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亨利三世的统治及挑战

亨利三世的统治及挑战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巨大危机。亨利三世的性格并不残忍,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因此,亨利三世不热衷于争战,对获取领土没有贪得无厌的欲望。事实上,两个原因导致亨利三世被认为缺乏君主才能。亨利三世于1216年到1272年在位,统治长达五十六年。年仅九岁时,亨利三世继位,成为英格兰国王。第二个时期是亨利三世个人执政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258年到1265年,是亨利三世重新崛起的时期,也是贵族政府权力失色时期。

亨利三世的统治及挑战

精彩看点

亨利三世的性格——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的划分——亨利三世即位——亨利三世的支持者——重新签发《大宪章》——与路易王太子斗争——1217年林肯战役——路易王太子离去——颁布《大宪章》——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的工作——新政府——亨利三世的第二次加冕礼——休伯特·德·伯格业绩——1225年第三次重新签署《大宪章》——1227年的亨利三世——不善治理英格兰——罗马教皇的要求——外交事务——1258年危机——亨利三世成年——教皇供奉——休伯特·德·伯格倒台——彼得·德·罗什的胜利——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亨利三世的治理计划——外国人涌入——宪政上的反抗——议会的讨论——全国性消极的无作为——教皇与亨利三世——坎特伯雷大主教——教皇敲诈勒索——亨利三世从教皇处获得西西里王国——亨利三世在法兰西做交易

亨利三世统治时期不但是英格兰现有历史上单个君主统治最长[1]的时期,而且是最艰难的一段时期。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巨大危机。他的统治时期恰好遇到一段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亨利三世统治时期面临众多关键节点,导致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只适合做细枝末节的研究,不适合展开说明。

13世纪的一大半时间内,英格兰都处在亨利三世的统治下。13世纪是世界史中最波诡云谲、波涛汹涌的一个世纪,并且因一些最伟大的君主、最杰出的学者、最睿智的政治家的行动而闻名。在建筑艺术方面,13世纪取得辉煌的成就。十字军最后一次东征发生在13世纪,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力量也在13世纪展开最后一次争斗。事实上,欧洲大陆正经历的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影响到英格兰。

13世纪的英格兰也拥有伟大的建筑、伟大的律师和伟大的教士。在欧洲事务中,英格兰同样拥有影响力。英格兰同样与教皇做斗争,尝试建立健全政府体系。13世纪英格兰史的真正吸引人之处在其宪法的每个微小进步。在13世纪,英格兰宪法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其真正价值。事实上,这些进步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多年后,因为在13世纪,英格兰缺乏主持大局治理国家的天才。亨利三世不但不缺少祖先独特品质,而且还拥有先王没有的好品质。总的来说,作为伟大祖先的平凡后代,亨利三世虽然没有像先王那样犯下大错,但欠缺先王的能力。

或许与任何一位先王相比,亨利三世都是更好的丈夫和父亲、更虔诚的基督教教徒。亨利三世的性格并不残忍,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因此,亨利三世不热衷于争战,对获取领土没有贪得无厌的欲望。因此,他不会像先王那样,为获取或保全领土,付出巨大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亨利三世只满足于成为英格兰国王,并且成功地保住了自己在部分欧洲大陆的统治权。与其说这是由于亨利三世的野心、谋略或能力,不如说是由于他对手的诚实。在保全领土方面,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王国可能比在约翰一世、理查一世或亨利二世统治时期表现得更好,甚至比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表现得更好。但实际上,很难说在亨利三世统治下,英格兰比在其他安茹家族君主的统治下好。在漫长的统治期内,亨利三世充满各种烦恼、痛苦和不安。

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亨利三世不够勇敢或不擅长使用兵器。在野外生存和攻城拔寨时,勇敢的骑士必须足够勇敢并熟练使用各种武器,但勇敢的骑士未必能成为伟大的领袖。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亨利三世并不希望成为光辉灿烂的伟大君主。事实上,两个原因导致亨利三世被认为缺乏君主才能。一个原因是亨利二世的政治遗产使亨利三世受益,另一个原因是亨利三世比同时期的伟大君主们活得更长。本来其他君主的权势、性格和事业都使亨利三世相形失色。在亨利三世整个统治时期,除了针对亨利三世,英格兰上上下下没有做过任何其他重要的事。亨利三世没有伟大的计划,没有雄心壮志。亨利三世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令人相信他的真诚,虽然他已经强大到可以执拗地行事,坚定到可以欺骗他人。亨利三世虚荣奢侈。除了虚伪,虚荣奢侈已经是对亨利三世的最坏评价。因此,亨利三世虽然不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爱和忠诚,但能激发他们对自己的仇恨。通常,人们在仇恨一个比国王地位低的人时还带着轻蔑。亨利三世这样的国王可能既被人痛恨又被人轻蔑。与此同时,他道德上的缺点和犯下的罪行又被人看不起。由于国王拥有极大的权力实施罪行,所以对国王的种种不满不可能立即表露出来。虚荣奢侈本来是强者的小弱点,但由于亨利三世没有其他恶意或不良动机,所以虚荣和奢侈被恶化成激发他人仇恨亨利三世的主要原因。英格兰举国上下都痛恨亨利三世。无论好坏,他的生命都没有任何亮点。亨利三世的一生绝不光辉灿烂。有些国王就算被人们害怕,受人们责备,但至少人们尊敬这类国王的真实和忠于自我。然而,亨利三世身上连这种闪光点都找不到。亨利三世做事没有目的,也不值得信任。

亨利三世于1216年到1272年在位,统治长达五十六年。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发生的事情几乎完全依赖于当时历史学家的记录,但没有相关文字记录佐证,英格兰历史发展的关注点只能在亨利三世身上。如果读者的关注点只放在亨利三世或者以亨利三世为中心的一系列事件上,那么无疑,这将太过乏味。为打破阅读的枯燥乏味,我们可以将亨利三世统治的时期粗略划分成四个统治时期。

