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王·易》探寻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

《周王·易》探寻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史前文明的成果,到《周王·易》出现,社会主体的理性关系被王家用文字锁定了。有“史”以来,学界公认文王《周易》是中国最早形成王道理性和大道文化并奉为圭臬的。图5.6周文王与构建社会王道关系的《周易》六十四卦图《周易》被列入儒家经典,有的学派视为群经之首。《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被囚中的文王,对前人治国理性尤其是四《易》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比对思考。

《周王·易》探寻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

中国史前文明的成果,到《周王·易》(简称《周易》)出现,社会主体的理性关系被王家用文字锁定了。

人类确实还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像华夏民族那样,其生存理性、文化形态、文明一致性的痕迹,可以在上万年的历史源头上一路不断显示下来。有“史”以来,学界公认文王《周易》是中国最早形成王道理性和大道文化并奉为圭臬的。

图5.6 周文王与构建社会王道关系的《周易》六十四卦图

《周易》被列入儒家经典,有的学派视为群经之首。《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经》为《易经》又称《古经》;《传》是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周易》也由此成为中国人类历史长河中社会生存演化客观无咎思想理性的定海神针。因为《周易》已不是一个产业和金融意义上的守则了,而是一个社会道德约束,并可以形成国家制度、法律基础的原则了。

《周易》是最早用文字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的经书。周文王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集唯物理性大成的思想家。周文王(前1152—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因继承其父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史称西周文王或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西周曾是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周人最早祖先相当于是尧舜时代的农业部长。周族祖先曾迁至西北边疆,因屡遭外族袭扰及自然条件恶劣,故在公元前1200多年,又回迁陕西岐山,因周在商都西侧,故定国名为“西周”。

史记·殷本纪》中说商纣王“重刑辟,用炮烙之法”;“九侯女不意淫,纣怒,杀之”,意思是商末纣王大臣“三公”之一的九侯,因献女不合纣王意而遭到杀生害族。历代史家说起暴君必数商纣。唯一没有被杀的“三公”大臣西伯昌闻见商纣王荒淫无度、暴政,暗暗叹息。由此被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后西伯僚臣找来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才被释放。西伯深感商纣王无道,社会难以持续。

西伯昌意识到,时下商王施政无道的社会现实,与其道德标准、伦理制度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组织和社会有效运营管理的不匹配有关,社会发展到了需要对当下道德标准和立法原则重新审视和制度设计了。

商王无道,但道在哪里?

《史记》记载,西伯昌被“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被囚中的文王,对前人治国理性尤其是四《易》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比对思考。于是,一个深谙中国历史唯物理性,看清了社会现状无道,又对未来之道进行全面想象的治国方案,一个厘定中国人类客观无咎思想的王者之道《周易》形成了。

从《周易》对社会现象设计的六十四卦案例构成解释看,西伯昌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又超越了前人,脱离了以往社会治理针对某单一方向行为的引导,而是对人类行为和社会治理进行了更为抓住要害的设计。《连山》《河图》和《洛书》讲的都是关于组织单一产业性质的方法;而夏前出现的金融易《归藏》,讲的则是货币投放社会后通过税法《禹贡》再让财富得到收归、贮藏的方法。

虽然,金融关系相对产业关系更为深广普遍,对社会包容和创新的推动性更强,但其中并没有专门讲更深更细的人文规定性,没能形成更宽广意义上的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道德标准和立法原则的引导性。九州大融合后的社会又如何实现未来的再高效呢?在实现高效中又如何得到公平与公正呢?显然,扩大了的社会关系需要重新设计管理。正是因为以上中国源头《连山》《洛书》《河图》《归藏》都没有一种关于教人做事、社会综合治理的王道理性,于是,西伯昌从源头“天地人”一体化指引的协调出发,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抓住无形中的“大象”,创作了被后人称道的《周易》,使中国社会治理的理性在“产业—金融—人文”中实现了升级。

《周易》设计是在人道、天道、地道变化关系条件下,寻求在新型社会现实条件中实现顺天时、应地理、求人和的王道。但今天的《易经》给人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是占卜,也就是“算命”了呢?

