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的第一本书》:苦难中的温情

《我的第一本书》:苦难中的温情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汕头市岐山中学 吴锡钦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文章,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见证。先让我们走进诗人当年的课堂中去。一句“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当我们读到此处,便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

《我的第一本书》:苦难中的温情

汕头市岐山中学 吴锡钦

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文章,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见证。书中苦难的生活让人心酸,但里面弥漫着的情,却让人倍感幸福。

先让我们走进诗人当年的课堂中去。你看,一间教室装着四个年级的学生,一个年级只有三四个人,课桌上摆着半本残旧的课本;而课本由于使用率过高变成了一团纸。一个什么本事也没有的老师,用沙哑的声音,拖着长腔,朗诵着毫无美感的文字:“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

再看看孩子的家庭。一句“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写尽了苦寒年代中的艰难生活。乔元贞当教师的父亲两三年才回家一次,脸又黑又瘦,脊背弓得像个“驼背狮子”。如此含辛茹苦的父亲竟不能给孩子买一本书,使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不得不辍学回家。诗人的家会好一点吗?当“我”拿来半本残旧的课本时,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并“愁苦地望着我。”此时的父亲居然没有愤怒,有的只是为苦难的生活而愁苦,或者还有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而自责。

教室、学生、老师、家庭,一切都深深地打印上那个时代的贫穷、落后和苦难的标签。但是,他们在精神上也是最富有的一群人。

父亲很爱“我”。当得知“我”考了第二名时,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可当从祖母口中知道第二名其实也是倒数第二名时,父亲“板起了面孔”,要查“我”的功课。当“我”将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了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细心的父亲并没有立刻责罚“我”,而是耐心地问明原委。当得知真相后,善良的父亲表示理解孩子间友情的珍贵,他“深深地叹着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文章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温和、善良、理解、尊重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父子情。生活虽然贫穷,却拥有这样一位父亲,谁能说诗人不是贫穷的富有者,苦难的幸福人?

孩子们是热爱读书的。“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多么热爱学习的孩子呀!有着对知识的向往,有着美好理想的孩子,又怎么会不幸福呢?(www.daowen.com)

“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在朋友有难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太多理由,就把自己唯一的一本书,割一半给朋友。这一定是世上最纯洁、最朴素、最伟大、最永恒的友情。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拥有这份财富的人,肯定是幸福的。

当我和我的“大狗、小狗”合演的“双簧戏”引得教室里哄堂大笑,没法上课时,“弄不成”也只是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看似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村邻之间友好淳厚的情意。其实,文章中的人物,我与乔元贞之间、父亲与乔元贞父亲乔海和之间、父亲和乔元贞之间,何尝不也是一种淳厚的乡亲情呢?

在这些温暖情感包围下的孩子,本质上是快乐的。“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当我们读到此处,便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

想想如今,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越来越好,可是书中那种对读书的热爱、读书时的快乐,似乎越来越少了。希望现在的孩子,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珍惜身边的真情,读出快乐,读出成绩。

一本教科书是平凡的,不平凡的是与教科书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在这篇文章里,这本《国语》课本只是文章的线索,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是蕴含在文章中的情!

(插图:汕头市珠厦学校 周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