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主要问题及文化战略

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主要问题及文化战略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我国设立、颁布与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相对来说,知识产权制度这一外形的“硬件系统”容易移植和嫁接,但知识产权文化的“软件系统”并没有立即产生重大影响,在理性领域还存在缺位与盲区,人们主要关注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使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还存在严重滞后问题,主要表现是:急功近利思想影响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主要问题及文化战略

尽管我国设立、颁布与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相对来说,知识产权制度这一外形的“硬件系统”容易移植和嫁接,但知识产权文化的“软件系统”并没有立即产生重大影响,在理性领域还存在缺位与盲区,人们主要关注知识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使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还存在严重滞后问题,主要表现是:

(1)急功近利思想影响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近年来,西方哲学经济学中的一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急功近利、不思进取”的心态和情绪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所漫延,加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诸如“重义轻利”、“重道轻器、“崇拜权利”等思想也有突出的表现,主要问题是:①学风不正。好久没有出现的抄袭和剽窃现象开始侵蚀学术机构;②创新乏力,低水平重复研究不少,高水平创新研究不足,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属于实验室小试技术成果,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不占多数;③文人相轻。一部分专家学者存在互不服气、相互轻视的问题,他们不是相互尊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而是有时间有精力勾心斗角、弄虚作假、争名夺利、骗取荣誉;④假冒伪劣,近几年来市场频繁出现三聚氰氨牛奶、瘦肉精、地沟油、人造猪耳等问题,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商业理念和经营之道的恶习还十分顽固,充分反映一部分市场主体诚信缺失,不惜违法乱纪来谋取暴利的价值取向和有害观念还比较严重;⑤崇拜权力,目前在高校学生中,当科学家、工程师并树立发明创造职业理想的人数在减少,而考公务员、竞争各类干部岗位的人数在增加;到企业、农村、基层等实体经济部门就业的人数在减少,到城市包括虚拟经济岗位就业的人数在增加。在高校教师中,竞聘行政干部的人数在增加,甘于做“冷板凳”、潜心研究的人数在减少。有的高校进行处级以上干部竞聘,不少竞聘者是教授和博导,当然,教授中有奉献精神、有管理能力的也可以当行政领导,问题是教授的职称竟成为当行政领导的一个台阶,当了教授再当处长,这就使人匪夷所思了。据说越是学术氛围不强的高校,此类现象越是严重。这种倾向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这些现象都违背了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理念,与知识产权文化创新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2)传统文化的糟粕影响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明德知耻、尚礼守信”、“阐发西学要旨,表彰中华精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西学中源”、“中体西用”、“器唯求新、道唯求旧”、“背义取利,以利害义”的观念,是与知识产权文化理念一脉相承的,是产于西方的知识产权文化能够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自然现象。但是应该指出,传统文化理念的部分糟粕如儒家学说秉持的“重义轻利”、“重道轻器”、“重理抑欲”、“中庸内倾”、“家族至上”、“三纲五常”、“集体本位”等价值理念与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相悖。正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没有经过辩证的扬弃,而且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还根深蒂固,妨碍了知识产权文化在我国发扬光大。

知识产权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带有各国的文化特性,但无论是生长在哪个国家土壤的知识产权文化,都必须具备对创新和知识产权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共性的文化。当经济利益产生矛盾,不同价值观之间产生摩擦,不同文化之间产生冲突时,就必须求同存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我们需要秉承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反思的文化态度,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部分,吸收其他文化中的先进部分,整合各种文化,不断自我调适、自我改革、自我转化。

目前,多元文化间的协调不够,需要包容与认同,吸收与改造。文化的协调是一个融合的过程,需要认同和包容的态度,需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超越本土文化,将视角扩展至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在认同的基础上,竖立平等地包容、理解、尊重和珍惜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识,才能接受并从中吸取精华部分。(www.daowen.com)

不同文化之间有个性,但也有共性,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各种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每种文化并不时孤立存在的,必然是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复合体。我们在面对一种外来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在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的过程中,使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生命力更强。我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掘和弘扬包容精神,有效吸纳外来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力量。当前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我们既要反对推行“西方中心论”的文化霸权,又要防止固守本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在承认和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平衡和协调好传统依赖与制度创新、尊重私权与兼顾公益、团队合作与个人彰显、现实利益与持续发展、崇尚权力与依法行政、诚实信用与惟利意识的关系。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基本理念下,我们既要海纳百川、吸取具有世界共性的知识产权文化,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文化品质。

(3)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淡薄,影响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什么是知识产权制度,还有人知道,什么是知识产权文化,知之者甚少。主要原因是:①知识产权文化宣传不够。我国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和网张,很少刊登、报道、转载和上传知识产权文化的文章和信息,这就难免广大公众对知识产权文化概念既陌生又不熟。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缺失。知识产权文化没有专门教材和讲义。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知识产权教育内容主要是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课堂基本不设足知识产权文化的内容,青少年还很少有人知识知识产权文化。③知识产权文化培训不够。目前,我国的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范围还主要局限于厂长经理类的市场主体和处级以上干部的管理主体,对广大干部和员工基本上没有深入到基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农民更是培训的空白区。④知识产权文化研究不够。法学领域包括专家学者群体对知识产权文化,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探讨,开展这方面研究的人数不多,各级管理部门立项研究的课题也不多,全国性专门的研讨会还没有召开过,学术上的影响也不大。难怪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淡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