《易经》在天人合一的王道关系中,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很像是中医行医中的望、闻、问、切。只是《易经》针对的是一个人类社会系统与天地变化及资源利用的能动关系,而中医针对的是个体人与气候营养系统的协调关系,相当于是民间说的“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关系。

象、数、理、占构成了易道术用。

望、闻、问、切构成了医道专用。(www.daowen.com)

由于“易道与医道”都是一事一议,各自案例众多,关系复杂,只能由少数人掌握。但人体阴阳平衡一体化协调的思想显然影响了社会方方面面。这种现象也就造成有很多人依赖巫师将《周易》结合其他《易经》,把现实关系聚焦对应又各取其用。由于这一现象普遍量大,使民间应用《易经》看来就像是一个占卜的功能,但模糊性是受到确定性约束的。

宏观思维来看《周易》本位关系的第一卦,就可以略见端倪。以“乾”为天的“卦辞”为: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显然,乾的元、亨、利是由贞来断的。贞=巫师,在最后,贞到了,自然就无咎了。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这是文王《周易》第一卦六爻的设计思想,直取人道)。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彖者断也,这是孔子的观点)。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象者像也,这也是孔子的观点)。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大象无形,彖者断也,象者像也,文言是后人对卦书的解读。这三种方法都是解读卦意,但相互间都是存在着差别的。这是因为具象的东西,主观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同。不是作者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

孔子勤读《易》书,致使书本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说:“如果再给我几年的时间,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正是案例反映的多元性,所以孔子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来描述《周易》。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周公旦是比孔子早了数百年,可见周王兄弟是用《周易》来管理国家的。匪夷所思的尧、舜、禹时期已有《刑典》,为什么周王不用相对简便的法制来治国,而用相对弱化的方法呢?显然,周王已知法制过度会伤及效率的道理了。

孔子在研究完《周易》之后,在《礼记·经解》中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絜静精微,易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那么,“絜静精微,易教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絜静”,言《周易》是教育人们从善去邪之道。“精微”,精深微妙的意思。从善去邪应该是人类各民族教育后人最基本的教义。而洁静入微可见“易道”的深刻性显示,《周易》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的哲学经典。

3100年前,中国有了《周易》这根定海神针。让客观无咎的理性经过一路的争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唯物理性,这相当于是中国无数哲学家思想的汇合。由于《周易》理性的演化,让中国形成了一个以象形汉字为中轴的开放式又不排他的信仰体系。由此,中国文明有了一个稳定的理性锚地。《周易》以天人合一共设64卦,等于64个案例再乘以每卦6爻就有384个爻象的解读,但现实中说卦的人会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现实条件来做案例解释。

但《易经》的本意是引导社会形成一种新型的道德关系,也为建立新型的社会制度打下基础。所以,《周易》也是一本为现实社会制度设计的案例教科书。如果定义文王本意的话,他是要打造一条人文的王道,于是有后来的老子、孔子等理性的传承,经典应用者有汉武帝。但“易”道教学者鬼谷子则进一步从中提取了帝王之术,有了帝师,教出了很多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周易》是教人做事的,于是巫师、风水大师等就成了“易”道的民间布道士,而巫师等是有生存依赖的,最后才让“易”道在民间演化成了占卜算命的概念。

让人称奇的是马克思从西方哲学思想中发现了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吸取了众多思想家、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而发现的伟大理论。可见,中国文明中形成唯物理性是多么的不易,而要守住这条“易”道更是神奇。今日“易”道在中国的道德、法制体系已深入其中,对中国“易”道守护的思想路线也已从客观无咎演化到了实事求是。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与中国传统“易”道中贯穿的唯物理性是一致的。可见,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