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现是发现学习的第一步。从自主发现开始,学生就已经进入发现学习的状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学习了。诵读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学生才会读懂文本的内容,读出作品的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三方面的发现。
第一,发现新的基础知识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阅读教学的每个文本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比如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优美的句子等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消化和吸收,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整体感知发现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阅读文本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感知文本、发现文本。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就如同盲人摸象,必然造成认识上的以偏概全。教师的引导直接决定整体感知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必须能够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针对文本的特点,精心设计适合学情的引领性问题。(www.daowen.com)
第三,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不会自己发现问题,只能机械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他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思维就不可能真正活跃起来。缺少发现问题的眼光,不会提出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发现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