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研究成果

中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针对个性化阅读的特点,我们应具体抓住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个性化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从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就要强调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个性化阅读的评价要求读者能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自圆其说。个性化阅读要有一定的深度,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鉴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中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评价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试卷测验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许多人心目中的评价就是考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都体现在试卷中。我们经常看到评卷标准上少了哪一点扣多少分,少了什么,又扣多少分。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一种评价,但是将考试与评价完全等同起来,这种看法却又是片面的。对于语文这样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来说,这种“平面单调的常识性体系标准、线性思维、唯一的结论(在表现形式上为客观化、量化)”却极大地限制了它的教育功能。钟启泉教授认为,评价方式的转换是个性教育的关键。“彻底地转换筛选式、等级化的传统评价方式是‘个性教育’的关键所在。”评价在阅读中起到“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纲要中从三个方面对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进行分析:①评价与教学过程是同等重要的。②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③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针对个性化阅读的特点,我们应具体抓住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否是学生自身的感受体验

过分地追求科学性、统一性,就会造成评价的片面性,所以在评价中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体验的评价要做到下面几点。

1.尊重阅读内容上的多元

“在评价中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阅读态度、兴趣、方法、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个性化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从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分析《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一文,在对前后两段关系的分析中,新的评价标准不仅肯定了过去所认为的“对比关系”,同时也肯定了两者之间的衬托关系及统一关系。《故乡》中杨二嫂的形象的把握,认为她是自私、贪小;或是嘲讽其好逸恶劳的恶习;或是作者寄托着一种同情;或从中看出是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衰败的萧条……这样的解读都是我们所认可和鼓励的,这是对学生认知多元的肯定,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宗旨。

2.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计划、方法、习惯、技能等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观改变了以往评价只由教师参与的倾向,进一步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就要强调学生“元认知”的能力。元认知就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即学习者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调控能力。在学习活动进行期间,学生应该把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对象,并能够及时地、不断地对这个过程进行监察反省和调节。在实践中,因为学生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教育者可以进行一些引导: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二是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三是教会学生善于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可引申为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让某个学生朗读文章,其他同学可以就此评价,这位同学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不好,并说明理由。通过相互评价,不同的思想在碰撞中相互影响,不断地反思与融合。

(二)是否能自圆其说

个性化阅读强调对所提出的观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个性化阅读的评价要求读者能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自圆其说。

1.关注解读过程(www.daowen.com)

个性化阅读体现的是在发展实践中去建构可能的世界,学生不只是对所设计好的题目来进行解答,而是亲自投入到阅读的研究中,并关注自己认知的动态发展,意识到自己也被列入监督自身发展的行列之中。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怎么样让这种观点立住脚,这其中解读过程是个性化阅读评价所要关注的。既然认为《药》中革命者并没有脱离群众,就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孤独无助。接下来思考唤起民众的良药到底是什么,或许更接近鲁迅创作《药》的本意。更进一步,联系《呐喊·自序》,还可深层次读出鲁迅自己的悲哀。阅读理解的动态特征决定了阅读评价的过程性特点。对阅读过程的评价是个性化阅读评价所关注的,其中包括问题是怎样展开的,读者的思路正不正确,运用的方法好不好等。

2.要言之有理

对个性的关注和重视,容易走向个性的泛化,甚至是违背了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点强调在评价中尤其要把握好尺度,既做到有新意,又要言之有理。我们不能把“晓风残月”读作“金戈铁马”,也不能把“林冲”读成“杨志”。对一种观点,支持要有支持的理由,反对要有反对的道理。这些原因的提出,是在对文本尊重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的。说阿Q也有反封建精神,从哪里看出,他的这种反封建是怎么样的,都要分析清楚。“我的叔叔”于勒值不值得同情,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否正确,联系课文、联系现实生活,只要能说出可以让人信服的道理都可以认作是可取的。

(三)是否有创意

个性化阅读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业成绩,更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阅读主体创造性,要抓住以下两点:一是要具有新意。历史留存的文本,所以生命不老,就在于一代代不断地读出新意。例如,侯瀛缘何自杀,对于这个问题,“士为知己者死”这一种观点已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从“重然诺轻生死”,或从“畏罪自杀”等考虑,不但令人耳目一新,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此外,时代的变迁、地点的转换等也往往会赋予作品新的内容,评价中往往要结合一定的背景给予学生阅读一定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文本的意义是大家所达成共识的,如果得出的理解是不同的,就需要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看看哪一种更适合。二是要有一定的深度。个性化阅读要有一定的深度,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鉴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篇文章如果从鉴赏的角度看,就是较高的要求了。阅读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这一点在评价上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说深度,究竟是一个什么范围,学生不同的经历使他们能对文本有多深的理解,都还是未明确的。但要肯定的是,学生毕竟不同于文学大家,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经验都是少的。所以,对此点的评价不必过于苛刻,只要能透过已有的结论,再提出合理的观点的,都是提倡的。例如,如果能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透过他摆脱官场腐朽、归隐田园的喜悦,能读到一丝无奈和忧伤;不拘范进中举所揭露的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这一主题,从而看到社会事态的炎凉、人心的冷漠;《散步》除了对亲情的歌颂外,还有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那么,就可以说,学生在阅读中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个性。

【注释】

[1]毛善新,李秉忠,章放.新课程视域下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韬.阅读教学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3]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