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是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定立法法是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立法法根据宪法,规范立法活动,对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法律?法律不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就没有法律。法律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分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不同的阶级,当阶级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产生了国家,也就产生了法律。法律是与国家联在一起的。法是由一定国家机关依据一定程序制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权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一,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理论,揭示了法律的阶级实质。我们说法律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从一个国家法律的总体上说的,法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实体法、程序法,有根本制度的,也有一些具体方面的。不同社会的法律的性质不同,但也有一些是有共同性的,例如市场经济,有一般共同的规律。因此,坚持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阶级实质的论断,十分重要。首先,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法律的阶级实质,这样才能对法律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在立法工作中就会迷失方向。同时,也不绝对化,法的阶级性是从总的方面说的,各国法律的规定,也还有一些共同性的东西,否则就会妨碍我们借鉴一些国家有益的经验。第二,法律是以国家权力保障实施的。这是法律不同于社会习惯、团体章程以及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法律是行为规范。制定法律,是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行为,应当怎么办,不许怎么办,法律的规定要具体明确,政策比较原则,法律是实践证明正确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第四,法律是由一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
制定立法法的根据是宪法。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因此必须加强立法工作。1982年宪法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总结历史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立法体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改革后的法制体系是统一的,又是分层次的。这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主要是:第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国家,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我国地域广大,各地情况很不相同;第三,民族多,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四,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法律还不够完备,正在健全过程中。由于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由于其他几点实际情况,又决定了我国法制体系是分层次的。因此,我国的法制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法律为骨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www.daowen.com)
立法法对立法活动进行规范。宪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对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等问题作了基本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又对法律的制定程序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正确的、可行的。1979年以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超越了权限;有些法规、规章的规定同法律相抵触或者法规之间、规章之间、法规与规章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冲突的现象;有的质量不高,在起草、制定过程中,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着不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过多从部门、地方局部利益出发的倾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也给执法造成某些困难。立法法总结这些年来立法工作的经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对立法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各自的权限范围,制定程序、授权立法、法律解释和适用规则、备案等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中共十五大报告根据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在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制定立法法,对立法活动加以规范,进一步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对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实现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制定立法法是我国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