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则认为:“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也就是说,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文章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不管是“心理过程”还是“构造过程”,不管是“获取信息”还是“理解”“评价”,都取决于读者的前认知,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那么,什么是个性化呢?
个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关于个性的定义也不相同。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关于个性的定义有百余种。《辞海》1989年版做以下定义:“个性在心理学上亦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取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个性”这一名词是从外国语中翻译过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心理学、教育学界最早把英文“Personality”译成“人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心理学界把它译成“个性”。美国则把人的个性称为个性化,个性化也就成了个性的普遍含义。通俗地讲,个性化就是只有我一个,我的特殊、我的行为、我的手段、我的目标。[1](www.daowen.com)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在此基础上,我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阅读主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自主地对书面符号进行感知、理解、探究,最终获得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感悟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