年仅九岁时,亨利三世继位,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统治的第一个时期是他羽翼未丰的时期。1227年,亨利三世亲政,第一个时期大概结束。然而,这一阶段的划分并不清晰,因为亨利三世掌权后,他幼年时期的监护者们还继续影响朝政一段时间。第二个时期是亨利三世个人执政时期。1258年,这一时期结束。这一时期,亨利三世独立掌握政权,将英格兰王国治理得一团糟,直到亨利三世被迫同意接受基于《牛津法令》建立的新型政府的监管。第三个时期从1258年到1265年,是亨利三世重新崛起的时期,也是贵族政府权力失色时期。由于在伊夫舍姆战役中获胜,亨利三世重获国王的权力。最后一个时期是伊夫舍姆战役后到亨利三世驾崩前的时期,在历史上,这一时期有重要影响,因为这一时期见证了贵族政府失势后各派势力的重组。

首先,我们将回溯1216年的历史。在纽瓦克,约翰一世刚刚结束自杀般的最后一段生命旅程。我们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英格兰落到了路易王太子的支持者手中。法兰西王国毫不犹豫地为路易王太子封上“狮王”或“狮心王”的称号。路易王太子的支持者几乎包括所有英格兰贵族,因为在1216年犯下的罪行使约翰一世众叛亲离。实际上,《大宪章》颁布后,约翰一世曾获得一定的支持。但最终,甚至亨利二世的私生子、约翰一世同父异母的弟弟索尔兹伯里伯爵威廉·朗格斯佩都投靠了路易王太子。

路易王太子身上的凝聚力只来自对约翰一世的仇恨和不信任。一旦约翰一世驾崩,路易王太子的支持者立刻作鸟兽散。驱逐路易王太子只是时间问题。显然,从情感方面,英格兰人无法接受外国人成为英格兰君主。在少年国王亨利三世身上,人们似乎能更好地实现对自由的所有渴望,以及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憧憬和对良治的期待。坚持封建领主制的贵族甚至认为通过亨利三世而非路易王太子能获得更好的机会,重新展现自己的影响力。虽然有这些利好因素,但起初,亨利三世继位看起来希望渺茫。约翰一世已经将所有强大的支持者变成对手。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本来可以担负振兴英格兰的重任,但此时,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身在罗马,被暂时免职。可以说,如果不是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坚决支持亨利三世[2],以及新任教皇洪诺留三世维护金雀花王朝,没有继续将英格兰变成自己的领地,那么路易王太子可能已经获胜,英格兰将不得不与法兰西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以赢得自由。瓜拉·比基耶里立场坚定,行动坚决,最终帮助亨利三世赶走了路易王太子。

教皇洪诺留三世

教皇英诺森三世刚刚过世。与教皇英诺森三世不同,新任教皇洪诺留三世对将国家变成教会的领地没什么兴趣。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看出这一点,明白不管从自己晋升出发还是为罗马教廷的声誉着想,自己在英格兰的调停一定要成功。与瓜拉·比基耶里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还有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德·罗什。埃塞克斯伯爵杰弗里·菲茨·彼得去世后,彼得·德·罗什得到约翰一世的任命,成为大法官。彼得·德·罗什是普瓦图人,直接从骑士变成主教,在教会资历很浅,声望不够。彼得·德·罗什忠于约翰一世及约翰一世的儿子,还是英格兰宫廷内的外国人代表。由于与金雀花王朝国王私人的关系,这类外国人即使不是绝对效忠于英格兰国王,也基本上全部效忠于亨利三世。此外,两位在约翰一世时期获得一席之地的主教也支持并效忠于亨利三世。这两位是: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他差不多是尚在人间的最后一位诺曼征服时期的遗老;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也上了年纪,年轻时,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是小亨利王的密友,理查一世统治时期,他是法官和摄政人员。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曾帮助约翰一世登上王位。虽然他的儿子们都支持路易王太子,但对约翰一世,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一直忠心耿耿。

1216年10月28日,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德·罗什、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和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组成的小团体在格洛斯特拥戴亨利三世为英格兰国王。1216年11月12日,他们以亨利三世的名义在布里斯托尔重新签发《大宪章》。重新签发的《大宪章》有几处重要的省略,因为在关键时刻,还纠缠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如是否应该更新税收由国家委员会收取的条款,或者明确国家委员会的职责,显然不合适——不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纠缠细枝末节的问题导致全局受到影响。《大宪章》最后一部分明确:由于时间紧迫,上述问题将暂时延缓讨论。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是监国,亨利三世的守卫者,并且替亨利三世看管仅存的一点国家。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的监国一职由国家委员会任命,得到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的默许。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的名号是“国王和王国执政”。主教和贵族向亨利三世效忠。当时,人们将亨利三世称为温切斯特的亨利,国王约翰一世之子。虽然年幼的国王亨利三世需要有人辅佐,但在英格兰历史上,从来没有监国,至少是从“决策无方者”埃塞雷德[3]后没有监国。我们可能设想,亨利三世的母亲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本来可以成为监国。不过,麻烦的是没有亲近的男性亲戚替亨利三世执政。根据一些合理的原因,捍卫年幼继承人的工作应该由与继承人血缘最亲近但没有继承权的男性亲属承担。由于母亲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和男性近亲都无法担任监国一职,监护工作交由委员会,委员会选出监国。由于任何人都无法在年龄、威望、经验和忠诚度方面与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相比,所以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成为监国当之无愧。

1216年,亨利三世统治第一年,与路易王太子的争斗花去大量时间。布里斯托尔会议召开时,冬季已经来临,不可能再展开激烈的战争。1216年圣诞节期间,亨利三世方面与路易王太子方面达成停战协议。停战协议通过让给路易王太子一些王室城堡换取。1217年新年开始前,路易王太子方面有两名带头人物去世,即旧贵族代表埃塞克斯伯爵杰弗里·菲茨杰弗里·德·曼德维尔和尤斯塔斯·德·维西。尤斯塔斯·德·维西与苏格兰王国和法兰西王国都有勾结,导致当时的复杂局面。路易王太子早期的成功及其傲慢的英格兰追随者已经令贵族们感到恶心。那些可能从亨利三世处得到宽恕的人正考虑投靠亨利三世。迅猛的军事行动拉开了1217年的帷幕。亨利三世的支持者聚集在牛津,路易王太子及其支持者聚集在剑桥。在军事力量方面,路易王太子及其支持者占据压倒性优势。为了休战,亨利三世方面与路易王太子的使者们正在谈判。与此同时,路易王太子正率军攻城拔寨。1217年四旬期[4]以前,路易王太子削弱了亨利三世在除林肯郡之外的整个英格兰东部的势力。在尼古拉·德拉·哈耶的领导下,林肯郡的守军坚定不移地与路易王太子的势力作战。尼古拉·德拉·哈耶是杰勒德·德·坎维尔的妻子,正是杰勒德·德·坎维尔导致约翰一世与伊利主教威廉·德·朗香的斗争。1217年四旬期中期,路易王太子被召回法兰西。几星期后,路易王太子立即重返英格兰。此时,路易王太子的部分支持者已经改变立场。索尔兹伯里伯爵威廉·朗格斯佩已经投靠他的侄子亨利三世。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正在游说向不忠者路易王太子和被逐出教会者发动一场战争。效忠亨利三世的贵族虽然各怀鬼胎,但至少为保障亨利三世的地位,仍积极努力地谋划。

