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模仿行为影响情感关系:童年、原生家庭、奖惩和关注度的重要性

模仿行为影响情感关系:童年、原生家庭、奖惩和关注度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童年时期的我们会由于天性,无意识地去亲近父母其中一方,这时候另外一方就成了我们的“假想情敌”。这个现象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孩子的效仿行为在动物性上的理解就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地位,去模仿自己的假想情敌以博得主人的喜爱,这是无意识的行为。原生家庭、模范效仿行为的影响在情感关系中是怎样体现的?我们的模范效仿行为由于在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建立在奖惩和关注度上,因此我们今后的一切效仿行为都会和它们有关。

模仿行为影响情感关系:童年、原生家庭、奖惩和关注度的重要性

模仿行为其实是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童年时期的我们会由于天性,无意识地去亲近父母其中一方,这时候另外一方就成了我们的“假想情敌”。

这要怎样理解呢?我们举个例子:

在同一个家庭中,无论家庭氛围如何,父母双方总会有一方处于主导地位,负责解决家庭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家庭中起到模范作用,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当家人”。在家庭中一般情况是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母亲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和父亲商量。

而孩子的效仿对象,一般是跟谁亲密模仿谁,民间有一句俗语:儿子像妈,闺女像爹。这个现象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孩子的效仿行为在动物性上的理解就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地位,去模仿自己的假想情敌以博得主人的喜爱,这是无意识的行为。

或许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会做出有意识的效仿行为,当他形成了主观世界有判断行为之后,基本上这些效仿行为是体验“做大人”的感觉,或者是由于曾经被批评后,照着主人的行为举止来展示自己达到了主人的标准,从而减少被批评的可能,甚至是通过讨好行为获得奖励和更多关注。

所以很多孩子哭闹的行为正是因为博取关注而做出的反应。

千百年来,人类为了生存往往会趋于本性与主导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亲近父亲,那么母亲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便成了“假想情敌”。我们因为年幼的关系,并不会想到更好的方式去征得父亲的喜爱,只好去模仿母亲的行径,这也影响到了今后我们在对待情感问题时的思维模式。

原生家庭、模范效仿行为的影响在情感关系中是怎样体现的?

我们回顾一下成长过程。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投资是无偿的,从来没有人干扰过这方面的成长,我们也没有意识这是对还是错,所以在以后的情感关系中,大多数人依旧抱着无偿心。当你投入到一段感情里,无论友情还是恋爱,你的首选方案是尽可能地关心对方,为对方的生活着想,这与父母对子女的投入是一样的,只不过普遍上父母从来没有因此索取回报,但子女在情感上投资的时候,是希望得到回报的。

一个简单的心理活动:为什么我对TA那么好,付出了那么多,TA就是无动于衷?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对我好我就得跟你在一起?

当然这是一个需要特定情形的例子,我们不排除在原生家庭中也存在父母抱着回报目的养育子女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平安健康。等到一定年龄,孩子遇到的问题自己想不通,也没有沟通意识,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这是由于心理建设的不足所造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独生子女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情感问题,出现越来越多的譬如闪婚闪离等现象。(www.daowen.com)

这都是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建设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的模范效仿行为由于在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建立在奖惩和关注度上,因此我们今后的一切效仿行为都会和它们有关。比如每个人在中学时代都会看到喜欢哗众取宠的同学,女生喜欢效仿女明星的穿着风格,男生则会在打篮球时效仿艾佛森“过人”,参加工作以后,我们都会效仿一些圆滑世故的同事来处理人际关系

其实,在25岁左右的年轻人群当中,大多数的情感问题都可以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找到答案。由于我们普遍没有受到过情感方面的教育,只能出于本能的效仿来试图维系长期关系,可是,并不是所有情感问题都能碰巧解决,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父母一样不计较得失,心甘情愿地付出。

在我以往接触到的案例中,向很大一部分人都提出过这样一个观念上的修正:不会谈恋爱没有错,也不要着急,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懂得人情冷暖,但如果按固有思维固执地认为只要进行情感投资就有结果(情感投资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是永远无法真正建设自己的内心的。

与上一个例子相似的案例是:我有车有房,我给你买了那么多东西,你为什么不能跟我在一起?

我们都要清楚的一点是,我们在进行情感投资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自身价值,如果我们自身毫无价值,何谈理解与志趣相投呢?

这一点就和我们培养情商有关了,一个具有高情商的人,从不会以自己的付出等价要求对方给予回报。同时,高情商在爱情中体现在对他人的理解包容与保留相互空间上,而不是以爱之名把对方捆得死死的。

这里有一道推理题,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接受咨询和生活中已经见过很多个同样的案例了:

男生跟女生大概是通过一些共同好友认识,在一起时间不长,忽然有一天女生发现自己微信里的异性都被自己删除了。是男生偷偷拿女生的手机删除的。而在事后,女生不但没有脾气爆炸,还为男生的行为负责,去给朋友一一道歉。

问题:我们能从二人的行为当中发现什么问题呢?希望你可以先行思考再看答案。

男生: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内心当中是把自己的价值看得很低的,因为他惧怕第三个人改变局面,同时没有给对方空间,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可能跟成长时期被母亲占据太多空间有关,他一直被满足,以至于到成年以后很难接受不被自己掌控的事情。他可以擅自查看他人的隐私并删除他人的通讯录,这种行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是很早就存在的,因为他很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他没有尊重他人尊严、隐私的意识。

女生:这个女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是去帮助男生提升价值,而是在对方展现需求的时候为了维系感情而做出让步,这种让步之所以不利于长期关系的维护,原因在于它是被绑架的,是以达成目的为要求,虽然这样做短时间内可以缓和两人的关系,但长久来看,因为一方为维系关系而降低自身价值,他们双方的价值从根本上是不对等的;因为一方长期付出的不平衡,裂痕会渐渐扩大,两人关系很容易被打破,而打破关系的并不一定和第三人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