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二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人口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对于一个国家人口类型的划分还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和界限是65岁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大于7%。我国目前人口平均寿命为72岁,但60岁后,人的体质已开始发生变化,一般不再承担繁重的工作和重体力劳动,故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年龄符合我国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老年期常常被视为人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一)速度快,规模大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但与一些较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的速度相当。中国老龄人口中65岁以上的比重从4.9%上升到7.0%经过了18年的时间。
(二)老年抚养比提高,速度先慢后快
我国老年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21世纪前几十年新增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相对比重仍较大,但到2025年会达到20.9%,此后我国老年抚养会快速升高。
(三)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www.daowen.com)
与世界其他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极大。随着人类的进步,现代社会提出以人为本,对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会保障较20世纪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使得老龄人口的保障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四)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们在工业化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大量的人口滞留在乡村。到2003年仍有59.5%的人口为乡村人口,与此相对应,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五)老龄人口高龄化速度较快
国际上将老龄人口按年龄划分为三种,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78亿,占人口的13.26%。据预测202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55前后达到峰值4.87亿。目前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3300多万。我国目前平均每个家庭不到4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强,使城市“空巢”家庭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50%,高龄人口相对于其他老年人口有其特殊性,丧偶和患病概率高,女性多于男性,生活自理能力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