斯蒂芬统治末期,林肯战役斯蒂芬的失利导致命运的天平向玛蒂尔达倾斜,林肯成为决定命运的战场。1217年,当年的场景重现,命运做出抉择。亨利三世的军队从英格兰西部进军。回到英格兰时,路易王太子心情极差。他下定决心征服英格兰,但他的小计谋很快被英格兰贵族发现了。于是,英格兰贵族一个接一个抛弃了路易王太子。1217年圣灵降临节来临时,亨利三世的军队在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和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的带领下前来解救林肯郡。解救林肯郡是场恶战,路易王太子的主将佩尔什伯爵托马斯阵亡,反对约翰一世的领军人物温切斯特伯爵萨尔·德·昆西和罗伯特·菲茨沃尔特也被俘虏。路易王太子并不在林肯郡,而是参与围攻当时还没被攻陷的多佛城堡。一听到林肯郡战役已经战败,路易王太子一头躲进伦敦,在伦敦等待外国救援。路易王太子的援军最近到达萨尼特岛。1217年圣巴塞洛缪节,路易王太子的援军在萨尼特岛被英格兰舰队击败并被驱散。这至少证明约翰一世为建海军经历的痛苦和昂贵的花费还算合理。

佩尔什伯爵托马斯

路易王太子的援军被英格兰舰队击败

路易王太子的援军在萨尼特岛战败意味着亨利三世方面取得决定性胜利。1217年9月,路易王太子同意讲和并返回法兰西。在这件事上,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表现出自己的谋略。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将叛乱者的行为视为冒犯教会的行为,允许叛乱者寻求宽恕并自我忏悔。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并不急于宣布叛乱者的谋反罪行。实际上,谋反很难被明确定义,并且严厉的惩罚必将疏远朋友。另外,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的家族成员也牵涉其中。1217年圣米迦勒节,英格兰恢复和平的状态。经过修改,《大宪章》重新颁布。

《大宪章》的颁布可以视作围绕《大宪章》开展的第一阶段斗争的结束。此后,《大宪章》永远成为英格兰宪法自由的守护神。《大宪章》被认为是约翰一世和英格兰王国的救赎,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并没有诅咒它,转而祝福它。直到1219年年初去世,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一直担任监国。表面上,英格兰处于和平状态。约翰一世与贵族党的斗争持续了四年多时间。经过长时间的无序状态,恢复秩序并不容易,而且这场争斗本身就是长期错误管理的结果。在获得和平后的权力斗争中,并非总是最聪明或最优秀的人最终获得优势地位。显然,起初,皇家顾问中就有一些人既不理解也不支持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的政策。因此,重新发行的《大宪章》省略了部分约翰一世试图废止的条款,重新修改了国王放弃违宪征税的条款,重新设计了国民议会章程。许多曾在兰尼米德当过贵族党领袖的人要么与法兰西串通叛国,要么战死。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被迫将过多的权力分给约翰一世的朋友,外国人和雇佣兵,或者如同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和第三代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德·福兹这样曾为自己封地独立地位奋战的人。因此,我们会理解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的权势。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在被迫把城堡交给亨利三世前剧烈的抵抗,几乎导致英格兰内战再次爆发。因此,或许休伯特·德·伯格还能继续担任大法官。虽然后来他证明自己是个伟人,但目前为止,人们还只知道他是约翰一世的宠臣。因此,彼得·德·罗什保留了显赫的地位,尽管作为温切斯特主教,他已经享有主教的尊严和权力。进一步说,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去世后,贵族对休伯特·德·伯格的统治充满猜疑。他们不断以少年国王亨利三世的名义反对王室宠臣和过于强势的政府。这些麻烦几乎构成了亨利三世未掌权时期的全部历史。

驱逐法兰西势力,重建秩序,以及通过连续而庄严的重新签发确保《大宪章》的效力,这些工作都必须归功于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只要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活着,他就能减轻教皇使者的工作压力,管理好亨利三世的外籍官吏。1219年年初,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去世。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去世前几个月,瓜拉·比基耶里辞去教廷使者一职,回到罗马。瓜拉·比基耶里辞职的起因是一次本来可以达到良好效果的行动,但在这次行动中,瓜拉·比基耶里表现出的严厉和贪婪引起英格兰贵族的反感。

摄政者的位置不容易填补,没有一位候选人具有同样的才干。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德·罗什成为王室成员的监护人。1213年的教廷使者潘道夫代替瓜拉·比基耶里,再次成为教廷使者。彼得·德·罗什、潘道夫和最高政法官休伯特·德·伯格组成“三巨头”或最高摄政委员会。当时,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已经流亡归来。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索尔兹伯里伯爵威廉·朗格斯佩和德比伯爵威廉·德·费勒斯二世都参加了十字军运动。在一段时间内,亨利三世的执政似乎进展顺利。

1220年,在教皇洪诺留三世的明确命令下,亨利三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再次庄严加冕。此次加冕礼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亲自主持,上次在格洛斯特匆忙举行的亨利三世加冕礼因陋就简,省略了很多仪式。这次,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加冕礼隆重盛大,补上了上次在格洛斯特举行的加冕礼省略的部分。另外,各大封建领主都按规定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加冕礼是英格兰开始复苏的典型表现。亨利二世的第二次加冕典礼也有政治意图。当时,亨利三世如果已经完全拥有王室尊严,那么是时候将由于政策需要一直处在危险境地的王室城堡重新收归王室管理。如同过去学会服从亨利二世一般,封建领主必须学会服从亨利三世。另外,英格兰必须将外籍官吏赶下官位。外国冒险家虽然靠对王室的忠诚赢得了职位,但他们的行为导致了压迫和暴政。英格兰必须由英格兰人治理,即使是教廷使者,甚至是教皇,也不能阻碍英格兰走向内部统一,获得繁荣。

