加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服务;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安慰、同情和支持,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健康老龄化奠定基础。

3.睡眠保健

(1)老年人的睡眠可在睡眠前进行适当调整,包括以下内容:

晚餐不宜过饱,保持情绪稳定。

②做好睡前准备,如洗漱、梳理、温水浴、足浴、开窗通风。

③睡前不饮浓茶、咖啡、利尿剂;睡前可进食帮助睡眠的食物,如大枣等。

④避免看刺激性的电影电视、书报等。

(2)提供如下舒适睡眠用品:

①睡床软硬适中。

②枕头高度适宜,以8~15 cm为宜。

③床单、被褥保持清洁、无异味,最好选择棉质的。

4.饮食保健

(1)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平衡。摄取适当的热能,维持理想体重,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常吃蛋、奶、豆制品。优质蛋白质主要包括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老年人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油脂应以植物油为主,保证各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2)合理的烹调可使食物的营养成分不被大量破坏,且容易消化吸收。

(3)一般早餐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浆、牛奶、鸡蛋等;午餐食物种类则应尽量丰富;晚餐以清淡食物为佳,不宜过饱。

(4)注意饮食卫生,以恰当的方式进餐。对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应鼓励其自己进餐。

5.运动保健

(1)选择适于老年人的运动项目。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气功、跳舞等。

(2)运动时注意运动的时间和地点,运动时间易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饭后1~2小时进行。每次活动半小时左右。

(3)运动时的着装。运动时的着装应舒适、轻便,以棉织品为好。

(4)自我监测运动强度。适宜的运动量对老年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最适宜的运动量可通过运动后监测最适宜的心率,以及自我感觉进行综合判断。最适宜心率=170-年龄,身体健康者可用180作减数。

6.安全与防护

(1)防跌倒。在老人走动的范围内,应有足够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地面应避免湿滑,以防老人滑到。老人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应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2)防呛。食物应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喝稀食易呛者,应把食物加工成糊状。

(3)防坠床。意识障碍的老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夜间睡眠以侧卧为好。

(4)注意用药安全。内服药要标记鲜明,并向老人讲解清楚,使其明白用法,防止交叉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