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突出问题:出版服务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复审环节问题

突出问题:出版服务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复审环节问题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出的问题在复审环节,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做出总的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

突出问题:出版服务质量研究中存在的复审环节问题

1.选题缺乏规划

在对规划选题量占总选题量的比例调查中,低于50%的出版社超过了50%;在对图书在某一时间段(如春季、秋季)出版集中度调查中,“非常严重”的占19.44%,“一般严重”的占55.56%;在对编辑每年加工字数调查中,高于2 500千字的占27.78%;在对生产周期的调研中,2个月以内的占25%。

上述4个问题的调查从内在来说是环环相扣的,若选题规划做得好,则是考虑好了专业领域、人员配置、生产能力,那么图书在某一时间段(如春季、秋季)的出版集中度会“比较均匀”,编辑的年加工字数会在理想负荷内,生产周期也能被控制在立项范围内。反之,如果没有做好选题规划,稿件随机来,忽多忽少,扎堆生产,则势必造成图书在某一时间段(如春季、秋季)的出版集中度会“一般严重”甚至“非常严重”,编辑的年工作量过高,生产周期将被压缩或延长。

2.从选题确定到稿件定稿之间的环节控制薄弱

调查显示,进行中耕检查的出版社占66.67%,有55.56%的出版社“会邀请社外专家审稿”。相比国外出版机构的图书前期质量保证手段,国内出版社的编辑在与作者的沟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上仍有很大欠缺。一直以“内容为王”的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的是出版产品的编校质量,而对内容质量的控制严重不足。这不仅不能发挥策划编辑“提供专业的指引、发掘作者的长处、对稿件结构能敏锐地提出意见”的作用,甚至连基本的“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出版提案”的作用都很难发挥。策划编辑在与作者的前期沟通中基本止步于向作者提供关于出版流程的答疑、在审读作者的编写样章后对其中的编校问题提出意见,很少有编辑潜心研究所出版图书的专业问题,并在图书结构上与作者进行专业细致的交流。对这个环节控制薄弱,除了策划编辑的能力问题,制度的缺失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缺乏对这一阶段的要求,而大部分出版社也基本上未制定这方面的制度。在缺乏制度的前提下,编辑人员更不愿做额外的工作。

3.三审人员的职称部分不符合要求

调查显示,在对三审人员的职称要求方面,13.89%的出版社不符合《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初审的资格规定,41.67%的出版社不符合《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复审的资格规定,8.33%的出版社不符合《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终审的资格规定。突出的问题在复审环节,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复审应审读全部稿件,并对稿件质量及初审报告提出复审意见,做出总的评价,并解决初审中提出的问题”。一般来说,出版社的复审均达到100%通读,所占时间较长,而出版社的编审、副编审职称人员严格来说基本都不满足复审的工作量负荷。在编辑职称评定中,对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要求比较高。(www.daowen.com)

4.部分岗位缺失

调查显示,38.89%的出版社没有专职的校对人员,50%的出版社没有专人负责封面方案的审定工作。基于人员成本的问题,大部分出版社目前将校对、封面设计、排版等工作外包,从实际操作来看,这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选取质量更好的外包机构进行合作,更利于竞争力的培养。但是,这种外包需要社内的制度配合。校对的工作可以外包,但社内至少要设置几名专职的责任校对,负责对校对的质量把关,并对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封面设计的工作可以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但在封面方案确定后,对封面要素的审定需要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以保证封面设计的质量。

5.大部分出版社在细节方面缺乏规章制度

对出版社质量保证体系中各个细节的落实问题贯穿在整个调查问卷中,对《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每一项执行都需要制度文件护航,但调查的结果是在主体层面上基本都有详细的文件规定,但在细节层面上缺乏规章制度,如中耕检查要求、社外专家审稿要求、封面审定要求、生产周期规定、改错样书回收、读者信息反馈制度等。

6.信息反馈环节缺失严重

调查显示,50%的出版社没有严格实行作者改错样书回收制度,50%的出版社没有专人负责读者意见处理,63.89%的出版社没有读者信息反馈工作标准。考虑到再版率和重印率较高的图书集中在教材上,一般的大众图书再版率较低、重印率也不高,作者信息反馈往往会被人为地忽略。数据分析表明,那些没有严格实行作者改错样书回收制度的出版社中有一多半从事的是大众图书出版,有一小半从事教材类图书出版,这说明在重印改错上存在很大缺陷。读者信息反馈系统,是出版社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另一个方面讲,若对读者的反馈吸收得当,也能改善图书质量,但大部分出版社忽视了这一体系。对这一体系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入与产出没有很直接的对应关系,不像出版新书等生产环节。读者信息反馈体系不能直接地产出价值,只能间接地影响后续价值,但读者信息反馈体系能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版社的品牌建设。是否充分重视读者反馈在衡量一个出版社的综合服务质量上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