福瑟林厄姆城堡

如同亨利二世统治初期一样,收复王室城堡的行动引发了亨利三世统治期内的第一次斗争。亨利二世统治时期,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勒·格罗斯拒绝交出斯卡伯勒城堡。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第三代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德·福兹拒绝交出罗金厄姆。亨利三世的第二次加冕礼一结束,亨利三世方面立即开始围城。在亨利三世的军队挺进时,罗金厄姆的守军逃跑了。不过,第三代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德·福兹毫不气馁。1221年,第三代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德·福兹相继夺取比厄姆和福瑟林厄姆城堡。第三代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德·福兹不但对抗政府,而且反对教会方面将他逐出教会的教令。但最终,第三代阿尔伯马尔伯爵威廉·德·福兹还是被迫屈服。1222年和1223年,贵族的斗争在更可怕的地方爆发。最初支持政府的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成为封建大领主的代言人。外国冒险家的首领是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和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代表的势力尽最大努力逼迫休伯特·德·伯格下台。当时,休伯特·德·伯格差不多扮演了行政会议领袖的角色。最高摄政委员会内部的意见不合导致各种矛盾加剧。众所周知,彼得·德·罗什激起人们反抗休伯特·德·伯格,担当外籍官吏的保护神。彼得·德·罗什既不了解也不喜欢英格兰的制度,虽然他能干且富有政治斗争的经验。但他野心勃勃,肆无忌惮。1224年,双方争斗的结果已定。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的暴力反抗行动被亨利三世方面镇压,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的阴谋失败。虽然有彼得·德·罗什的秘密支持和教皇洪诺留三世的公开调解,但最终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还是被赶出英格兰。法尔克斯·德·布雷奥泰的倒台使曾与他结盟的封建领主蒙羞,还导致他代表和领导的外国势力遭到驱逐。彼得·德·罗什不得不退居二线。

很久以前,英格兰就已经从教廷使者的存在中解放出来。1220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从罗马教廷得到承诺,即只要他活着,就不应该将其他教廷使者送到英格兰。教廷使者潘道夫似乎认为这一承诺暗示了自己的命运。实际上,潘道夫厌倦了教廷使者一职。1221年7月,当选为诺里奇主教后,潘道夫辞去教廷使者一职。1224年年底前,休伯特·德·伯格已经摆脱了三种危险的影响,为英格兰人收复了英格兰。为实现这一目的,休伯特·德·伯格征收了高额赋税。英格兰人无法承受,也不愿意承受高昂的赋税。这时,法兰西拉响战争警报。1223年,路易王太子继承父亲腓力二世的王位,史称“路易八世”。

1225年,在休伯特·德·伯格的建议下,为获得一笔拨款支付各项开支及提升军队装备,亨利三世第三次签署《大宪章》。虽然在特殊情况才重新签署《大宪章》,但重新签署《大宪章》可以看作是典型的积极治国的好兆头。此时,亨利三世的世仇大多已经去世。所有英格兰外来的影响都已经消除。《大宪章》确保政府能运转良好。大众对统治政策的默许从接受亨利三世收取所有动产十五分之一的赋税中得到体现。对《大宪章》有条件的确认导致收取动产十五分之一的税成为可能。英格兰的统一可以由包含枢机主教[5]和贵族的长长的《大宪章》担保人名单证实。亨利三世将制定宪法的机构从“他的贵族的会议”改为“我的自发意愿”。这似乎不只是官方的批准,还是对宪法伟大之处个人真诚的遵守。

1227年,《大宪章》再次签署两年后,亨利三世成年了,开始执政。亨利三世贸然且不专业地干涉外交。作为制宪国王,人们发现亨利三世并没有比父亲约翰一世更有行动意愿,更有统治能力。从亨利三世成年开始执政时起,罗马教皇们和亨利三世不断向英格兰上上下下索取金钱。这些钱要么花在几乎不会引起英格兰民众兴趣的事情上,要么花在违背民族情感的目的上。亨利三世的执政总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连同问题本身引发并加重了英格兰民众对亨利三世的疏离感。少年君主意味着成长和希望,亨利三世的成长与进步得到民众的密切关注。但民众对亨利三世的疏离感与日俱增。事实逐渐证明亨利三世不值得被信任、尊重和敬仰。亨利三世深信对自己权势的猛烈攻击可能最终导致自己被他人取代,甚至导致自己的统治被推翻。实际上,没人有上述想法。这些行为更没有实现的可能。亨利三世的这种想法不太可能只是未掌权的少年君主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毫无疑问,期待拥有甚至拥有强大的权力是王室子弟受教育时跨不过去的槛。在英格兰历史上的每一位未掌权的少年君主身上,我们都发现了同样悲惨的故事。由于一直忽视如亨利三世一样的少年君主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少年君主们没能建立起对民众会处理好自己事务的信任。导致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休伯特·德·伯格和彼得·德·罗什不得不在不友善的环境下工作。在约翰一世和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的孩子亨利三世身上,我们不应该指望他有多少遗传下来的美德。然而,亨利三世的弟弟康沃尔的理查德与亨利三世截然不同。看来,期待和拥有强大的权力不能完全归咎于教育。对高尚的人来说,认识和掌控权力是一项痛苦的训练,但对亨利三世来说,这是致命的。亨利三世没有学到什么伟大的东西,身上残存的优点被忽视和扭曲了。

