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灵感思考法: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与学会思维

灵感思考法: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与学会思维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将军赖特曾长时期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不得不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按时完成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的制订。

灵感思考法: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与学会思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将军赖特曾长时期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不得不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按时完成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的制订。《创造性想象》一书的作者奥斯本对此感到奇怪:“我想,受命者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之下怎么能执行交给他的创造性工作呢?我向他的一个助手提出这个问题,他向我透露说:‘他和我们一起轻松地进午餐,然后,独自关在办公室里一小时,四肢伸开躺在沙发上,睁大眼睛胡思乱想。几乎每天在和我们碰头时,他都会给我们带来至少一个这样想出来的新设想。’赖特这样利用“遐想”来有决识地导引出自己头脑中可能产生的灵感,是在运用诱发灵感思考法。

诱发灵感思考法是指,思考者根据自身生理、心理、爱好、习惯等诸方面的特点,而选择某种场合,采取某种方式,主动促使所思考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在头脑中出现。

下面,我们根据一些事例,归纳介绍几个人们常见的诱发灵感的场合和方式。

1.清晨卧床。德国生理学家赫尔姆霍兹曾这样说过:“我的一生巧妙的设想,不是出现在精神疲惫或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常常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清晨。”清晨卧床时出现的灵感,有的是当时对问题回忆思考所得的收获,有的则是昨夜潜思维积极活动的结果。

2.沐浴。人在沐浴时身体舒展,心情轻松,令人有一种摆脱了一切羁绊和负担,不禁有心旷神怡之感。这时,日夜萦绕心间的问题,有可能突然在头脑中闪现出某种答案或解决的线索来。国餐有个叫沃拉斯的人,由于发现自己的“大部分设想来自浴盆”,甚至提出建议:应该生产出一种能防水的笔和纸,以便人感到在乐曲演奏的气氛中思考,有助于思维的活跃。日本著名发明家中松义郎说过:“每当我听到贝多芬的乐曲,就会难以理解地出现极佳的闪念。也可以说,我的几个发明都是贝多芬给予的。”

4.散步。散步有益于健康,一般人都是知道的。而它也有助于诱发灵感,对此了解的人还不多。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在散步时出现的。”(www.daowen.com)

5.上厕所唐朝散文家欧阳修说过:“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人在蹲厕所时身心轻松,对灵感突发是有利的。日本有的企业家在厕所里也放了纸、笔和建议箱,看来他们对此深有体会。

6.气功入静。据研究,气功入静能使人思维敏捷。我国古代佛学早就认识到“定能生慧”。在日本则流行“超觉静思法”。以气功入静的主式来诱发灵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逐步掌握的过程。

上述场合有一个共同点,即诱发出灵感都是在人身心轻松,精神状态极佳的时候。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早晨刷牙时最容易诱发出灵感。美国思想家卢梭用晒脑袋的办法;德国剧作家席勒用闻烂苹果的办法;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用喝浓咖啡的办法,据说都有利于灵感的诱发。这些可能是只适用于个别人的特殊方式。至于喝酒(如“太白斗酒诗百篇”)、吸鸦片(如美国作家爱伦·坡)等方式,虽然也都能起到一定的刺激神经兴奋的作用,但却有害于身心健康,是不可取的。

关于灵感的产生,现在最普遍的观点认为,它不是产生在精神疲惫或连续伏案工作之时,往往产生在休息、散步或做些琐碎而轻松的劳动之时。但它并不能说明灵感与思维之间的必然联系。实际上,许多创造者的某些特殊习惯,并非是他们思维活动的中断,而是思维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是一种以蓄待发式的思维。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决不要有“灵感来自偶然”的错觉,从而放松平时的点滴积累和学习过程中的深入思维。是事实思维之果。在学习中,我们既要锲而不舍地探求,连续不断地思索,又要善于捕捉一闪而现的灵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