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卫女工的职业健康知识,百问百答

环卫女工的职业健康知识,百问百答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完全健康的环卫工人仅占20%。若发生化学品事故,应迅速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环卫工人在冬季进行道路清扫,易皮肤开裂,并患冻疮,严重可冻伤。高温天气作业可发生中暑,严重的会死亡。此外,肥胖、怀孕、便秘等也可能成为其诱发因素。工作期间中暑算职业病,属工伤。

环卫女工的职业健康知识,百问百答

▲环卫工人健康状况是怎样的?

答:由于环卫工人长时间在噪声、粉尘、汽车尾气等恶劣环境中重复同一动作,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相关部门对环卫工人的健康普查资料分析:其患风湿类疾病占40%、心脑血管类疾病占20%、心肺类疾病占11%,环卫工人患胆囊结石、胆息肉、慢性胆囊炎者,占到了参检人数的10%以上;而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发病率达到了8%。身体完全健康的环卫工人仅占20%。

据相关专家说:环卫工人尤其是环卫女工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经常挤压到乳房,所以容易患乳腺增生以及腰肩劳损等疾病。“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再加上环卫工人早出晚归,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所以特别容易患风湿病”。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在环境嘈杂的路面作业,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是患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因。同时,环卫工人作业时吸入大量灰尘和废气,所以患心肺和呼吸道疾病概率也高于其他工种。此外,造成胆囊结石、胆息肉、慢性胆囊炎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很多环卫工人经常不吃早饭,“如果不吃早饭,胆囊缺少收缩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胆囊发病率增高”。另一方面,环卫工人吸入灰尘、汽车尾气等有害物质较多,又不能及时补充水分,经常忍受一天才回家喝水。正是由于没有足量的水分保障肾脏器官畅通,钙物质容易沉淀体内,从而形成结石。

▲我从事的环卫工作会接触到哪些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

答:粉尘、噪声、高温、汽车尾气、空气污染物(PM2.5)。

粉尘

交通噪声

空气污染物

汽车尾气

高温

▲环卫工作中的健康危害主要有哪些?

答:

1.空气污染

大气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汽车尾气、过敏源花粉、病原微生物等,由于环卫工人长期在户外进行道路清扫,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就更严重了。

健康危害:①可直接刺激人体呼吸系统,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引起心肺疾病(可致心脏衰竭)。②烟尘和汽车废气中含有多种可致癌物质。③生物性污染(花粉、结核杆菌)能引起过敏反应,并增加患病概率。

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和人的大声说话等,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并损害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导致恶心、失眠、烦躁、神经衰弱、易疲惫和降低免疫力等。

3.化学品伤害

许多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工厂、医院、科研机构由于缺乏标识、管理混乱、相关人员缺乏责任心,将本应妥善处理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随意乱扔到垃圾里,导致环卫工人中毒,严重的可能引发爆炸伤亡。因此,在清运垃圾时应注意是否混有化学品,如有发现,应查明种类,或请专业人员运走处理。若发生化学品事故,应迅速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

4.交通意外

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道上乱扔垃圾,使环卫工人必须到马路中央清扫,同时由于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使环卫工人成了交通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

5.冬季低温

低温作业是指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作业。环卫工人在冬季进行道路清扫,易皮肤开裂,并患冻疮,严重可冻伤。建议在秋天就加强手足皮肤保护,外出前及时涂抹含油脂的霜膏。冬季注意手足保暖,多吃胡萝卜菠菜等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6.夏季高温

环卫工人在夏季进行道路清扫时,要忍受烈日暴晒和高温。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导致眼睛酸胀、疼痛,使眼睛提前老化,增加患白内障的机会,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发生皮肤晒伤。高温天气作业可发生中暑,严重的会死亡。

7.人体功效危害

环卫工人尤其是环卫女工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会引发腰肩劳损等疾病。

8.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环卫工人、交通警察、流水线上长时间站立作业的劳动者等。由于环卫工人劳动比较单一、身体一个部位单一用力,超负荷运转容易患上静脉曲张。此外,肥胖、怀孕便秘等也可能成为其诱发因素。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不及时去除诱因,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下肢疼痛、瘙痒、肿胀等。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造成血液蓄积下肢,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对于环卫女工来说,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就不要久站久坐,不要过度劳累,平时规律生活,劳逸结合,避免熬夜,避免压力大,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具体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平时要多做双腿上下摆动或蹬夹练习,多做腿部按摩。②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站立时,要经常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经常进行下蹲练习。③每晚睡觉前,要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忌用冷水洗脚。用热水洗脚,能消除疲劳,有利于睡眠,更能活血化瘀

▲环卫工作中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答:

1.呼吸系统疾病

环卫工人较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鼻炎、肺炎,严重的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预防措施:佩戴防护口罩,清扫前先洒点水,使灰尘下沉。

