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故事
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
——宋·范成大《口述粥行》
中国是甘蔗的原产地之一。四川的制糖原料是甘蔗,西汉扬雄的《蜀都赋》里赞咏蜀地物产中提及的“诸柘”即指“甘蔗”。但直到唐代宗时(公元762年-779年),四川才开始人工种植甘蔗。而内江蔗糖的历史始于清代。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福建汀州人氏曾达一千里迢迢来到内江贩卖珠宝,收益颇丰。一个秋高气爽临近中秋的夜晚,曾达一独自在院中小酌,一阵微风带着菊花的清香悄然袭来。他突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的菊花,也是在九月里开放,开始思念起家乡的甘蔗林,思念那香甜多汁的甘蔗。家乡盛产甘蔗,而这里与他家乡的气候略同,于是,曾达一由此动了种甘蔗的念头。他托人从福建家乡带来芦蔗种子,开始了种植售卖甘蔗的生意。
随着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曾达一带着经商数年积蓄的资财,回到了福建汀州老家。他在当地购买了制糖工具,挑选了一批精通制糖技艺的工人,接上家眷及自家兄弟数人,又回到内江,并开设糖房,熬制蔗糖,开始了曾家的制糖生意,也开启了内江制糖业的历史。
制糖方法最初非常原始,工具也很简陋,榨糖用的是简单的木棍,熬糖用的是小锅小灶。然而,制糖技术却是精微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当地有句老话说:“熬糖烧酒,充不得老手。”那时人们对制糖方法守口如瓶,曾达一在遗嘱中曾告诫后代:“传媳不传女。”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制糖方法就传遍了内江。清末民初时期,内江蔗糖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内江地区产糖量约占全川的68%,内江成为闻名全国的糖业中心,“甜城”美誉也由此而来。
内江蔗糖在川菜中的使用极为广泛,除用于甜菜、甜食、甜羹外,还广泛用于菜肴调味、上色、矫味,是川厨烹饪菜品时的必备调料和重要“帮手”。(www.daowen.com)
内江蔗糖
(杨林 绘)
刘国兵
国家高级中式烹调技师(原特二级),中国烹饪大师,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特聘教授,四川旅游学校美食学院副院长。
代表菜品
刘国兵1989年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四川豆花饭庄开始了他的餐饮职业生涯。在北京工作的14年,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餐饮阅历。2003年,他回到成都,作为特聘教授,在其母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烹饪专业课程。授课之余,他还专研菜品,服务企业,并在药膳菜品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就:在中国第二届药膳大赛上荣获金牌,被中国药膳研究会授予药膳师称号。他擅长餐饮管理、研究餐饮文化、孵化餐饮项目,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国内川菜文化交流推广活动。2012年他被聘为四川省就业培训中心“四川原创菜品评定委员专家”,是中国饭店协会授予的国家一级评委。
这道菊花鱼,是刘国兵老师的“网红”名菜,深受网友追捧。这道菜也是刘老师对内江白糖完美应用的例子,是传统口味与时尚风格的巧妙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