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刑法起草纪事-立法工作纪事

我国刑法起草纪事-立法工作纪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法”的制定,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起草过程,是长期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刑法的制定必须以此为指导。刑法第一条、刑诉法第一条都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刑法二十二稿报请中央书记处审核后,印发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征求意见。

“两法”是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了加强立法工作,于1979年2月23日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2月底成立,7月就制定了7个法律,包括“两法”。从2月到7月才4个多月,怎么这么短的时间就制定了“两法”?是不是制定“两法”很容易,或者太仓促了呢?不是。“两法”的制定,经过了长期的准备、起草过程,是长期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指出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应该废除,人民司法工作不能再以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为依据”。人民司法机关根据什么进行司法工作呢?中央指示指出,“在人民新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发布以前,应该以共产党政策以及人民政府与人民解放军已发布的各种纲领、法律、条例、决议作依据。目前在人民的法律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司法机关的办事原则应该是:有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的,从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之规定;无纲领、法律、命令、条例、决议规定者,从新民主主义的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立法工作采取什么方针呢?1951年彭真同志《关于政法工作的情况和目前任务》指出,“应该按照当前的中心任务和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可能与必要,把成功的经验定型化,由通报典型经验并综合各地经验逐渐形成制度和法律条文,逐步地由简而繁,由通则而细则,由单行法规而形成整套的刑法民法”。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根据中心任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可能与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先制定单行条例。例如,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政策,开展了镇反运动。镇反运动到了后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51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2年制定了《管制反革命分子暂行办法》。没有镇反运动,惩治反革命条例就制定不出来。当时有人提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律不追究既往”,也就是说镇反、对反革命分子判刑,没有法律依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是先有法吗?是根据什么法?在革命时期与掌握政权以后,以及建国初期和以后建设时期,是不能一样的。惩治贪污条例的制定也是这样。《共同纲领》规定,要严惩贪污(第十八条)。我们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在各地开展运动的基础上,制定了惩治贪污条例。同时,我们还根据需要,总结了某些案件的审判经验,例如,中央政法小组就总结了奸淫幼女的审判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程序的经验作了总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批判旧的法律观念,建立人民的立法、司法观念,划清新旧法律的思想界限。例如,批判了“一案不再审”“官无悔判”的观点,我们是“坚持真理,随时纠正错误”,应当“有错必纠”,怎么能“官无悔判”呢?批判了“有利被告”,提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等。批判旧法观念,建立人民的司法观念,根据需要和可能,制定单行条例,总结案件审判经验,为“两法”的制定,从思想和实践经验上,作了重要的准备工作。(www.daowen.com)

1953年提出,要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制。彭真同志在《关于政治法律工作的报告》中提出:“现在,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的社会改革运动已经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已经从恢复时期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建设时期。”“今后我们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的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就应该加强全体国家工作人员和全体国民的守法教育,加强立法工作和司法工作、侦查工作和惩罚工作。”1953年全国进行普选,1954年召开了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第一部宪法,产生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从1954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在武新宇同志的主持下,着手刑法的起草工作。1956年中央八大政治报告提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为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利益,必须使全国每一个人都明了并且确信,只要他没有违反法律,他的公民权利就是有保障的,他就不会受到任何机关和任何人的侵犯,如果有人非法地侵犯他,国家就必然出来加以干涉”。到1957年,刑法已经搞了二十二稿。

起草刑法根据什么方针呢?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刑法的制定必须以此为指导。刑法第一条、刑诉法第一条都明确指出了这一点。第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经验,总结我们长期以来与犯罪斗争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参考外国的经验。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起草刑法时,一方面学习马列主义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学习苏联和其他国家关于刑法的理论,另一方面收集大批的案例,并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与最高人民法院一起作了“关于刑事案件的罪名、刑种和量刑幅度的初步总结”。到1957年,刑法搞了二十二稿,彭真同志亲自主持讨论,在讨论到某一个问题时,最根本的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了解外国的有关规定,一方面问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规定的,一方面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规定的,根据我国的情况,吸收对我国有用的东西。刑法二十二稿报请中央书记处审核后,印发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到1963年,刑法搞了三十三稿,毛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审查过。所以,到“文化大革命”以前,刑法已经有了三十三稿。最高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审判程序也作出了总结。这就为后来制定“两法”打下了基础。

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成立,决定以刑法三十三稿为基础,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进行修改、补充。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是什么?主要是两条:第一,“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文化大革命”是坏事,有沉痛的教训。要总结这些教训,在法律中予以规定,从法律上防止这类事情再发生。彭真同志说,他在被关押期间,反复考虑了这些问题。第二,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四化建设。因此,刑法就要考虑如何保障四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彭真同志亲自主持召集中央公、检、法负责同志和法制委员会,对“两法”草案逐条研究、讨论修改。中央开了两次会,对7个法进行了审议。1979年7月,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从以上情况可以说明,“两法”的制定,是经过长期准备和工作的。

“两法”制定以后,国内国外反映都很好。例如,外国的记者评论,刑法、刑诉法“充分运用了研究西方刑典的成果和中国自身的经验,尤其是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情况反省”“从整体看,内容是极为民主的”“不仅是司法的成果,而且是和政治现代化有联系的成果”“充分反映了民意”。从“两法”公布后几年来实施的情况看,也证明“两法”是好的,关于原则、基本问题的规定,是正确的、适宜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公布后新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总结执法中的经验,对“两法”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