康沃尔的理查德

1227年到1258年,亨利三世个人执政期长达三十一年。这段时间由一长串没有原则的行为组成。这类不讲政治和没有原则的行为可能未必是亨利三世的个人行为。但我们不要忘记,这些行为的产生要归咎于一个接一个软弱、自负的人或群体。所有不当行为导致英格兰内部各派产生对立情绪。最终,对立情绪高涨,形成颠覆亨利三世统治的浪潮。如果按时间顺序叙述亨利三世亲政三十一年内的故事,指出这一系列事件如何环环相扣,那么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因此,我们可以将亨利三世三十一年的统治期分为三个阶段叙述。第一阶段是亨利三世治理英格兰国内不善,第二阶段是亨利三世受到罗马教皇指使采取的十分可悲的外交政策,第三阶段是亨利三世对法兰西领地一贯的不幸政策。

亨利三世不善治理英格兰的起因是亨利三世不愿遵守《大宪章》。亨利三世不善治理英格兰的事件包括年复一年的重税、英格兰民众深深痛恨的外国宠臣官复原职、轻率地重用和任免大臣、通过神职人员而不是合适的大臣治国,以及上述事件在英格兰国内引起的一系列麻烦。

亨利三世统治的主要麻烦归咎于罗马教皇。教皇们不仅要求英格兰缴纳大量供奉,还要在英格兰教会提拔意大利人。罗马教皇们连续多次利用亨利三世。在欧洲,他们利用亨利三世手中的财富和身上的影响力试图消灭霍亨施陶芬家族。教皇们多次利用亨利三世导致亨利三世最终蒙羞。

亨利三世个人执政期第三阶段遇到的障碍归咎于几次远征法兰西、与圣路易的谈判、对加斯科涅的管理,以及康沃尔的理查德和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在加斯科涅的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三个阶段失误的共同作用导致1258年大危机的爆发。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引发了1258年的大危机,其关键和确定的外因是与教皇英诺森四世就西西里王国归属问题进行的谈判,内因是长时间的不当治理,形式是贵族党提出的制宪要求。当相同要点简单重复出现时,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概要就变得单调乏味。实际上,一份全面的概述就足以传达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事件。

教皇英诺森四世

亨利三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个不祥预兆。1227年1月,亨利三世在牛津召开的委员会上宣称自己已经成年,可以开始亲自治理国家。与此同时,亨利三世宣布自己不再接受彼得·德·罗什的监护,坚称除非用金钱换取确认条例和授权,否则所有条例和其他自己在成年前做出的授权都是无效的。亨利三世的宣言似乎是根据1218年通过的一项决议提出的。这项决议规定,成年前,亨利三世不应该做出任何永久性质的承诺。亨利三世的宣言引起人们的恐慌。当人们得知通过1225年《森林宪章》定下的森林边界将在亨利三世的指导下重新规划时,恐慌情绪持续蔓延。如果对王室控制的大片森林的使用和管理遭到王室的破坏,《大宪章》就会处于危险中。要么恐慌毫无根据,要么随之而来的兴奋弥补了恐慌。亨利三世通过签署各项条例筹集了大笔资金。根据某些贵族的陈述,亨利三世没有改变管理森林的方式,《大宪章》也没有受到威胁。亨利三世的宣言只被看作筹集资金的权宜之计。

人们和平地度过四五年时间。在这四五年间,如果有人对政府管理不善提出控诉,那么继续担任大法官的休伯特·德·伯格会立即采取行动加以纠正或让这些人不再提出控诉。1227年到1232年,休伯特·德·伯格担任首席大臣一职。如同休伯特·沃尔特和埃塞克斯伯爵杰弗里·菲茨·彼得一样,休伯特·德·伯格牺牲了自己的声望纠正君主亨利三世制造的麻烦,牺牲亨利三世对自己的好感减轻不负责任的政府苛政及其带来的影响。这段时间,除了对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战争,以及由这两场战争导致的军饷需要,我们不应该忽视一个事实,即教皇的贪得无厌索求无度会对亨利三世接下来多年的统治带来极坏的影响。

1228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去世,亨利三世派往罗马的使者们向教皇格列高利九世许诺,英格兰将向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提供供奉,支持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战争,以此换取对坎特伯雷大主教继任者理查德·勒·格兰德的任命。这一许诺提交到委员会讨论,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带头反对。虽然反对者不少,但委员会征税,征税引起民众强烈的情绪。替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收钱的官吏被洗劫,囤积的物品被烧毁。镇压民众暴行方式没有产生效果导致人们并非毫无理由的怀疑,而休伯特·德·伯格大法官默许民众粗暴的回应。

亨利三世已经厌倦了休伯特·德·伯格。亨利三世最强烈的感情是向教皇效忠,以及一有机会就毫不犹豫地搜刮民间的金钱。十字军运动中,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德·罗什离开英格兰多年。此时,他回到英格兰。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德·罗什不失时机地激发亨利三世对休伯特·德·伯格的厌恶,激起外国人揣摩亨利三世的弱点。(www.daowen.com)

教皇格列高利九世

有人告诉亨利三世他收入的窘迫是因为他手下的大臣不诚实。大臣们越来越富有,这对亨利三世不利。亨利三世没有钱发动战争,休伯特·德·伯格在兼并土地和与其他贵族结盟方面变得越来越强势,甚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清洗罗马教廷的反对者。很快,亨利三世学会了忘恩负义。休伯特·德·伯格曾亲自教导亨利三世必须抛弃父亲约翰一世最宠爱的仆人。休伯特·德·伯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自己的教导是多么不公正。

1232年7月,休伯特·德·伯格下台。与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一样,他被判处完全无法推翻的莫须有罪名。经过几次徒劳的逃跑,1232年年底前,休伯特·德·伯格成为囚犯,身无分文。继任大法官的斯蒂芬·西格雷夫是彼得·德·罗什的傀儡。由于亨利三世的立场不坚定,彼得·德·罗什赢得早年丧失的影响力。彼得·德·罗什向宫廷及政府各个部门安排外国人,挤走所有英格兰籍的官吏。

