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细腻描摹情感,打动读者—《读写探道》

细腻描摹情感,打动读者—《读写探道》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节描写的常用技法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调动感官,丰富感受;描写景物,烘托渲染。)作者自评“我以往的作文优势在于文笔较唯美、精致,但少了具体的事件,导致内容显得单薄。本次作文我特别注意了细节描写,将情感具体化,更注重人物的刻画和感官的描写,也加入了一些环境描写来渲染文章气氛,从最后的得分来看,似乎这个方法还是奏效的。”细节描写筑成了文章的血肉,使文中这碗普普通通的粥变得如此“特别”!

细腻描摹情感,打动读者—《读写探道》

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 陈倬莹

当今社会,产品、服务的品质通过什么突显呢?那就是细节。文章亦是如此,“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何谓“细节描写”?说白了就是把细小之处放大了来写。你的文笔就是一个放大镜,把容易被忽略的细小之处,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从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细节描写的常用技法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调动感官,丰富感受;描写景物,烘托渲染。

下面这篇例文,是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丰富了细节描写的升格作品。

特别的米粥

汕头市聿怀初级中学 张家界

我的母亲,其实并不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但在父亲的上班时间调整后,却不得不尝试着做起饭来。

母亲学做米粥的过程并不漫长,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出了几个水泡之后,终于可以像模像样地为我端上一碗乳白的、热气腾腾的米粥了。母亲身上沉睡多年的做饭天赋被这浓浓的米香唤醒,家里的电锅也像京剧脸谱一般从此每天变幻着各式花样。而我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每天带给我的惊喜。

米粥清香温暖,尤其是在冬季。还记得那个冬天我提早回家,本想和母亲打个招呼,却看到最美的一幕:她一手拿着大汤勺在锅中来回搅拌,一手拿着菜谱慢慢研究着,她时不时用手臂拭去欲滴的汗水,用小拇指勾起遮眼的碎发,围裙系带在风扇的吹动下不安分地鼓动着。(细化动作。句中“搅拌”“拿”“拭”“勾”等动作生动地描写了母亲为“我”煮粥时的用心,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落日的金色余晖映着她,窗棂把她的影子分割成不规则的几块,映在地上,更映进了我的心里,并在我的心底无限放大……(细化环境描写。光线映照着母亲的身影,使母亲的身影定格在“我”心中,分外生动。)(www.daowen.com)

母亲把一碗核桃杏仁粥端到我面前。我接过粥,细品着它散出的热流、溢出的暗香,陶醉于这滋味绵长的米粥中。(如何体现“细品”?那只有从粥的热度、香气、滋味中去追寻。作者调动各种感官,把感受写得丰富细腻。)可当我看到母亲指甲上因剥核桃留下的斑驳痕迹时,我却不能不动容了。(母亲剥核桃时留在指甲上的痕迹——这样的细节何其动人,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这样独特的细节,触发读者的共鸣。)

“妈,你为什么总喜欢煲米粥?”

“米粥有营养,对身体好哩!”妈妈回答道,却神情突转,顿了一顿,“再说了,你最近压力也大,放学后又不往家里跑……班主任找我谈过说你不在状态……我很担心,又不敢对你说过激的话……只能煲好粥,等你回家……”(细化语言描写。母亲的话或许断断续续,看似没有条理,其实每个“省略号”都是母亲的沉吟,每一次的沉吟都体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这就是母亲对“我”的细致呵护,对“我”的爱。)

我捧着这碗沉甸甸的米粥,眼眶被蒸腾的热气润湿了。原来这碗粥,是母亲把她那颗对儿子关爱、担忧的心放在锅中慢慢煎熬出来的。

米粥,这特别的米粥,映着夕阳下母亲忙碌的身影,在袅袅的炊烟中,沉入我记忆的余晖中。(再次刻画母亲的形象,在结构中体现首尾呼应,强化细节。)

作者自评

“我以往的作文优势在于文笔较唯美、精致,但少了具体的事件,导致内容显得单薄。本次作文我特别注意了细节描写,将情感具体化,更注重人物的刻画和感官的描写,也加入了一些环境描写来渲染文章气氛,从最后的得分来看,似乎这个方法还是奏效的。”以上是小作者对本次作文的总结。细节描写筑成了文章的血肉,使文中这碗普普通通的粥变得如此“特别”!

(插图:汕头市东厦小学 周晓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