2.中暑

夏季烈日下暴晒,如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可发生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四肢麻木等,体温甚至可升高至38℃以上,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的可导致昏迷,出现心力衰竭、休克、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甚至死亡,即便痊愈也可能有后遗症。

预防措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饮用清凉饮料,注意休息;机械自动化,以替代繁重的人工作业;如发现重症中暑,应及时救治,送往医院通过药物降温和救治。工作期间中暑算职业病,属工伤

3.高血压

环卫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价值未被大众认可,长期精神紧张,生活、心理压力大,饮食缺乏卫生及规律,是造成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预防措施: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保持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风湿病

根据各地环卫工人体检结果显示,环卫工人患风湿性关节炎的比例较高,症状表现为多关节疼痛,活动困难,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损伤,甚至关节坏死、残疾。

预防措施:防寒保暖,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避免冒雨涉水;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5.皮肤病

将近60%的环卫工人患有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有: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晒伤及冻伤等。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按要求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6.划伤

由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不少市民把碎玻璃、针头、刀片等尖锐物与其他垃圾一起丢弃。环卫工人在处理过程中,因肉眼很难分辨垃圾里面的东西,所以皮肤容易被划伤流血,严重者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等。

预防措施:清扫时佩戴防护手套及防护鞋。如不慎划伤,应及时就医,不宜自行处理伤口。

7.肺结核

常年在脏乱、干燥、多尘的环境下工作,因此环卫工人感染结核菌的机会更大。有些带菌者随地吐痰,干燥后随尘埃吸入肺内引起感染,这是环卫工人感染肺结核的主要途径。症状包括:疲惫、食欲不振、咳嗽、咳痰、体温不稳定,易引起低烧、胸痛、咯血。

预防措施:及时接种卡介苗,清扫时戴防护口罩;如咳嗽咳痰超过3周,应及时检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什么?

答: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黏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黏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黏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此外,有机粉尘的长期接触还可引起肺部炎症。

(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黏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加深。

(2)可引起肺部疾病。

(3)致癌。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

(4)毒性作用。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5)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咽、咽炎、喉炎。粉尘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病,包括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电焊工尘肺及石棉肺等。

▲我所接触的粉尘的性质是哪种?

答:由于作业方式和作业环境不同,环卫工人接触的粉尘的类别和性质各不相同,主要有硅尘、有机粉尘等。粉尘污染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尤其身处粉尘污染的环境会引起多种心血管、呼吸道疾病等。哮喘病、支气管炎发病率的快速提高就是粉尘污染加剧的一个典型表现,粉尘污染对于老人、小孩的影响最大。而且过多的粉尘容易滋生病菌、病毒,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然而如此危害极大的粉尘污染,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更没有使人们采取果断、有效的方法去遏制粉尘污染的持续蔓延与加重。不要认为粉尘污染的严重性比不上臭氧黑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水质污染等一类的问题,即使臭氧被修复,土地重新肥沃,水变清天更蓝,粉尘污染一样可以使人类以致动物死于各种各样的疾病,甚至灭绝。所以人类重新认识粉尘世界,致力于找出一种新的、有效的、便捷的治理方法已经刻不容缓。

环卫工人每天用扫帚清扫路面,带起的粉尘,会直接造成粉尘污染。同时危害着环卫工人自身健康,也间接地危害了过往行人的健康。粉尘不会直接伤人,但对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粒径大于10微米的粉尘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较短,在呼吸作用中可被有效地阻留在呼吸道上,不进入肺泡,但小于10微米的粉尘,会直接进入人的肺部组织,沉淀于肺泡中,有可能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甚至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而且这些可吸入物质还会将多种污染物或病菌带入肺部,对人体危害更大。

▲噪声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答: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汽车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排气噪声。环卫工人所遭受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噪声。

▲汽车噪声的分类和特点有哪些

答:汽车噪声分为车外噪声和车内噪声。噪声特性用声级、频谱和辐射指向性指标(仅对车外噪声)来描述,它们与汽车结构、运行工况和使用因素有关。车外噪声是交通噪声的重要公害源,车内噪声关系到乘坐舒适性。车内噪声主要是由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在运行中引起的车身振动和车身的孔缝透声而形成的,即使关闭发动机,由于路面的凸凹不平也会引起车轮的振动,再通过悬架传至车身。

汽车噪声是由很多性质和大小不同的声源综合作用构成的,他们相互关联,较小的噪声波被更大的噪声源所掩盖,所以很难从行驶的噪声中分离各个声源。噪音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音、固体振动产生的噪音、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噪声。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小于400Hz的低频噪声、4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大于1000Hz的高频噪声。噪音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音、非稳态噪音、起伏噪音、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音等。交通噪声是交通运输工具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具有两个特点:①存在十分广泛。汽车噪音是城市噪音的主要来源;空中交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机场临近区域的噪音水平。②通常音量都很大。机场附近的噪音响度为75~95dB。

▲人们可接受的噪声范围

答:1dB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dB以下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一般来说15dB以下,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20~40dB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dB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dB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dB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dB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待在100~120dB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会暂时性失聪(致聋)。

▲噪声危害主要有哪些?