休伯特·德·伯格的陨落本身足以引起人们的同情。曾在担任大臣时带头反对休伯特·德·伯格的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也被休伯特·德·伯格感动并为他求情。这不仅是亨利三世个人的耻辱,还扭转了亨利三世国内政策的走向,使贵族大臣十分震惊。1232年,天生的反对派领袖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去世。康沃尔的理查德虽然身为亨利三世的亲弟弟,迄今为止一直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但他几乎不适合带头攻击他哥哥亨利三世的大臣们。曾经担任过亨利三世摄政的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之子、与亨利三世妹妹英格兰的埃莉诺结婚的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6]的弟弟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成为国家利益代言人。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是当时最有成就的一位骑士,也是一位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绅士。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必须与极富政治斗争经验且不择手段的彼得·德·罗什对抗。在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的建议下,贵族明确宣称不会在法庭或委员会上与温切斯特主教彼得·德·罗什见面,并且要求免除彼得·德·罗什在各个部门安插的外国人。亨利三世对贵族的回应是认为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是叛国贼。亨利三世向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出兵,迫使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与心怀不满的威尔士人结盟。彼得·德·罗什设下诡计诱使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越过英格兰边界,前往爱尔兰保卫爱尔兰领地。1234年,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受到彼得·德·罗什派出的间谍驱使,参加在爱尔兰领地的战斗。然后,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遭到背叛并受重伤阵亡。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阵亡后很长一段时间,贵族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

狡诈的彼得·德·罗什战胜了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但这不足以确保他的地位。虽然在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离开时贵族失去了领袖,但贵族并不轻易屈从。在1234年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阿宾登的埃德蒙的指挥下,主教们坚持为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伸张正义,坚决要求罢免在英格兰宫廷担任职务的外国人。亨利三世被迫屈服。彼得·德·罗什奉命退出朝廷,他庇护的人也跟着从朝廷退出。要想公正对待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或停止毁灭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的诡计已经太迟。事实上,在彼得·德·罗什被解职前几天,远在爱尔兰的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马歇尔已经阵亡。休伯特·德·伯格从这场变革中获利,并且在他的竞争对手彼得·德·罗什倒台时重新获得财产,尽管不是政治权力。

在某种程度上,休伯特·德·伯格及接替他的彼得·德·罗什的治国策略是摄政时期治国策略的延续。从此,亨利三世决定不但要做国王,而且要成为行政首脑。斯蒂芬·西格雷夫是休伯特·德·伯格担任的伟大的大法官一职十分不称职的继任者。此后,担任大法官的官员不再是国王的左右手,而是法庭的首席官员。亨利三世将最高权力掌握在自己无能的手中。当时,首席大臣掌管国玺。对希望为所欲为的亨利三世来说,首席大臣权力过大。1226年,经全国委员会建议和授权,奇切斯特主教拉尔夫·内维尔接受国玺。随后,拉尔夫·内维尔拒绝将国玺交给亨利三世,除非依照任命他担任首席大臣的大委员会的明确命令。1238年,亨利三世成功地从拉尔夫·内维尔手中夺取国玺。但直到1244年拉尔夫·内维尔去世,亨利三世一直保留着他的首席大臣头衔和年俸。

贵族认为应该选举或委派称职的大法官,首席大臣和司库必须经过国家委员会的许可。对此,贵族们不断请愿。这显示出亨利三世此次夺玺行动遭到贵族们的猜忌。贵族们心中已经萌发任人唯贤的思想。任人唯贤虽然并不一定能选出如同原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那类圣人,或者休伯特·德·伯格那样国王的忠臣,但能选出更多类似大委员会委员这类对国家负责的人。

普罗旺斯的埃莉诺

这段时间的历史充斥着英格兰民众的各种抱怨、英格兰王室花样百出的借口、英格兰王室的各种缺陷,以及偶然爆发的战争和豪华的婚礼。1235年,亨利三世将妹妹英格兰的伊莎贝拉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1236年,亨利三世与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结婚。这两场婚礼都是大手大脚花钱的活动,但英格兰民众越来越不愿意花钱了。他们的不满不仅由于税收。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亲戚们如同涌向新发现的金矿一般涌向英格兰领地,以及教会和国家的高级官职都被随意授予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法兰西亲戚们。谣言四起,有传闻说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亲戚们企图修改英格兰王国的宪法。

在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法兰西亲戚们的影响下,曾在彼得·德·罗什庇护下赶来但又被赶走的老外籍官吏重新回到英格兰的宫廷和议会,重新带回滥权和猜忌。1238年,亨利三世的妹妹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的遗孀英格兰的埃莉诺嫁给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这段婚姻及随后亨利三世与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的争吵加剧了朝堂上的猜忌和分歧。1242年,亨利三世对法兰西展开了一场昂贵的远征,并且在1243年返回英格兰。随着亨利三世来到英格兰的还有一大批新的陌生人,他们是普瓦图的贵族和亨利三世母亲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的子女[7]。1241年,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舅舅萨伏伊的卜尼法斯被封为坎特伯雷大主教,接替前任坎特伯雷大主教阿宾登的埃德蒙。1244年,康沃尔的理查德娶了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妹妹普罗旺斯的桑奇娅。

亨利三世亲政时期的每一年,贵族和主教都会就税收问题在议会中与亨利三世展开斗争。在历史和以议会名义记录的卷宗中,我们都能发现这些斗争。这些斗争有时由主教带头,有时由贵族带头;有时关于教皇的供奉,有时王室的索求激起了反对税收的斗争。为确认征税的条件,《大宪章》被一遍遍重新签署。只要王室需要钱,《大宪章》就需要被重新签署。在与普罗旺斯的埃莉诺的妹妹普罗旺斯的桑奇娅结婚前,康沃尔的理查德不断出现在抗议者队伍中。只要坎特伯雷大主教阿宾登的埃德蒙还有耐心,他就会领导主教反抗亨利三世。同样领导反抗的还有伟大的圣人、学者、神父,林肯主教罗伯特·格罗斯泰特。作为领导者,他提出维持良好政府运作及减少王室压迫的计划。

