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 李瑞珊
《小王子》里,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以童真的眼光审视了成人世界的贪婪、虚荣、权势等,世人皆为名利所累,而他追求的却是“本质的东西”,可以说,他是一位难得的精神贵族。他除了是一位作家之外,也是一位飞行员,在20世纪初,飞机还不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最初从事航空事业的人们是用生命探索开辟了一条条新航线。圣埃克絮佩里便是撒哈拉航线的一位飞行员,1935年,他的飞机在利比亚沙漠坠落。茫茫黄沙中,在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在想些什么呢?死里逃生后的他在《在沙漠中心》记下了他对生命、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飞机刚坠毁时,他没有甘认失败,一步步行走在沙漠中。同事普雷沃总是提到“还有一只手枪”,而他只对其冷笑。干渴折磨着他,“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死神已经站在他的面前,恶劣的环境也已经让他产生幻影,他几次见到灯光、阿拉伯人,却不过是令其疯狂的海市蜃楼。为了取暖,他将自己埋在了沙里,这时的他,没有消沉,没有绝望,反而“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他宽广的胸怀将这些肉体的痛苦融化,“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他转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在精神世界里,将自己融入了生命永恒的大海中。
在这生命永恒的大海里,有其所向往的“本质的东西”,即为生命的真谛。他觉得自己死而无憾了,“如果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绝不是我的错”。他已凭人类的智慧和毅力,竭尽所能,到达人类生命的极限,他已是一位与死亡搏斗过的勇士。他唯一挂念的是爱,是他所爱的人,但这是小爱,为了大爱,他已然舍弃了性命。“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他需要的“生活”,是民族、国家,是全人类的福祉,他在为了全人类开辟新航线,在为了全人类进行冒险探索,既挑起了人类拓荒自然的重担,也承担了人类求知的重任。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发展的本质在于求知,求知就是为了了解我们热爱的世界,人类的好奇心促使人们不断推倒莽莽大山,开辟条条新航线,现在又渴望翱翔于穹宇中。圣埃克絮佩里便是为了实现这种渴望,在未知危险中探索的勇士,可以说他不像生活中某些碌碌无为之人,他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重复,而在于“创造”!“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他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得出真知,这个真知便是人类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在地球上留下的美丽痕迹。
在文中,圣埃克絮佩里也批判了“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失去作为人的尊严,“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快速发展,逼仄的工厂渐渐把人们困在流水线上,日日重复单调的动作,不知道“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或者就选择“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在肤浅的节奏中摇摆掉时光和生命,失去生活的意义。圣埃克絮佩里在《人类的大地》中诗意地长息:“这一个生命与生命为邻,花与花在风中相迎,天鹅认识所有天鹅的世界上,唯有人类自甘寂寞”。人类建起城市,成为固封自己的藩篱,人类发明会计,成为金钱的奴隶;倒不如“通过飞机,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真切地亲吻大地,走向未知,挥动手中的“锄头”,来获得生命的意义。(www.daowen.com)
最终,圣埃克絮佩里以鲜血践行了生命的真谛。1944年,他去阿尔卑斯山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结果没有返回,时年44岁。圣埃克絮佩里就是近现代的伊洛卡斯,就算双翼折毁,也要冲向民族、国家、全人类大义的太阳!其真为一位勇士,一位英雄!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思及圣埃克絮佩里的英雄行迹,最为感动的就在于他的求知、探索精神。人只有拓宽视野,才能将技巧转为智慧,只有勇于求知探索,才能获得精神自由,而不仅是困在一方狭域,将一种技巧反复演练,沦为流水线上失去灵性的合格品,成为目光短浅、无知无聊的机器。愿我们能在圣埃克絮佩里的精神长河中掬一捧清泉,以滋养我们的心田,愿我们抖落身上的尘埃,还自己一颗原始的好奇心。但愿我们能还一片森林给孩子,还孩子在精神世界里自由飞翔的权利。
(插图: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 许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