答: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人的心理影响。吵闹的环境噪声,会干扰人类的思维,容易使人精神无法集中,并产生烦恼的感觉,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实验证明,噪声影响睡眠的程度大致与声级成正比,在40dB时,大约有10%的人受到影响;在70dB时,受影响的人则上升至50%。突然一个响声将人惊醒的情况也基本上与声级成正比,40dB的突然噪声一般将10%的睡眠者惊醒;60dB的突然噪声则通常会惊醒70%的睡眠者。在强噪声下,还容易掩盖交谈或者为危险警报信号,能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2)对人的生理影响。一是对听力的影响,人在强烈的噪声下待一段时间后,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听力变得迟钝,经过适当休息之后,听力会逐渐恢复。但是,如果长期在比较强烈的噪声下工作,听觉疲劳就不易恢复,并会造成内耳听觉器官发生病变,导致噪声性耳聋,这种情况通常称为职业性听力损失。如果人们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140~160dB)下,就会造成听觉器官急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流血,双耳完全失听。在战场上发生的爆炸声浪就很容易产生这种爆震性耳聋。二是对人体机能的其他影响,据观察研究,在强噪声的影响下,可能诱发一些疾病。已经发现,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的工人,除了耳聋外,还常常伴有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更强的噪声刺激内耳腔前庭,使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还会引起眼球振动、视觉模糊以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发生波动。因此,环境噪声是一种污染,既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又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种损害通常与内耳的毛细胞破坏有关。噪声所引起听力损害的严重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接受噪声的方式有关。一般来说,噪声强度大、频率高者,听力损害严重;噪声强度相同时,持续声比断续声影响大;噪声加震动比单纯噪声损伤大;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危害大;含频率数多的噪声比含频率少的噪声影响大;骤然出现的噪声比逐渐发生的噪声损伤大;密闭室内的噪声比开敞场所的损害大。此外,接触噪声时间越长、离声源越近、年龄越大,听力损害也越严重。患感音性聋者,易发生噪声性聋,患传音性聋者却不一定。噪声性聋的发生,个体间差异明显,长期坚持使用防护耳塞等可防止或减轻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其次,噪声对人的免疫功能、精神、神经、心血管、内分泌、代谢、呼吸及消化系统等均有影响。有人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概括为:①噪声作用于网织结构组织,影响正常生理节奏。②影响睡眠。③妨碍脑力劳动,分散注意力。④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造成紧张、烦恼与反感。

▲高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什么?

答:所谓高温作业是指在35℃高温或高湿的环境下作业、强热辐射下作业或夏季露天作业。高温作业类型一般分为强热辐射高温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及夏天露天作业三种。大多数工业行业(冶金、机械制造、炉窑车间)及造纸、仪表制作、火力发电厂、水泥生产、轮船锅炉作业等都涉及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是可以逐步适应的,但超过承受范围,且不做任何个人防护(如穿隔热服、高温头罩等),则会产生病变等严重后果。具体高温环境作业对身体危害有如下几点。

1.人体的热平衡

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为人体的热平衡。人体保持着恒定的体温,这对于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都是十分重要的。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关系可以决定人体是否能维持热量平衡或体内的热积聚有否增加。

2.水盐代谢

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排汗量会大大增加,而汗液的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所以大量出汗对人体的水盐代谢产生显著的影响。当流失的水分补充不及时,则会出现无力、脉搏增快、水盐平衡失调等症状,使工作效率降低。

3.体温随环境温度增加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体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皮肤温度也可迅速升高。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为维持正常体温,通过采用体表血管反射性扩张及增加汗液分泌两种方式调节自身体温,从而增强人体散热。

4.消化系统

在高温条件下劳动,体内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扩张,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这样就会引起消化道贫血,可能出现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胃肠疾病。由于高温环境中胃的排空加速,使胃中的食物不能得到充分的消化。

5.循环系统

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大量出汗,血液浓缩,同时高温使血管扩张,末梢血液循环增加,加上劳动的需要,肌肉的血流量也增加,这些因素都可使心跳过速,而每搏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也有所改变。

6.神经系统

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大脑皮层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加,由于负诱导,使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功能受抑制,因而,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均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此外,高温环境长时间作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从而降低机体对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耐受度,使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高温也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又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导致中暑。

▲什么是PM10、PM2.5?

答: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和PM10同为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只是粒径大小不同。PM2.5是PM10的一部分,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1/20。

▲PM2.5的组成主要有哪些?

答:PM2.5的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他的常见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PM2.5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PM2.5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什么?

