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游说的对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总会抱有一定的观点、立场,乃至成见;这些观点、立场乃至成见又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经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思考分析后形成的,所以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游说者如果只知道单刀直入、直截了当地针对他的观点、立场、成见展开辩论,肯定难以奏效。倘若从旁门、侧面入手,通过在一些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和观点开始谈话,就能自然而然地制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气氛,进而借机转入正题,展开劝导。这就是迂回劝导的游说方法。
触龙说赵太后,就是历史上迂回劝导的典型例证。
公元前266年,赵惠王死了。接任的孝成王年纪尚幼,大权由母亲赵太后掌管。秦国看赵国困难重重,乘机进犯,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国却提出拿孝成王的弟弟长安君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的掌上明珠,太后执意不让他去,并对劝告说的大臣大发雷霆,宣称谁再敢来劝,要吐他一脸唾沫。
形势相当危急。一面是秦军步步进逼,一面因太后难舍母子情,使齐国的支援成了泡影,国家命运危在旦夕。
这时左师(官名)触龙来到朝廷求见太后。太后也明白对方来意,准备给他一些颜色。触龙因年迈,行走艰难,慢慢走到太后面前,开始了这么一段对话:
触龙:“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很久没有来见您,但我常常挂念着太后的身体,今天特地来看看。”
太后:“我也是靠车子代步的。”
触龙:“每天饮食大概没有减少吧?”
太后:“用些粥罢了。”
触龙:“我也不愿吃东西,勉强出去走走,每天三四里路,稍微可以吃一些,身子骨也硬朗了。”
通过开头几句的互致问候的话,太后怒气稍为平息了一些。这个话头的目的也达到了。
触龙:我有一个希望,请太后做主。我的儿子舒祺,年小才疏。我年纪大了,很疼爱他,希望您能让他当个卫士,守卫王宫。”
太后:“可以,年纪多大了?”
触龙:“十五岁,岁数是小一点,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了。”
话题转到儿子身上,他的要求既表达了对国家的忠心,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如何对待子女的问题,这就与太后的症结自然联系起来了。但触龙此时还不能提太后的儿子,只能作为伏笔。
太后:“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了吗?”(www.daowen.com)
触:“比女人还厉害的。”
太后:“哪里话,女人才是最厉害的。”
触:“我觉得您疼爱女儿燕后超过儿子长安君。”
太后:“错了,我疼爱燕后比不上长安君。”
触:“不,父母疼爱儿子就应该替他打算得很远。您把女儿嫁到燕国时,虽然也悲伤,但每到祭祀时却祷告别让她回来,这不是希望她有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继为王吗?”
太后:“你说对了。”
此时的话题已不知不觉谈到男人与女人谁更爱孩子的问题。触龙立即抓住这个时机,趁热转到正题。但他却不能提人质的事,而仍采用迂回的手法,拿长安君与燕后进行比较,表面看来纯属太后个人家庭问题,所以太后能够接受,并被触龙的一些新鲜提法(如男人比女人更爱儿子)所吸引,便讨论引向深入,步步逼近主题。
接着触龙又把话题转向历史—
触龙:“赵家立国二百多年了,请您想一想,除去现在三代之外,过去的赵家子孙到今天还有谁能把爵禄继承下来的呢?”
太后:“没有,没有。”
触龙:“其他国家呢?”
太后:“也没听说过。”
触龙:“这就大有文章啊。因这些子孙都靠继承父辈传下的现成爵位,地位虽高,但没立过功劳,得到俸禄却优厚,又没有对国家做过贡献,毫无能力和经验,又行使很大的权力,这就十分危险。他们的地位就很脆弱,容易受人攻击。自己遭到杀身之祸不说,还连累他的子孙。如果您要提高长安君的地位,只靠封地加官,却不让他为国出力,将来您要去世,他凭什么功劳在国中立脚呢?所以太后爱他不如爱燕后。”
太后:“你说得对极了。好,长安君的去留听你安排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