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你在追求心仪的女生,或是已经有了女朋友,与她每天都会聊微信,昨天下午2点没有聊,到了4点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还加上“要是全世界都不理你就好了”之类的文字描述。6点你看到了这条朋友圈,一定会在下方评论甚至直接点开聊天窗口询问,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把对方提供的信息安插到自己身上。你会把她的这个行为,视为结果,并安插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认为一定是和自己有关,但因为不确定是真的有关或者不确定到底因为什么而胡思乱想,就像算命先生说的,你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有一件麻烦事一样,你会主动联想,我到底哪件事是麻烦事?如果你心里第一反应找不到对应事件,甚至会自己寻找一件相对不如意的事情联系起来,认为就是在说这件事。
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假如有一天你一早上班,按照领导的习惯,照常给领导沏了杯茶,而今天他看了你一眼放在那没有喝,你心里能琢磨好几天到底因为什么,不知道是因为他心情不好撒在自己身上,还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被领导“点拨”。你会回忆近期一周甚至一个月工作中的事情,如果找不到事件,就会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是谁说了自己坏话?还是自己得罪了谁而被对方打小报告?
这种种现象,都跟上述的两个例子一样,都是因为我们被空洞的行为语言误导,因为人在形成自主的自我认知以后,就会产生危机感,因为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班主任常说的一句话:自己有什么毛病自己清楚!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总会出现偏差,小时候是考了一次好成绩而骄傲,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大一点,觉得自己能够在剧烈的体育活动中完成高难度动作而受伤,甚至为了逞能而冒着受伤风险也要尝试,年龄每大一点,我们随着年龄去做相应的事情,总会面对陌生的事情,就总会有自我认知偏差的出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成长建设的原因了。
所以,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容易因为自我认知偏差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时过多干涉,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由此造成的不可控因素,就属于原生家庭对心理成长的影响了。(www.daowen.com)
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
我们从小去上应试培训班、琴棋书画各种特长培训班,但我们从来不去上阅读培训班,因为应试和琴棋书画是可以带来直接回报的,你会提高成绩被老师重视,或是因此得到应试政策优惠,甚至会减小就业压力,对家长来说,于公于私这都是桩划算的买卖。
可也正是我们从来没有参加阅读培训班这样的教育习惯,造成我们在接纳、获取、选择信息上没有相匹配的能力。用现在的现象举例,就是很多女生嘲笑与“钢铁直男”聊天很尴尬,很多话题硬生生被聊没了。
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我们今天在心理建设和情商的成长上有不符合年龄的表现,正是我们从幼年时期没有科学的培养锻炼经历,加上个别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干预并不健康,导致独生子女的一代,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