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机动车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汽车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对于环境及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比如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这种危害本身并不具有持久性,但因当前我国环境的质量差、范围广的特点,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加以了解和研究,从而在进行机动车尾气整治工作时,能够提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恰当的方法,使得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如铅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氧化硫等,对城市中某些职业人群如交警、环卫工人、汽车驾驶员等已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长时间处在这种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不仅会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受到损害,还可使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1.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由于机动车尾气管的高度与人体的口鼻位置接近,所以,呼吸系统是受机动车尾气影响最直接的器官。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肺部,长此以往,会对肺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使人体的呼吸系统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支气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甚至有致癌的风险。

2.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机动车尾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人体在长期受到尾气影响的情况下,十分容易患上过敏性疾病。尾气中颗粒污染物容易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大为降低,特别是肺部,颗粒物的污染会使肺部黏膜受损,从而产生各种炎症,危及健康。在人体的防护系统中,巨噬细胞可以说是肺部的重要守护者,但是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长期受到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下,巨噬细胞的能力受到明显削弱,从而导致人体的免疫力大大地降低,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经过研究发现,被污染区域的儿童的免疫力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有的甚至已经产生临床症状。

3.影响生殖功能

机动车尾气还对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浓度较高的机动车尾气,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对性激素和生殖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通过让白鼠吸入一定量的汽车尾气,然后对其身体机能进行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白鼠的精子数量和质量都大大地降低,可以说明,机动车尾气对生物的生殖功能还是有一定损害的。但是,尾气是否会对人类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还有待商榷。国外有一组测试,即对一些经常开车的司机和交警的精子进行了测试,发现其精子的活力降低,并且容易出现畸形。另外,还有一些调查显示,长期吸入机动车尾气的人群,其生育能力会受到影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的概率会有所提高。可见,机动车尾气对人类的生殖能力还是有影响的。

4.尾气的致癌作用

研究证明,人体大量的吸入机动车尾气,会导致患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国外的一些调查显示,一些长期从事运输或者交通指挥的人员,其死亡率要远远的高于非暴露的职业人员。而这些人中患有肺癌的也是比较多的。所以说,汽车尾气是致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美国为例,随着其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尾气的排放量越来越多,其患肺癌的人数也是大大的提升。另外,汽车尾气对于人体的其他部位的致癌风险也是较大的。

5.危害老弱儿童的健康

机动车尾气对于孕妇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会对胎儿或者婴儿的健康产生一定的损害。机动车尾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颗粒物。一些机构在对婴儿的头围、体重等进行测试和调查时发现,尾气中的环芳烃是影响儿童低体重的主要因素,而且这种物质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另外,机动车尾气会使老年人的肺脏、支气管等脏器衰老速度加快,并且会出现一些受损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其发病的风险,对健康产生了威胁。所以说,对于老弱儿童和孕妇,应当避免长期吸入尾气,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可以适当地采取一些防护的手段,比如戴口罩等,会对尾气的干扰产生一定的防护作用。

▲如果出现了以上的一些症状,我该怎么办?

答:首先应该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做职业健康体检,在此强调的是:一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二是职业健康体检,而非一般体检。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是指哪些?

答: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颁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批准证书》,并注明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的医疗机构。

▲职业健康检查具体是什么?

答: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为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

▲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及目的有哪些?

答:职业健康监护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保证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促进社会生产力及经济的发展。职业健康监护属于职业卫生第二级预防的范畴,其重要内容是职业健康检查,此外还应和环境监测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健康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从而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护。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医学检查的方法,发现职业人群中一些敏感个体存在的健康改变、早期检查出疑似职业病人(观察对象)、职业禁忌证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调离职业禁忌证者,以免遭受永久性损害,并通过群体健康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观察,间接起到环境监测作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必须是在用人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按其检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四类: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用人单位应安排将从事接触某种或某些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包括新招工进厂准备安排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从无害岗位准备调到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从甲种有害作业岗位准备调到乙种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从事某些特殊作业的人员(如高温作业,潜水作业等)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要对该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项目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上岗前健康状况,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证,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为劳动者上岗的岗位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之前健康状况建立基础数据。

2.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对已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即目前已在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或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医疗观察、诊断、治疗、调换作业岗位、疗养等,防止职业病危害的发展。早期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工人,以便及时调离或安排其他合适的工作;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要监护对象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人员健康受损。这类检查要根据劳动者所在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定期进行。要对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变化,结合工作场所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生物监测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及时发现疑似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对象,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或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在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包括从事有害作业的离休、退休、调离时的人员。离岗时的健康检查,目的是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明确诊断,对职业病患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待遇或赔偿。

对准备离岗从事职业病危害的工种或岗位的劳动者,根据其所在工作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重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或是否患有职业病,以明确法律责任。

4.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这是指在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进行的检查。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确定该事故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是否遭受损害,一旦发现急性职业病病人或观察对象,应立即抢救治疗和观察。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依据检查结果,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或进行治疗,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

另外,还有对职业病患者复查、康复和住院诊断观察。包括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人;对职业病病人进行定期复查的主要目的是随时掌握他们的机体健康受损情况和病情的进展,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控制职业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保护职业病患者劳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延长他们的生存寿命。

▲职业健康检查是必须要做的吗?

