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读书的必备要素:做独立思考的教师

教师读书的必备要素:做独立思考的教师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思想健全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独立的教师。学诗是如此,读书亦是如此。

教师读书的必备要素:做独立思考的教师

我的阅读观是: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与教育无关的书。

谈阅读观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很多专家疾呼:当前中小学老师缺乏阅读习惯,很多老师甚至不读书。但是转过来一想似乎又不对:那些老师真的就不读书吗?其实他们至少还是会读课本和教参、教辅的,只不过这些书不被人们认为是读书罢了。为什么这种阅读不被认可,真正的阅读又是什么?阅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阅读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一、为生命打底色,创造幸福人生

套用汉密尔顿的话说,人是“生活而不是活着”。人除了要有维持肉体生命的各种物质资料之外,还需要各种精神养料用以维持自己心灵的生存。一个不读书的人可能生活得很简单很快乐,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其不快乐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还没有读到能够拯救他的书。

二、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适应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专业纵深化发展愈加明显,而各个专业之间联系也日趋紧密。因此,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以自己专业为出发点,建构尽可能合理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趋变化的社会和教育。

三、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长职业技能(www.daowen.com)

教师首先应该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知识分子,一个知识分子不读书或者读书很少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通过阅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成为一个专业性强的教师。

因此,我认为,教师阅读的目的首先是建构生命,最后才是提高专业水平。从某种角度说,前者是一种生命阅读观和幸福阅读观,后者则是功利阅读观。如果不能将阅读放在提升生命境界的高度上,只是为了上课考试而阅读,这样的阅读无疑是背本趋末的。更重要的是,功利的阅读观目标明确但是持续性也很有限,当教师的目的达到或者自认为达到了的时候,势必会丧失阅读动力,于是老师就彻底变成不读书的老师了。只有将阅读放在生命与幸福的高度上,老师才能有恒久的阅读动力,也才能终身从阅读中受益。这也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只读课本、教参、教辅的老师,被很多人认为是基本不读书的。而依照我的观点,一个老师如果真想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老师,还必须多读与教育无关的书。

这里的无关是相对意义上的。以语文为例,先贤说“文史哲不分家”,也就指明了语文与历史哲学两科的联系之紧密。不仅如此,语文与艺术美学、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科学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对历史知之甚少,对哲学两眼漆黑,对艺术缺乏基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就很难说他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而上述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之上。

多读与教育无关的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培养自己的研究、质疑能力,保持教师的思想独立。

时下关于教育的专著很多,不少是名家著作,也有很多出自一线教师之手,但是我的观点却是:这种书尽量少读。教师从这些书里寻找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只将眼界局限于此,则无疑是把自己的头脑开辟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个思想健全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独立的教师。他不盲从,不跟风,在面对任何理论和观点的时候都能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敢于对任何观点提出自己的怀疑。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阅读必须勇于丢弃别人嚼过的“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馍”。

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就不应该读教育书籍,但是,如果教师想真正从阅读中最大限度地得到收获,就应该少读结论性的书,多读资料性的书;少读教自己怎样教的书,多读教自己教什么的书;少读围绕自己专业的书,多读看似与专业无关的书。

陆放翁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学诗是如此,读书亦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