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城镇化:智能建设成未来趋势

中国城镇化:智能建设成未来趋势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70%后,人均GDP陡线上升、大幅提高,城镇化率明显减缓,表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5%,无论今后中国的发展是否会遵循上述三种模式,能够转化为城镇劳动力的人口都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在未来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城市规划。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化发展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

中国城镇化:智能建设成未来趋势

纵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机遇。我国1978年来也抓住了不少发展机遇,得到了较好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当前主要任务是信息化建设;我国当下时代特征是“四化”同步发展,已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50%到60%城镇化率过程中,德国用了15年,日本用了4年,韩国用了6年;从60%到70%过程中,德国用了29年,日本用了10年,韩国用了6年。德国、日本和韩国城镇化率60%时,人均GDP高出城镇化率50%时的25%左右,表明城镇化率50%~60%时段为发展调整与转型期;70%时,人均GDP接近或超过60%时的1倍,年人均GDP增长率快于城镇化率50%~60%时段,表明城镇化率60%~70%时段为快速发展期。按我国城镇化率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以年均提高1%左右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左右有可能实现城镇化率60%,按照2012年人均GDP 9 500美元基础上提高25%计算,人均GDP可达到1.2万美元左右;2030年左右实现城镇化率70%,按照人均GDP接近或超过60%时的1倍计算,人均GDP可达到2万美元以上。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超过70%后,人均GDP陡线上升、大幅提高,城镇化率明显减缓,表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中国的未来发展将有两条路(图2-1-3)的可能性,有Y形两种发展的可能选择,能否在再释放20%的城镇化潜力达到70%城镇化率的同时,达到4万美元的人均GDP,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这取决于是否有智力创造性的城镇化人口;是否有以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否能依靠脑力而非单纯体力来获得发展。

谢礼立 院士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通过城镇化把掌握在老百姓手里粗放式发展的土地,变成国家可以集约化管理的土地,才是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所以,城镇化是经济方面的命题,而非建设方面的命题,这点需要明确。我认为,智能化是计算机及信息产业的应用,把人的智慧通过计算机集成,但始终不会超过人的智慧。关键是如何用得有效,用到自己的专业里面。同时,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智能化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智能化可以解决的。首先,需要知道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哪些信息,然后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智能化地去收集调配。然而,如何确定需要的信息,这个过程不是智能化可以代替的。

图2-1-3 中国城镇化的两条途径
Fig.2-1-3 Two pathway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future

依靠智力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以意大利、奥地利为代表的1/3模式(图2-1-4),全国有约1/3的人口留守在农村,人均GDP在城镇化率达到66%的时候急剧提升,达到了5万美元左右。第二,是以德国、法国、瑞士为标准的1/4模式(图2-1-5),在城镇化率达到75%的时候,社会经济出现了转型升级,人均GDP直线上升,但同时有25%的人口留在农村。第三,是以英国、美国为主的1/5模式(图2-1-6),人均GDP在城镇化率达到80%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5%,无论今后中国的发展是否会遵循上述三种模式,能够转化为城镇劳动力的人口都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在未来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第一,重视城市规划。目前,一些城市盲目攀比,违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片面追求城市扩张,导致城市功能不清、定位混乱、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主,全面考虑各种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

第二,改革土地制度。城镇化建设带来了用地紧张,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农民土地,是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城镇化必须坚持以节约用地为核心,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护农业用地。

第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化发展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顾环境资源的约束,使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等问题。在未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第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服务缺失的问题,如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交通环境,影响了居民的舒适程度。在未来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了着力发展城市“硬件”,更需要对城市“软件”进行完善,建立全方位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图2-1-4 稳定剩余城镇化率的1/3模式
Fig.2-1-4 Urbanization:1/3 mode

图2-1-5 稳定剩余城镇化率的1/4模式
Fig.2-1-5 Urbanization:1/4 mode

图2-1-6 稳定剩余城镇化率的1/5模式
Fig.2-1-6 Urbanization:1/5 mod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