答: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是强制性的检查,也就是说是必须要做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根据工人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不同,检查周期有所不同。

▲单位曾组织我们做全民健康体检,这个算是职业健康检查吗?

答:全民健康体检不同于职业健康体检,因为职业健康检查有明确的体检项目,因此不能认为单位组织做的体检,就是职业健康体检。

▲如果单位不安排职业健康检查,我该怎么办?

答: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安排,或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由谁承担?

答: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可以由劳动者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的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以下职业健康检查所需的相关资料,并承担检查费用:①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岗位(或工种)、接触时间。③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等相关资料。

▲职业健康检查都做哪些项目?

答: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常规医学检查项目和特殊医学检查项目。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是指作为一般健康检查和大多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检查都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特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进行常规医学检查项目之外的其他医学检查,需在相应的地方给予具体的规定。

常规医学检查内容包括:

1.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

(1)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家庭(通讯)住址、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2)职业史:包括起止时间、工作单位、车间(部门)、班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危害因素的名称,接触两种以上应具体逐一填写)、接触时间、防护措施等。

(3)个人生活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女工月经与生育史。

(4)既往史:包括既往预防接种及传染病史、药物及其他过敏史、过去的健康状况及患病史、是否做过手术及输血史、患职业病及外伤史等。

(5)家族史:主要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状况,是否患结核、肝炎等传染病;是否患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等。

2.一般医学生理指标的检测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身高、体重测量和营养状况观测。

3.症状询问

下面列出各系统的主要临床症状,在职业健康检查时应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危害的靶器官,有重点的询问。

(1)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眩晕、失眠、嗜睡、多梦、记忆力减退、易激动、疲乏无力、四肢麻木、动作不灵活、肌肉抽搐等。

(2)呼吸系统:胸痛、胸闷、咳嗽、咳痰、咯血、气促、气短等。

(3)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等。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肝区疼痛、便秘、便血等。

(5)泌尿生殖系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浮肿、性欲减退等。

(6)眼、耳、鼻、咽喉及口腔: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嗅觉减退、鼻干燥、鼻塞、流鼻血、流涕、耳鸣、耳聋、流涎、牙痛、牙齿松动、刷牙出血、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咽部疼痛、声嘶等。

(7)肌肉及四肢关节:全身酸痛、肌肉疼痛、肌无力及关节疼痛等。

(8)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皮下出血、月经异常、低热、盗汗、多汗、口渴、消瘦、脱发、皮疹、皮肤瘙痒等。

4.内科常规检查

(1)皮肤黏膜、浅表淋巴结、甲状腺常规检查,包括:皮肤、口腔黏膜的颜色、有无金属沉着线、糜烂等,眼结膜有无充血、球结膜黄疸(染);淋巴结:头颈部和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肿大、压痛及其活动度;甲状腺:大小及有无结节和包块,如有肿大还应检查有无血管杂音。

(2)呼吸系统检查:胸廓外形、胸部叩诊和听诊、记录异常呼吸音的性质和部位。

(3)心血管系统检查:心脏的大小、心尖搏动、心率、心律、各瓣膜区心音及杂音、心包摩擦音。

(4)消化系统检查:腹部外形、肠蠕动、肝脾大小和硬度。

5.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意识、精神状况,腱反射、浅感觉、深感觉。

6.其他专科的常规检查

(1)眼科常规检查:视力和外眼检查。

(2)口腔科常规检查:口腔气味、黏膜、牙龈及牙齿状态。

(3)耳科常规检查:外耳、鼓膜及一般听力检查。(www.daowen.com)

(4)鼻及咽部常规检查:鼻的外形、鼻黏膜、鼻中隔及鼻窦部,咽部及扁桃体等。

(5)皮肤科常规检查:有无色素脱失或沉着,有无增厚、脱屑或皲裂,有无皮疹及其部位、形态、分布,有无出血点(斑),有无赘生物,有无水疱或大疱等。

7.实验室常规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如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则包括同时检测的其他指标)。

(2)尿常规:颜色、酸碱度、比重、尿蛋白、尿糖和常规镜检(如使用尿液自动分析仪,则包括可同时检测的其他指标)。

(3)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L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红素、总蛋白和血球蛋白。

(4)胸部X射线摄片。

(5)心电图:用普通心电图仪进行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的心电图描记。

(6)肺功能:指肺通气功能测定,测定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一秒率(FEV1/FVC%)。

(7)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

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执行。根据环卫工作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做如下的检查项目:

内科常规检查

肺功能检查

心电图检查

眼科检查

高千伏胸片或DR

听力测试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空腹血糖

▲做完了职业健康体检,我怎么知道我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答: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将在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由组织体检的用人单位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必要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专业人员会提供专业的咨询。

▲我的职业健康体检结论是“职业禁忌证”,我该怎么办?

