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揭示新审美主义初探和透视后理论时代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揭示新审美主义初探和透视后理论时代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如果从广义角度来说,“新审美主义”也可理解为“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对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研究“理论”的某种反拨,一种寻求重新回归文学、回归审美的探索性态势。本文拟以广义的“新审美主义”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欧美文学理论界在后理论时代尝试回归文学、审美的某些新思考、新趋势,透视其若干新面相、新特点。

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揭示新审美主义初探和透视后理论时代

朱立元 张蕴贤

复旦大学中文系

回归文学美学,作为“理论之后”的一大趋势,已经在一定范围、规模的欧美学理论家、批评家中引起反响与共识。在《当今的文学理论》一文中,乔纳森·卡勒指出了六种当今的理论发展趋势,最后一种便是对美学的回归。[1]他是当今西方理论家中最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一观点的人。在《文学理论入门》《怎样读文学》《怎样读诗》等多本著作中,他更对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范畴提出了自己“反本质主义”的思考。[2]拉曼·塞尔登(Raman Selden)在最新版的《当代文学理论导读》中新加入了“后理论”的最后一章[3],清晰地描绘出了20世纪后半叶由于“理论”盛行,文学理论研究中对文学文本的偏离和模糊,以及意识形态、政治理论等对文学的入侵等问题,并明确地意识到在后理论时代回归文学、重提文学性的必要;塞尔登并率先在这部教材中引入了“新审美主义”(New Aestheticism)概念,不过,他将这一概念称为“自我标榜的新趋势”,似乎对这种“主义”的形成尚持保留态度。[4]不过,德国学者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指出,“美的回归”口号最早是由著名批评家希基(DaveHickey)在1993年就提出的[5],希基宣称,“美”会是今后十年中的主要话题。但是,韦尔施对这种“回归”说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论文标题The Return of Beauty?就用问号表示了疑问的态度,他认为,“美”从来没有离开过,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美的回归”,事实上只是“重新谈论关于美的话题”而已。[6]

事实上,狭义的“新审美主义”概念出现在约翰·约京(John Joughin)和西蒙·马尔帕斯(Simon Malpas)合编的一本名为《新审美主义》(The new aestheticism)的论文集中[7],该文集在导言部分明确提出了“新审美主义”这一核心概念,并认定文化研究的“反审美”(anti-aestheticism)立场是导致文学理论远离文学和审美焦点的原因。但仅从其提倡者的知名度、支持者的覆盖面以及其论著的译介情况和产生的影响来说,目前要认定“新审美主义”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种新“思潮”或新“流派”,似乎还为时尚早。(www.daowen.com)

不过,如果从广义角度来说,“新审美主义”也可理解为“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对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研究“理论”的某种反拨,一种寻求重新回归文学、回归审美的探索性态势。国内学界已有学者引入这一说法,认为后现代主义与新审美主义的结合的思路是为了与“重建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的构想保持一种学术生态上的平衡,[8]此言甚是。事实上,多位曾经关注、参与甚至支持过文化研究理论的著名批评家,如乔纳森·卡勒、希利斯·米勒、伊格尔顿、詹姆逊等,在21世纪以来也都有不少转向关注文学和审美特性的言论和迹象,他们对作为口号和理论概念的“新审美主义”也许并没有关注,更没有认同,但是,在实际上,他们的一些研究新成果对于萌动中的“新审美主义”趋势起了助推,甚至某种引领的作用。

本文拟以广义的“新审美主义”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欧美文学理论界在后理论时代尝试回归文学、审美的某些新思考、新趋势,透视其若干新面相、新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