林肯主教罗伯特·格罗斯泰特

在专制统治下,每个阶层都在受苦受难。伦敦市民,或许还有犹太人受苦最深,因为亨利三世不通过任何中间机构直接向伦敦市民强取金钱。征税通知总是突如其来,征税数额总是惊人,全国人民怨愤滔天。如果不是缺少领导人,那么英格兰一定会在真实革命爆发前很长时间爆发革命。1237年,国家委员会对控制开支及开支的用途列出明确条款,但这些条款中的任何一条都没有得到遵守。1242年,国家委员会向亨利三世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清单,列有他们出于善意帮助亨利三世提出的种种要求,但这些要求并没有得到落实。1244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休息室,亨利三世召集大贵族,亲自向大贵族索要钱财。在场的两大势力,即神职人员和世俗人士,经过各自内部辩论,决定联合起来,选出十二位代表与亨利三世协商。十二位代表的首领是康沃尔的理查德和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十二人委员会要求批准宪章,选举大法官、首席大臣和司库。十二人委员会甚至开始商讨宪法的改革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贵族将任命常设委员会料理亨利三世的事务,确保顺利实施体现在新宪章中的改革条款。然而,亨利三世断然拒绝反对派的要求。随后,借由教皇英诺森四世颁布的教令,亨利三世否决了贵族的计划。贵族虽然无法坚持原计划,但成功地拒绝向亨利三世拨出一大笔钱,并且投票表决通过一笔在法律上不能反对的拨款,支付亨利三世女儿婚事的费用。

伟大的历史学家马修·帕里斯在自己的著作中写满了类似的细节。不管各阶层是否同意拨款,亨利三世都继续索要更多的钱财。不管亨利三世是用无礼、承诺还是侮辱的方式回应英格兰民众的抱怨,亨利三世的恶行都没有得到纠正。当时,没有大臣会长期任职。亨利三世不时任命书记官或法官处理国家大事。凡是不能处理的重要事务,亨利三世就交由命运处理。一些良好的结果随之而来:英格兰民众了解到亨利三世其实依赖贵族和民众的支持,尽管对此,亨利三世本人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年评估和税收的机制越来越具有代表性,议会制度的形式与议会的精神都在迅速发展。不过,从这一阶段亨利三世统治期举行的无数次会议中,我们找不到任何连贯性,甚至找不到任何建立代议制政府的可能性。委员会更多地忙于获取权力而不是推行制度改革,而且行政代表机制虽然已经在处理公共事务时采用,但还没有在司法和中央税收领域采用。

这一时期,英格兰没有尝试设计伟大的政治制度。贵族看不到付给亨利三世巨额金钱的回报。法兰西国王路易八世参加了十字军运动,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以为十字军运动筹集资金为借口,将钱花在或浪费在其他目的上。历任教皇榨干了整个英格兰。英格兰只有窃窃私语,没有革命爆发,没有势力试图推翻亨利三世统治的阴谋,没有领袖领导革命。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专注于加斯科涅的行政事务,康沃尔的理查德只管好自己的事。英格兰又一次被交到普瓦图的贵族手上,但没有人有地位或能力领导普瓦图贵族。因此,贵族对亨利三世的抗争没有落到实处。1248年、1249年和1255年,贵族建立常设部门的要求得到确认。这时,大臣们由国民议会任命。1237年和1253年,《大宪章》被庄严修订,违反宪章者将被逐出教会。1254年,为筹集一笔资金,贵族建立常设部门的要求得到确认。对此,每个郡从每个县派出两名由县法院选举的骑士参加委员会。这是建立或发展议会制的重要一步。最后,1257年,贵族的耐心完全耗尽。亨利三世以一种胆大妄为的行为引发了一场巨大危机。

导致亨利三世的统治发生严重危机的第二个原因是亨利三世与教皇的关系和教皇政策。亨利三世紧紧依附教皇并不奇怪,因为正是教皇洪诺留三世的谋略才使亨利三世当上英格兰国王。因此,亨利三世的思想是在教皇的宗教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亨利三世得应付深谋远虑、精明强干的历任教皇,无条件地屈从于他们。亨利三世从不与任何教皇争论或争吵,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值得为自己辩护。在针对约翰一世的禁绝令没有废止前的最后一段时间,亨利三世已经开始记事。他知道教皇洪诺留三世支持他,反对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和路易八世。亨利三世目睹了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和英诺森四世如何长期羞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事实上,亨利三世从未见过一位软弱的教皇。

亨利三世本来可以反抗教皇的压迫,反抗教皇压迫可能会为他带来许多好处。这一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理查德·勒·格兰德和阿宾登的埃德蒙是三位优秀的大主教。在爱国精神、独立性和神圣性方面,他们无可指摘。即使后来的坎特伯雷大主教萨伏伊的卜尼法斯既不是英格兰人,也不是圣人,但他曾勇敢反抗教皇的压迫。即使没有用法杖,萨伏伊的卜尼法斯也用剑加强了亨利三世的力量。然而,亨利三世基本上在阻挠坎特伯雷大主教们的行动。亨利三世远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支持,耗尽他们的耐心。坎特伯雷大主教阿宾登的埃德蒙被亨利三世的暴政和敲诈勒索赶走,甚至坎特伯雷大主教萨伏伊的卜尼法斯有时也选择支持贵族党,而不是亨利三世。

由教皇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始于1226年。教皇洪诺留三世要求分享每座大教堂、教堂及修道院的财产。1229年,教皇格列高利九世要求征收动产什一税,但只有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有勇气拒绝上交这项税。1231年,罗马教廷的强征动产什一税引起公愤。由于亨利三世不满意休伯特·德·伯格处理此事的方法,所以亨利三世以莫须有的罪名指控休伯特·德·伯格并撤了他的职务。1237年,亨利三世邀请枢机主教奥索改革英格兰教会。枢机主教奥索一直在英格兰待到1241年。他访问了牛津大学,对牛津下禁绝令。1239年,枢机主教奥索访问苏格兰。1240年,枢机主教奥索索要大量钱财,而且禁止亨利三世在英格兰教会提拔英格兰神职人员,除非三百名意大利神职人员先在英格兰教会得到提拔。1244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派来一位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代表马丁大人。马丁大人在英格兰待了不到一年就不得不离开。亨利三世的议会不敢拒绝教皇的要求。除了直接向教皇上交供奉,英格兰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由外国人把持。林肯主教罗伯特·格罗斯泰特认为罗马教廷越权征税是在毁灭自己准备为之牺牲生命的教区民众。林肯主教罗伯特·格罗斯泰特宣称,1252年教皇提名的人在英格兰境内的收入是王室收入的三倍。此外,由于教区选举存在争议,不断有人向罗马教廷提出上诉。对此,教皇要么行使表决权,要么把裁决明码标价。