答:我们会出具一份“职业禁忌证告知书”告知您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按照规定安排您调离原工作岗位,并予以妥善安置。

▲我的职业健康体检结论是“疑似职业病”,我该怎么办?

答:我们会出具一份“疑似职业病告知书”告知您和用人单位,同时您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职业病诊断。

▲单位可否与疑似职业病病人解除劳动合同?

答: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进行职业病诊断的机构有哪些?

答:您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会有哪些职业病?

答:①职业性尘肺病。②职业性过敏性肺炎。③职业性哮喘。④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⑤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⑥职业性噪声聋。⑦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尘肺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答: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尘肺病人即使在咳嗽很少情况下,也会有咳痰。几乎每个尘肺病人或轻或重都有胸痛,胸痛部位不固定,多为局限性,一般为隐痛、胀痛、针刺痛等。

我国法定的职业性尘肺病有12种,基本的临床表现是一样的,但以硅肺、煤工尘肺和石棉肺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硅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SiO2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由于接触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不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同,其所引起的硅肺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和转归,甚至病理改变也不同,分为一般硅肺和急性硅肺等几种。

1.职业性尘肺病慢性硅肺

硅肺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低于30%,接触工龄在20~45年发病。病变以纤维化结节为主,并常先发生在肺上叶,可能与肺下叶对粉尘的清除较好有关。这种单纯硅肺结节一般小于5mm,对肺功能的损害也多不明显。一些研究表明,没有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损害,X线胸片上只有小阴影改变的病人寿命并不受影响。硅肺可形成进行性大块状纤维化(progressive massive fabrosis PMF),通常发生在两肺上部,是由于纤维结节融合所致。慢性硅肺的病理改变,在即使脱离粉尘接触之后也仍然会进展。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在40%~80%可发生快进型硅肺,接触工龄一般在5~15年发病,纤维化结节较大,X线上可形成所谓“暴风雪”样改变,进行性大块纤维化可发生在两肺中野,病变进展很快,肺功能损害常较严重。此型硅肺多见于石英磨粉工和石英喷砂工。

2.职业性尘肺病急性硅肺

急性硅肺亦称硅性蛋白沉着症,是一种罕见的由硅尘引起的硅肺,发生在接触粉尘浓度及游离SiO2含量很高的粉尘作业工人中。一般接触1~4年发病,迅速进展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理特征和非特异性肺泡蛋白沉着症相同,即肺泡由脂质蛋白物所填充。临床表现为明显的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缺氧,气体弥散功能严重受损。

3.职业性尘肺病胸部X线表现

典型硅肺X线表现是肺野出现圆形小阴影,常以p形小阴影为主。虽然病理上发现小阴影常先在肺野上部形成,但X线胸片早期则多见于中下肺野。随着病变发展小阴影逐渐增多,密集度增高,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乃至全肺。小阴影也可逐渐增大,而出现q影或r影。小阴影继续增多,密集度增加,致发生小阴影聚集,然后融合呈大块状纤维化影。硅肺的大块状影常呈双翼状或腊肠状分布在两上肺野,多为对称,和肋骨垂直呈“八”字状,但也有单侧出现,或中、下肺野出现团块阴影。融合团块致密,密度较均匀,团块周边有气肿带。由于肺门区硅性淋巴结增大、硬结,使肺门增大、致密,再加上肺野小阴影增加、密集,肺纹理发生变形、中断,直至不能辨认,使增大的肺门呈残根状,肺门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因缺血坏死,可呈蛋壳样钙化。肺门淋巴结钙化的病例,亦可出现硅结节中心型坏死而发生硅结节钙化,出现硅结节钙化后,病变常比较稳定。随着病变进展,两上肺团多向肺门、纵隔收缩、内移,致使肺门上提,加上两上肺气肿加重,肺纹理拉直呈垂柳状,是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基础。

▲职业性尘肺病会传染给他人吗?

答:不会。但由于尘肺病人发生某些具有传染性的并发症(如活动性肺结核),有可能传染肺结核。

▲尘肺病可以根治吗?

答:目前尚无特效药及根治办法,但可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是什么?

答: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综合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简而言之,我国针对防尘降尘制定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具体如下。

(1)革: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

(2)水:湿式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

(3)密: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4)风:通风排尘。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管: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行。

(6)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7)护: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理、正确地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8)检: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发放保健津贴;有作业禁忌证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职业性过敏性肺炎主要有哪些症状?

