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读杨绛《老王》:理性扬善,彰显人性之美

读杨绛《老王》:理性扬善,彰显人性之美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她写的《老王》,就具有理性扬善的光芒。杨绛的理性扬善,首先体现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表现力上。杨绛的理性扬善,还表现在对自我的剖析上。有人说“我”愧怍的原因是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时,“我”拿钱给他,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从文中的细节中可以知道,“我”和家人对老王一直都是善良以待,之所以“总觉得心上不安”,完全是作者崇高的道德感让自己觉得对老王还不够好,以致愧怍不已!理性扬善,愈显人性之美!

海丰县海城镇第三中学 郑鸿涛

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正所谓“善是理性之光”,真正的善良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一个理性扬善的人,对善良不仅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还能将其付诸实际行动之中。杨绛先生就是一个理性扬善的人。她一生与人为善,自然她笔下塑造的人物也有着善良的品性。比如她写的《老王》,就具有理性扬善的光芒。

杨绛的理性扬善,首先体现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表现力上。细读《老王》,作者先以朴实却不乏起伏的笔调交代了老王的可怜身世:有职业,却是蹬三轮的“单干户”,“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却“死了”;“有两个侄儿”却“没出息”;老王的眼睛也不好,一只是瞎的,一只有眼病……生活有起伏,但却是一个又一个的“重灾”!尽管老王的生活处境如此艰难,但他依然心地善良。比如,老王给我家送冰,“车费减半”,送冰量“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还有“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等,有力地表现了老王善良、老实的一面。这说明老王虽然一只眼瞎了,但心却一点儿也不瞎。落笔至此,老王的“苦”与“善”已深入人心,足以扬善。但作者却并未停止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镶嵌”一词,不无夸张地写出了老王临终前的病态给人的突兀感,但这何尝不是老王悲苦至极的真实写照呢?读文至此,如此震撼人心的刻画,怎能不令人对老王由衷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呢?

不因同情而美化,这是一种更加动人的理性扬善!(www.daowen.com)

杨绛的理性扬善,还表现在对自我的剖析上。《老王》的结尾处写着“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什么“愧怍”呢?有人说“我”愧怍的原因是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时,“我”拿钱给他,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其实,从作者写老王送的鸡蛋让“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老王给了“我”无尽的感动!“我”之所以拿钱给老王,是感动中的一种礼尚往来。老王的处境也确实需要经济帮助,他最终接受“我”给他的钱,知道“我”并没有侮辱他的意思,只是不想拒绝“我”的好意罢了。况且作者也说:“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接着笔锋一转,“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其实是“我”在进行更为深刻的自我剖析。从文中的细节中可以知道,“我”和家人对老王一直都是善良以待,之所以“总觉得心上不安”,完全是作者崇高的道德感让自己觉得对老王还不够好,以致愧怍不已!由此,自然而然地把对老王的“愧怍”升华为一种社会责任:社会上的“幸运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不幸者。

以关爱他人为己任,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理性扬善。理性扬善,愈显人性之美!

(插图:汕头市珠厦学校 周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