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陆河县河城中学 彭云芝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陪伴也许就是最好的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不在身边的,从而为他们的成长阶段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我的童年》中作者季羡林回忆他“灰黄”的童年生活,以及离开母亲时的痛苦。“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对于一个曾经把半个白面馒头看作“龙肝凤髓”的穷孩子来说,能吃上白面馒头甚至是肉,绝对是极大的享受,但“我”反而愿意过穷苦的生活。因为高粱饼子、苦咸菜是与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的。和母亲在一起,远比吃的享受更重要,口腹之欲的满足,并不能抵消远离母亲的痛苦。“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红高粱饼子,又苦又涩,难以下咽)”(《赋得永久的悔》)。
父辈们想培养一个男孩来光大门楣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六岁的孩子却是无法理解的,“可是离开母亲的痛苦我却是理解的又深又透的”(《一条老狗》)。离开母亲到济南的叔父家上学,13年间,季羡林只回过三次家,不是探病,就是奔丧。此后,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母子俩再未见面。对季羡林来说,这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永久的悔”,而且这种“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痛彻心扉。对于他的母亲来说,这何尝不是“永久的悔”,“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以自己高度的责任和克制得以健康成长,然而“没有红,没有绿”的童年,终是遗憾。“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寸草心》),每每谈到母亲就会泪流满面。(www.daowen.com)
如果可以,多陪孩子看看书,说说话,玩玩游戏,哪怕是只看看动画片。我们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毕竟有限,只有尽全力陪伴和爱,才能避免未来的遗憾。
陪伴是父母给子女最好的爱,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成长,也是父母的责任。
(插图:汕尾市陆河县河城中学 彭云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