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伍子胥:一部经典案例

伍子胥:一部经典案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伍子胥在伯喜否厄难之时帮助过他,而且救过他的性命。伍子胥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去见夫差进行谏阻,劝夫差拒和灭越。当夫差决定放勾践回国,设宴为他饯行时,伍子胥忿其忘敌待仇,不肯入席就座。夫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乃写了一封责齐侯欺鲁慢吴之罪的信,叫伍子胥送往齐国,借此激怒齐侯,杀死伍子胥。伍子胥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事对自己造成的危险。于是乃使人赐伍子胥“属镂”之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一部经典案例

伯喜否是春秋吴国的太宰即宰相。伍子胥在伯喜否厄难之时帮助过他,而且救过他的性命。但是,他为了图取个人的荣毕富贵,竟不念伍子胥的厚情,甚至对伍子胥进行诬害,致使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

当吴王去差对越王勾践的征伐取得胜利以后,伯喜否由于接受了勾践的贿赂,就在如何处理和对待越国的问题上与伍子胥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矛盾冲突的根本问题是前者暗中维护越国,后都是极力维护吴国利益。

在勾践困守会稽、派文种向吴国表示投降求和时,夫差听取了伯喜否的意见,答应了勾践的投降求和请求。伍子胥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去见夫差进行谏阻,劝夫差拒和灭越。他首先向夫差讲了个夏少康怎样从危难中求生存,后来发展壮大,终于灭掉政敌寒浞,使夏族中兴的故事。然后又分析吴、越两国同处三江之地,不能并存,吴不灭越,越必灭吴的形势,接着又讲了灭掉越国对吴国有利,如果吴国灭掉秦、晋等国,占其地而不能居,得其车不能乘;灭掉越国,则其地可居,其舟可乘,因此不可失掉这个机会。最后又提醒夫差,越国有杀先君之仇,不灭越不足以报庭前之誓。而且勾践是个有作为的国君,加上有文种,范蠡的辅佐,就有可能发愤图强,这将是吴国的长期之患。

夫差听伍子胥讲了这些拒和灭越的道理后,心里也有所动,对勾践的求降要求犹疑起来了。

伯喜否看到这个情况,急忙发言。他先是反驳伍子胥拒和灭越的理论,进面对伍子胥提出质问:如果先王的大仇一定不能赦越国之罪,那么伍员对楚国的仇恨更深,为什么不灭掉楚国,而让楚复国呢?最后竟攻击伍子胥复楚是自行忠厚,不让越求和是诚心要使吴王居薄之名,这是忠臣不应当做的事。

夫差听了伯喜否之言,连说有理,立即答应了勾践的投降求和要求,气得伍子胥连声叹息。他感到夫差允许勾践求和,吴国必将受越之制,因此很有感慨地说:“越国十年生聚,再加十年教训,不过二十年,吴国将成为沼泽废墟了!”言下之意,二十年后,吴国将为越所灭。

当勾践到了吴国以后,伍子胥想劝夫差乘机杀掉勾践,为此又与伯喜否发生了一场冲突。

夫差允许勾践投降求和以后,勾践夫妇即入吴为去差当奴仆。他到了吴国,首先去向夫差谢罪谢恩,对夫差说了些恭维的话。此时,伍子胥对夫差说:“勾践为人阴险,今到了吴国,如釜中之鱼,性命置于庖人之手。他所以谄词令色,目的是求免于刑,一旦得志,就如放虎归山,纵鲸入海,再也不能制他了,不如乘此机会,把他诛杀。”

伯喜否听到伍子胥的话,暗暗吃惊,赶紧对夫差说:“子胥只明于一时之计,不知安国之道,赦勾践之罪,这是仁者之所为也。”

于是,夫差又赞同伯喜否之言,不杀勾践。伍子胥见夫差只听伯喜否佞言,不用其谏,毫无办法,只得愤愤而退。

当夫差决定放勾践回国,设宴为他饯行时,伍子胥忿其忘敌待仇,不肯入席就座。这时,伯喜否乘机在夫差面前诋毁伍子胥,说:“大王以仁者之心,赦仁者之过,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今日之座,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相国刚勇之夫,他不入座,是自感羞愧!”(www.daowen.com)

勾践回国后,暗中图吴,以雪会稽之耻。他为了把吴国积存在仓库里的粮食抽空,造成吴国的粮食困难,借越国饥荒之名,向吴国借贷粮食,夫差认为越已臣服于吴,越国的困难,即吴国的困难,答应贷给粮食。这时,伍子胥又谏夫差不要把粮拿借给勾践。他说:“越国并不是真正发生饥荒,而是想把吴国的积粮抽空。勾践回国之后,致力于恤民养士,志在图吴,把粮食借给他,等于自取灭亡。”夫差对伍子胥的话,并不相信。说:“勾践已经称臣于吴,哪有臣伐君的道理?”伍子胥乃援引汤伐桀、武王伐纣都是臣伐君的例子,进一步说服夫差。

这时,伯喜否竟借题发挥,攻击伍子胥把夫差与夏桀、商纣类比是太过分了。并对夫差说:“借粮给越,无损于吴,而且有德于越,何乐而不为呢!”

夫差受伯喜否的怂恿支持,借给了勾践一万石粮食,结果上了大当。第二年,勾践把蒸熟了的粮食如数归还给吴国,夫差还认为勾践真守信义,并把勾践归还的粮食作为种籽,分给农民播种,农民播种后不生不长,造成吴国歉收,夫差还以为是因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呢!

伍子胥为了吴国的利益,对伯喜否的祸国之心所作的斗争,由于夫差偏信伯喜否而连连受挫,同时,他又看到这位奸臣得势,因此对吴国的前途已悲观绝望,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路。

其时,夫差正一心想图霸中原。他先后伐陈、伐蔡、伐齐,企图北上进取中原。公元前484年,夫差又联合鲁国伐齐,勾践为了怂恿夫差北进,以削弱吴国的力量,特派使臣去向夫差祝贺,并表示愿意发兵三千助吴伐齐。夫差对此十分高兴,伍子胥则心情沉重,他又劝夫差说:“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今信人之浮辞诈伪而贪齐,即使破了齐国,也不过是块石田,不能种植庄稼。希望君王放弃伐齐而先伐越,不然后悔莫及。”

就在这时,夫差对伍子胥没完没了的谏劝已感到厌烦和恼火伯喜否即乘机为夫差出了个主意,叫他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假手于齐,杀掉子胥。

夫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乃写了一封责齐侯欺鲁慢吴之罪的信,叫伍子胥送往齐国,借此激怒齐侯,杀死伍子胥。伍子胥自料吴国必亡,乃乘出使齐国之使,把儿子伍封带到齐国,托寄在朋友鲍氏家中。齐侯知伍子胥是一位忠臣,与伯喜否有矛盾,不但不杀他,而且以礼相待,把五子胥送回吴,目的是使他与伯喜否可以忠奸相攻。

伍子胥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事对自己造成的危险。当夫差伐齐取得胜利以后,伯喜否即抓住这件事对他进行陷害。他对夫差说:“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有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且使人微伺之,他出使齐国,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志,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耿耿于怀,愿王早图之。”夫差听了伯喜否的话,正合心意,说:“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于是乃使人赐伍子胥“属镂”之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接剑在手,悲愤交集,仰天长叹,他痛惜夫差听信伯喜否谗言,也痛惜吴国必将覆灭。临死之前对舍人说:“我死之后,请把我一双眼睛挂在姑苏城的东门上,让我总有一天看见越国军队从这个城门进来,灭掉吴国。”在含恨中自刎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