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所以,现代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智力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社区健康是指社区居民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其围绕这一群体健康所创造的综合健康环境状况。社区健康已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一)社区健康影响因素
社区健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1.生物学因素
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在社区人群中,特定的人群特征,如年龄、民族、婚姻,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遗传危险性等,是影响该社区健康水平的生物学因素。
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
3.卫生服务因素
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4.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社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住房条件、基础卫生设施、就业、邻居的和睦程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区的健康。社会环境涉及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人口状况、科技发展等诸多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www.daowen.com)
(二)危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四大类:
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
主要有吸烟、酗酒、吸毒等。
2.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有不良饮食习惯,包括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质的食品,不良进食习惯等,以及生活无规律,缺乏锻炼,或过度行为等。
3.致病性行为模式
即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主要有:①A型行为,又称“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其核心行为表现为不耐烦、敌意及时间紧迫感。其冠心病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死率均比正常人高2~4倍。②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核心行为表现为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控制,表面上处处忍让,内心却是强压怒火,爱生闷气。其宫颈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发病率都比正常人高3倍左右。
4.不良疾病行为
疾病行为是指个体从感知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常见的表现有:与“求医行为”相对的瞒病行为、恐惧行为、自暴自弃行为等。与“遵医行为”相对的“角色行为超前”,即把疲劳或生理不适错当为疾病;“角色行为缺如”,即已肯定有病但有意拖延不进入病人角色和“角色心理冲突”,如求医与工作不能两全,以及悲观绝望等心理状态和求神拜佛等迷信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