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读写探道:杨绛先生《老王》的深刻启示

读写探道:杨绛先生《老王》的深刻启示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的开篇,就是这么一句极具画面感的话语。——相较于没有学识智慧,没有亲人相依,没有健全体魄,未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占据优势的老王,作者觉得自己是幸运地抽到了好签,扮演了能够“多吃多占”的角色。心存愧怍,才能平等待人,平和处世,在苦难中澄清心境,明悟人生。读杨绛先生的《老王》,品静水深流的“愧怍”,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读写探道:杨绛先生《老王》的深刻启示

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 蔡尉洁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的开篇,就是这么一句极具画面感的话语。一位才识渊博的学者,一个靠破旧三轮车活命的老人,因车结缘,以平等的姿态闲话家常。“没什么亲人”的孤苦伶仃、“失群落伍”的感叹、因夜盲症被撞得半面肿胀的凄惶……老王将自己艰难人生中点点滴滴的苦楚,毫无保留地向作者倾吐。在他们“他蹬,我坐”的相处模式中,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歧视,也不存在贫富悬殊的对立,有的是信任的诉说和关切的聆听。

文中提到老王瞎掉的那只“田螺眼”,“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作者却说:“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前者是幸灾乐祸的道德评判,后者是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两相对照,高下立判。人世间的戏剧需要形形色色的角色,喜欢指手画脚肆意评判他人的,无非入戏太深,自恃是命运的宠儿而滋生莫名的优越感。在作者一家遭遇困境时,老王照样认准她是好人,帮她“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在作者坚持下“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这份在人生困境中守望相助的淳朴情谊,不就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以善良体察善良的收获吗?

这份情谊说来寻常,就是两个相互平等的生命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温情的交集,却又十分独特,超出了世俗的眼光所能理解的范畴,以致当作者道出自己心中的“愧怍”时,读者纷纷强作解人,却总是不得要领。

在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中,频繁出现“给钱”的场景,有些论者据此认为作者在文末表达的“愧怍”是因为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不接受老王的无偿援助,甚至用给钱的方式让老王的临终表达感情的愿望落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误读。作者很明确地说道:“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用作者直接否定的答案去诠释她的“愧怍”,岂不谬哉!老王临终前送来的“好香油”和“大鸡蛋”是心意的传达,作者回赠钱款何尝不是感激的表示?老王并未误读这份善意,所以即便已经不再需要,为了让作者安心,他收下了这份回礼。读者如果抛开对“钱”的偏见,也不难发现,作者从不认为自己是单向的给予者,更不曾在老王面前“自命清高、不解人意”。在情谊的天平上,双方的“施”与“受”始终是对等的,根本就分不清孰轻孰重。(www.daowen.com)

其实《老王》一文的结语是做过修改的,原文是“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用“多吃多占”来诠释这里说的“幸运”可能更接近作者的本意。史铁生在他的随笔《角色》中描述产科婴儿室里裹在白色的襁褓里的一排婴儿,想象他们的未来,道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真相: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幸福的前程,不可能都一直交好运,人间需要什么角色,他们也就可能是什么角色。——相较于没有学识智慧,没有亲人相依,没有健全体魄,未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占据优势的老王,作者觉得自己是幸运地抽到了好签,扮演了能够“多吃多占”的角色。在为自己庆幸的同时,于内心深藏“愧怍”。心存愧怍,才能平等待人,平和处世,在苦难中澄清心境,明悟人生。

读杨绛先生的《老王》,品静水深流的“愧怍”,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插图:汕尾市海丰县第三中学 林效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