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诸多有关气质类型与心理类型的理论之中,赫伯特·里德更为倾向于荣格的心理型学说。荣格随后又将这两种分类标准相结合,即四种心理功能类型之下又可分为外向与内向两种类型,由是便得到了八种心理类型。赫伯特·里德继而发现,美的表现类型,即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心理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近似对应的关系。这便意味着,当某一心理类型的个体通过与其心理类型相对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我时,这种表达将最为充分。
现行的教育制度往往把儿童视为无差别的个体来进行规范化的教育,然而赫伯特·里德却反对赋予“人”或“人类本性”一个基本的定义,并进一步指出基于这种简单的概念的教育是简陋的,也是压制人性的。他认为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此亦具有不同方面的可塑性,理想的教育正应保卫气质的多样性,并顺应儿童所特有的气质来加以引导,而非以单一不变的教育模式来批量化教育儿童。
在诸多有关气质类型与心理类型的理论之中,赫伯特·里德更为倾向于荣格的心理型学说。荣格将心理机械作用分为两个方向,即外向性格与内向性格,又提出四种心理功能,即思考、感情、感觉、直觉。荣格随后又将这两种分类标准相结合,即四种心理功能类型之下又可分为外向与内向两种类型,由是便得到了八种心理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当说到某人属于某种心理类型时,不过是假定这种心理类型在他的心理状态中占优势罢了。而在每个人心中,不同心理类型间的冲突总是存在的,如若不和谐,将会导致精神错乱或神经崩溃。(www.daowen.com)
赫伯特·里德继而发现,美的表现类型,即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心理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近似对应的关系。这便意味着,当某一心理类型的个体通过与其心理类型相对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我时,这种表达将最为充分。因此,教师应当能够顺着儿童的心理类型进行引导,对他的天赋气质进行鼓励与指导,从而“促进儿童的气质与其表达模式之间发生最高相关的关系”[22]。而我们的教育制度亦应当从“一刀切”“大锅饭”转变成具有充分弹性的制度,从而可以供给各种心理气质类型的儿童的特别需要。唯有如此,儿童方能将自己特有的天赋潜能发展到最大化,并保全了自由完整的人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西方美育思想史论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