答:2013年12月23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2002年4月18日原卫生部和原劳动保障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目录》同时废止。其中将原《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改为《过敏性肺炎》。

职业性过敏性肺炎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或反复多次吸入生物性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后所引起的以肺泡和肺间质炎症改变为主的免疫介导性肺部疾病,常见的有农民肺、蘑菇肺、饲鸟者肺、橡树软木尘病、麦芽工人肺、风树皮剥脱肺、空调和加湿器肺、咖啡肺、木工肺等。

职业性过敏性肺炎分为急性过敏性肺炎和慢性过敏性肺炎:

1.急性过敏性肺炎

常在短时间吸入生物性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数小时后,出现下列表现者:干咳、胸闷、呼吸困难,并可有高热、畏寒、寒战,出现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头痛、肌痛等,肺部可闻及吸气性爆裂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肺间质浸润性炎症改变。

2.慢性过敏性肺炎

常有急性过敏性肺炎发作的病史,亦可由反复吸入生物性有机粉尘或特定的化学物质后隐匿发生,出现下列表现:渐进性呼吸困难及咳嗽、咳痰,体重明显下降,双肺可闻及固定性吸气性爆裂音;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职业接触机会,常见的生物性有机粉尘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类抗原及动植物蛋白,特定的化学物质主要指具有半抗原性质的活性化学物质,如细菌类抗原:发霉的干草、混合肥料、甘蔗渣、洗涤剂等。常见菌种有嗜热放线菌、普通高温放线菌、芽孢杆菌等;真菌类抗原:发霉的谷物、蘑菇堆肥、乳酪、烟草、软木、风树皮及金属工作液(金属产品的加工和塑形)等。常见菌种有青霉菌属、曲霉菌属、支链孢属、葡萄孢属等;动植物蛋白:从事鸟类饲养、软体动物壳加工、养蚕、大豆及咖啡加工等可以接触到此类抗原,常见的动物性蛋白如鸟类蛋白、软体动物壳蛋白、丝虫幼虫蛋白等;常见的植物性蛋白如大豆、咖啡等;特定的化学物质:指具有半抗原性质的异氰酸酯、酸酐类低分子量化学物。例如:接触发霉的植物、发霉的干草、发霉的干草和混合肥料等,会接触到嗜热放线菌、费恩(氏)小多孢菌、普通高热放射菌等致病物质,从而导致接触人员患“农民肺”疾病。接触发霉的甘蔗渣可能接触到甘蔗热放线菌等致病物质,从而导致接触人员患“蔗渣肺”疾病。接触发霉的木尘、发霉的红杉粉尘、原木或木浆,可能接触到产黄青霉菌、出芽短柄霉菌、支链孢属等致病物质,从而导致接触人员患“木工(尘)肺”疾病。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答:慢性咳嗽、咳痰,伴进行性劳动后的气短或呼吸困难。

▲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主要有哪些症状?

答:分为职业性光毒性皮炎和职业性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

1.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局限于直接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分布部位与刺激物的状态有关。皮损严重程度视化学物质的刺激性的强弱而异,可由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直至形成坏死和溃疡。皮损轻者只有红斑、丘疹和瘙痒;重者在红肿的基础上迅速发生水疱、大疱、糜烂、坏死和溃疡。长期接触弱刺激物,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浸润、增厚、脱屑、皲裂及色素增加等慢性皮炎征象。

2.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多发生在暴露部位,以后常向周围蔓延,非接触部位亦可发病,高度敏感者可波及与接触无关的部位,常对称分布,边缘模糊不清。急性损害初期时为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等;慢性期以浸润、增厚、皲裂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短不一。在皮损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可逐渐适应,少数患者病情加重;多数患者在脱离变应原后,皮损可逐渐消退,少数患者病情迁延。

▲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有哪些症状?

答: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在环卫女工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摩擦、气流的排放、运输车辆的运行等而产生噪声。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产生听觉疲劳。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如何治疗?

答:对噪声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点应加强预防。早期采用高压氧或给予扩张血管、加强营养和代谢的药物可有部分疗效。佩戴助听器能起到部分作用。

▲职业性噪声聋如何预防?

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1.耳塞的使用

(1)各种耳塞在使用时,要先将耳郭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止。

(2)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微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

(3)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柱体搓成锥形体后再塞入耳道,让塞体自行回弹、充满耳道。

(4)佩戴硅橡胶自行成型的耳塞,应分清左右塞,不能放错;放入耳道时,要将耳塞转动放正位置,使之紧贴耳甲腔内。

2.耳罩的使用

(1)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向,顺着耳郭的形状戴好

(2)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贴合。如不合适,应移动耳罩或弓架,调整到合适位置为止。

(3)无论戴用耳罩还是耳塞,均应在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在噪声区不得随意摘下,以免伤害耳膜。如确需摘下,应在休息时或离开后,到安静处取出耳塞或摘下耳罩。

(4)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洗净,晾干后再收藏备用。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

▲中暑是怎样发生的?

答:热天容易中暑,当人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这时就很容易引起中暑。专家指出,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夏季的时候,我国一些城市的温度在35℃较为常见,还有许多会达到40℃的高温,这些都要求环卫女工在夏季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主要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答:中暑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不同类型中暑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即使迅速救治,仍有20%~40%的病人死亡。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更高。

▲什么是中暑先兆?

答:中暑先兆为在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中暑先兆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症中暑有哪些症状?

答: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的分类与症状是什么?

