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建设:助力城乡建设精细化施工

智能建设:助力城乡建设精细化施工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概念,不是确切的科学定义;智能化同样也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明确的定义。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过去我们提的多是建设小康、生态环保,后来提和谐社会、优化配置。中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但除了明确的文保单位外,很多都遭遇了“造城运动”中的大拆大建:建设性的破坏。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施工工地:建筑面积增加快,建筑材料消耗大,建筑业GDP增长快。

智能建设:助力城乡建设精细化施工

传统非智能的城市多采取高消耗、低效率的建设施工手段,这是由科技和施工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三方面的局限共同造成的,存在耗时长、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

在全社会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近一半,为46.7%。这些材料的生产需要冶炼、熔融、烧结大量的金属、非金属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因而也间接消耗了大量的矿产和土地资源。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筑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但建筑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的任务有若干挑战:一是建筑业不仅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更是基础产业和富民产业,这也导致了行业一直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转型升级步伐沉重。二是建筑业关联上下游5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图2-2-8)。

图2-2-8 城市建设六大参与者
Fig.2-2-8 Six participants of city construction

崔俊芝 院士 中国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

我对智能城市建设的三点理解:

第一,现代城镇化模式,需要从原则上、思维上说清楚。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概念,不是确切的科学定义;智能化同样也是一个概念,而不是明确的定义。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过去我们提的多是建设小康、生态环保,后来提和谐社会、优化配置。概念并不是提得越多越好,重要的是要把概念的原则性和思维性说清楚。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体系需要从标准体系、科学体系、管理体系中融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标准体系,例如数字化城市管理有10套标准,这些标准集成了所有的城市信息采集、归纳、整理,不仅要有数据,还要有规矩。否则现在谈的大数据仅仅是最简单的和、加、平均、统计,甚至很多地方连统计都不算,仅是数据非结构的可视化

第三,大数据可以为城市智能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和支持,这种支持有的是政府主导的,有的是市场主导的。所以确定哪部分属于政府主导,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建立保证智能城市机制响应的完善法规。

智能城市的建设将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图2-2-9),采用自动智能化建造,基于“最小化”原则减少建设成本,使城市建设消耗最少时间、最少人工、最少材料、最少能源,在建造过程中采取最少构架和最少堆场,并使其整个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水、固体废弃物均最少,即我们所谓的“最小化”策略。与传统使用100 t水泥产生175 t垃圾的建造方式相比,将必然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郭仁忠 院士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原巡视员

国家提出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本质意义是转型发展。需要系统梳理过去城镇化发展道路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通过智能手段解决。除了智能手段,机制、体制、法律、行政等方面都可以涉及。(www.daowen.com)

图2-2-9 高科技手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Fig.2-2-9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ech means in city construction

马国馨 院士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有低初级成本和低发展质量的特点。当今中国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为此激发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所以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是社会风险。城镇的聚集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也有其自然发育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我国的城镇化本身存在以下问题:

(1)更多地加入了自上而下的管理者的强力干预。大规模空间城镇化比人口城镇化更为迅速,人口的年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市建成区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的速度。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生态恶化及社会冲突等,表明在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要素、经济利益甚至公民的权利和身份等,都受到了社会公平欠缺的影响。

(2)城镇化脱离本地实际。不顾条件限制盲目做大规模,造成城市发展不均衡,资源缺乏(粮食、水、油气三大瓶颈),产业支撑不足,忽视城市结构的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中国城市要解决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不足,可持续性弱,统筹层次低,兼容性不强。尤其在农村,随着年轻劳力迁往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高于城镇,城乡管理问题将会变得尤为突出。

(2)发展和保护。中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但除了明确的文保单位外,很多都遭遇了“造城运动”中的大拆大建:建设性的破坏。同时,又出现了“拆真造假”的现象。

(3)城市治理能力和综合防灾应变能力世界城市普遍面临一系列自然或人为灾害,需要全面、精确、实时地掌握风险动态,提前预防控制;事件发生后能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做好应急管理。

(4)生态危机。我国资源和能源都严重短缺,面临水资源缺乏和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矛盾,城镇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显著退化。

(5)畸形发展和建筑问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施工工地:建筑面积增加快,建筑材料消耗大,建筑业GDP增长快。建筑使用状况和发展状况极不均衡:建筑中盲目求新、求大,跟风建造超高层,城市文化水平和质量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