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早年漂泊无依,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在唐朝,进士真有这么难考吗?
答案:真的。
唐朝科举的难,首先体现在要获得考试资格就很不容易。如果你能在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毕业就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不过这入学门槛可不低。国子监包括六个分院,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院分为两类,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学历教育和专科教育,专科教育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不能做大官,只有走学历教育的路子才可能在未来通过科举做上大官。
如果你没能在国子监读书,又想参加科举考试,就得通过激烈的地方贡举争夺名额。每年人数得根据官职空缺来定,多则五六千,少则千余。
唐朝共有一千多个县治,名额较少时,你所在的州县可能分不到一个名额,就得等来年分到名额了,再来参加地方选拔考试,也就是乡试。如果你幸运地通过了竞争激烈的乡试,就能获得代表地方的资格,在第二年进京赶考。
唐朝科举的难,还体现在其科举录取率为历代最低。唐朝科举考试主要有两科,内容不同,难度亦有分别,如下图所示。
好不容易挤破了脑袋获得考试资格,最终及第的进士、明经往往只有百余人。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科的竞争要更激烈,及第难度更大。看起来容易些的明经科,踏入仕途后的升迁上限和速度可都比不上进士科。怪不得孟郊在46岁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考中进士时,兴奋地写下了《登科后》。
登科后(www.daowen.com)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即使这么难,诗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参加科举考试。据学者统计,北宋王安石编的《唐百家诗选》中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诗人参加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者有62人,约占入选诗人总数的72%。而《唐诗三百首》的77位入选诗人中,就有46人是进士出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