答:重度中暑时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什么情况下需要注意防暑?

答:在高温天气进行露天作业或进行高温作业的情况下需注意防暑。环卫女工在夏季工作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

▲什么是高温天气?

答: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依据我国政府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须调整劳动者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室外作业不得超过5小时,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时,须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者加班。

▲中暑之后如何处理与治疗?

答:针对不同程度的中暑,采用不同的处理和治疗方法。

1.中暑先兆

暂时脱离高温环境,并予以密切观察。

2.轻症中暑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出现恶心、呕吐的时候可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滴注。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

迅速送医院救治,原则是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

(1)热射病: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时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热痉挛: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3)热衰竭:使患者平卧,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对症处理。

4.物理降温

高温中暑防控要点

迅速将患者移往荫凉通风之处,放低头部,脱去衣服,冰水擦浴或全身浸入27~30℃水中传导散热降温,同时强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细血管血流滞积,并促使散热加速。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或同时应用电风扇、空调等。有条件的可用降温毯和冰帽降温。

5.药物降温

常采用氯丙嗪降温,并可用安定以控制寒战。

▲怎样合理预防中暑?

答:

1.做好防晒的准备工作

夏天尽量不要在中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果一定要出门,记得要准备好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具,涂抹防晒霜,还要带上充足的水。家里或者手提包里一定要准备一些防中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

2.多喝水

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喝水对身体总归没坏处。高温时候,多喝水能够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或者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盐,这样能够帮助补充体内的钙等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能够预防中暑。

3.穿宽松的衣服

在炎热的夏天,穿宽松的衣服有助于体内的热量散发,同时也可以使汗液得到快速的挥发。

4.多吃蔬菜水果和补充蛋白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例如西红柿、西瓜、苦瓜,能够预防中暑。同时在炎热的天气,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多吃些鱼、蛋、豆类等食物。

5.常备防暑药品

外出的时候,可以备上一些防暑降温的药物,例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等,在头晕时抹一抹,能够防止中暑。

6.体弱者尽量减少外出

环卫女工是中暑的高发人群。所以这些人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更不能长时间在高温的环境或者烈日下活动和行走,当感到热时不要依靠冷饮来降温,而要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7.保证充足的睡眠

高温的天气,人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其他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使新的一天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能有效防止中暑。

▲冻伤是怎么发生的?

答: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治疗方面,虽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1)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2)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3)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冻伤因组织细胞冷冻所致的损伤,组织细胞内或细胞间形成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阻塞毛细血管,引起缺血性损害。血管收缩以减少皮肤及周围组织的散热。很多损害发生于复温时(再灌注损伤)。受累区冷而发硬及发白,无感觉。当温暖时,转为斑状发红、肿胀、疼痛,4~6小时内形成水泡。若水泡充满清亮的血清并且位于远区的手指,则表明表浅损害;若水泡内充满血液并且位于近端,则表明深部损害并且有组织坏死。表浅损害愈合后不残留组织丧失,深部组织冷冻可引起干性坏疽,在健康组织上盖有黑色硬壳;灰色水肿,软性的湿性坏疽发生较少见,组织坏死的深度取决于冷冻的期限和深度。各种程度的冻伤都可产生长期症状:对寒冷过敏、出汗过多、断层指甲生长和麻木。

▲冻伤的症状有哪些?

答:根据损伤的性质,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

1.局部冻伤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

(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2)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3)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4.冻僵

受伤者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尔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水肿。血管充血,可见红色血栓形成。检查项目特征,组织病理:表皮和真皮水肿。血管充血,可见红色血栓形成继之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皮肤附件萎缩或变性。脂肪组织呈现结晶及坏死,血管内有时有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脂肪滴(为冻伤独有特征)。随冻伤程度的加重,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也更重,可表现为干、湿性坏疽的组织病理变化。

▲如何防治冻伤?

答:发生冻伤后,不能马上热敷或者按摩冻伤部位,以防加重局部水肿。受冻后一至两小时方可进行热敷,如果局部皮肤没有破损,可以涂抹冻伤膏(在医院、药店可以买到),或者用泡过辣椒的酒精涂抹(75°酒精或者60°以上白酒内泡上辣椒),30克猪油和蜂蜜混合后涂抹效果也不错。如果皮肤有破损,则需要尽快用新霉素软膏涂抹,防止感染。

冻伤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环卫女工在外工作时注意携带足够防寒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并注意携带伞具。

(2)尽量保持衣物干燥,避免弄湿衣服,休息睡觉时,应注意保暖。

(3)尽量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

(4)为防止冻伤,要经常观察皮肤,尤其是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位,查看有无出现苍白、僵硬或失去知觉;并不时搓揉面部皮肤,伸展筋骨活动手足。

(5)尽量停留在背风向阳的位置;不要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6)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很快,手接触易于冻伤。

(7)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

(8)老年人耐寒能力差,旅途中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活动、跺脚、搓手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