如果要了解教皇如何处理这些巨款,那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时期的历史。与腓特烈二世第一次争吵后,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就开始索要重金。亨利三世登基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腓特烈二世与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在西西里归属问题上的纠缠。然而,腓特烈二世是亨利三世的亲妹夫,也是一位君主。无论腓特烈二世犯有什么过失,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对腓特烈二世的敌意都与腓特烈二世的缺点无关。作为教皇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腓特烈二世在英格兰受到人们的钦佩和同情。法兰西国王圣路易可以拒绝成为教皇侮辱他人的工具,但亨利三世似乎将自己绑在教皇的马车上。根据当时的说法,罗马教皇和亨利三世留给人们的任务只是辨别上磨盘和下磨盘哪个最重。

教皇亚历山大四世

埃德蒙·克劳奇贝克

亨利三世与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和教皇英诺森四世的友谊对英格兰十分致命。最终,这段友谊结束了英格兰贵族长时间的忍耐。迫使英格兰贵族管住亨利三世双手的是教皇亚历山大四世的政策。1252年,教皇英诺森四世将西西里王国赐予康沃尔的理查德。然而,谈判一直持续到1255年才最终决定西西里王国的归属权。最终,接受西西里王国的不是康沃尔的理查德而是亨利三世次子埃德蒙·克劳奇贝克。人们可能会认为,由于争吵是教皇之间的事情,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可能会雇亨利三世为自己作战。通过老练的军事谋略,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改写了以前教皇雇佣国王作战的规则。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指挥作战,并且希望亨利三世出资赞助自己作战。亨利三世软弱到接受教皇亚历山大四世的要求,甚至还将英格兰王国的信用担保给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抵偿狡猾的教皇亚历山大四世为维持自己的战争开销提出的宗教税。正是宗教税导致贵族要求颁布新的宪法条款,从而开启长期黑暗统治后的新时代。

在法兰西做的交易是亨利三世成年后三个主要事件中的第三个事件。对这件事,我们必须做十分简短的总结,因为在他的一生中,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

约翰一世驾崩时,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法兰西领地只残存阿基坦和加斯科涅。能保留阿基坦和加斯科涅这两块领地不是因为当地民众喜欢金雀花王朝的统治者[8],而是因为当地民众恨所有政府。他们发现遥远的英格兰王国不如近处的法兰西王国那样雄心勃勃试图称霸欧洲南部地区。阿基坦和加斯科涅公国反抗亨利二世的统治,也反抗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和路易八世的统治。直到亨利六世统治时期,阿基坦和加斯科涅仍然臣服于英格兰国王,虽然臣属关系已经被削弱。在执政早期,亨利三世曾有收回阿基坦和加斯科涅的想法。

1225年,康沃尔的理查德前往波尔多,在加斯科涅重建政治秩序。1229年,在圣路易年幼未掌权时[9],不仅加斯科涅人,甚至连诺曼人也向亨利三世提议恢复金雀花王朝在欧洲大陆的领地。1230年,亨利三世穿越布列塔尼和安茹,获得普瓦图伯国的效忠。与此同时,切斯特伯爵雷纳夫·德·布伦德维尔试图登陆诺曼底。1231年,英格兰王国和法兰西王国达成休战协议。直到1243年,没有英格兰人再提与法兰西王国的战争。然而,1242年,由于圣路易将自己的弟弟阿方索任命为普瓦图伯爵,普瓦图民众邀请亨利三世主持大局。于是,亨利三世谋划一场大规模远征,但组织得很失败。如果不是圣路易的怜悯,那么亨利三世差点被活捉。靠着圣路易的怜悯,亨利三世才得以维持自己在加斯科涅的领主地位。1243年,亨利三世回到英格兰后,加斯科涅民众的行为为亨利三世带来几年内唯一一场来自国外的麻烦。加斯科涅民众发现圣路易向自己施加压力。于是,加斯科涅民众鼓起勇气反抗圣路易,导致不断遭到镇压。从1249年开始,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前往加斯科涅维持秩序。虽然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对金钱的渴求是亨利三世内政出现问题的一项原因,但亨利三世对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的态度奠定了双方长期存在敌意的基础。对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严厉的管理,加斯科涅民众怨声载道。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很容易相信自己在法兰西的工作只是让自己走向毁灭。1253年,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辞去在加斯科涅的职务。亨利三世第三次来到法兰西,在法兰西待了一年半时间。1254年年末,返回英格兰时,亨利三世负债累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绝望。

从此,英格兰国内的积怨,无论是宪法、宗教,还是政治方面的,都融合在一起。所有受压迫和被冒犯的人都站在一起。亨利三世的敲诈、不忠、轻率,以及他在内政外交方面的无能,迫使受压迫者去想补救的办法。每个阶级都曾受到侮辱和压迫,已经不缺少改革和报复的时机和支持者。

【注释】

[1]亨利三世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本书出版时,维多利亚女王尚未离世,伊丽莎白二世尚未出生。除了乔治三世,其他英格兰国王的统治时间均没有亨利三世的统治时间长。然而,乔治三世统治后期已经完全丧失执政能力,需要威尔士亲王——后来的乔治四世辅佐。因此,作者认为亨利三世统治时期是英格兰现有历史上单个君主统治最长的时期。——译者注

[2]教廷使者瓜拉·比基耶里将路易王太子逐出教会,路易王太子无视此教令。——译者注

[3]“决策无方者”埃塞雷德(约976-1016)。由于宫廷政变,978年,“决策无方者”埃塞雷德登上王位,年约两岁。因此,他必须由摄政人员辅佐。——译者注

[4]四旬期,旧称严斋期,是基督教教会年历一个节期。英文写作Lent,西方教会称Quadragesima,意即四十天,即四旬(不计六个星期日)。——译者注

[5]枢机主教,教皇之下的最高圣职。——译者注

[6]后来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威廉·马歇尔的寡妻英格兰的埃莉诺嫁给第六代莱斯特伯爵西蒙·德·蒙福尔。——译者注

[7]这些子女是亨利三世的母亲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在第二段婚姻中与吕西尼昂的休十世生下的孩子,与亨利三世同母异父。——译者注

[8]实际上,阿基坦和加斯科涅民众痛恨金雀花王朝的统治。——原注

[9]由于路易八世突然驾崩,圣路易仓促继位。即位时,圣路易只有十二岁。——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