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心理变化对笔迹的影响及实践

心理变化对笔迹的影响及实践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心理因素对书写速度方面的影响人的书写练习活动是在一定的书写条件下进行的,个人书写习惯一旦定型,书写速度就具有相应的适应性,即只能在自己能适应的速度范围内进行正常的慢速书写、中速书写、快速书写,如果超出了自己所能适应的速度范围,就会引起笔迹特征发生变化。这类笔迹通常是出于掩盖自己笔迹特征的心理而产生。

心理变化对笔迹的影响及实践

同一个人,由于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心情、欲望等,也会产生不同形式的笔迹特点。我们知道,情绪和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是大脑活动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肌体上的客观表现,如悲伤时流泪、高兴时手舞足蹈。那么表现在文字上:心情舒畅时字体舒展活跃;心情低落时有些潦草;心情激动时字也会显得奔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肢体的流露,是一个人个性和心态的流露。

(一)心理因素对书写速度方面的影响

人的书写练习活动是在一定的书写条件下进行的,个人书写习惯一旦定型,书写速度就具有相应的适应性,即只能在自己能适应的速度范围内进行正常的慢速书写、中速书写、快速书写,如果超出了自己所能适应的速度范围,就会引起笔迹特征发生变化。笔迹检验中研究书写速度变化笔迹,是与正常书写速度的笔迹相对而言,即书写人超出常速书写范围进行快速或慢速书写形成的笔迹。

一般引起笔迹变化的原因可以按主动、被动分为两种。一是客观条件变化引起的笔迹变化,如为适应记录的需要而加快书写速度,在较硬的衬垫物上书写,书写工具不流利,纸张较薄等会迫使书写人降低书写速度书写,这种可以称为“被动笔迹改变”;与其相对的就是由主观心理的改变而引起笔迹的改变。人的主观意识是笔迹形成的动因,所以心理变化必定带来笔迹的变化。

任何书写运动必须建立在个人已有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的基础上,脱离固有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是无法完成书写活动的。虽然不正常的书写速度会干扰个人的书写动力定型,导致笔迹特征发生变化。但是,控制书写运动是比较紧张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这种违反习惯的紧张状态不可能持久,书写人的书写习惯总会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使得对这类笔迹的检验成为可能。

1.特殊心理状态下强行快写字迹的特点

强行快写必然出现强行连笔动作,平时不习惯连笔的部位出现了连笔,连笔的形状、方向易出现异常现象,破坏了笔画之间的正常搭配关系,但字的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比例特征基本不变。

强行快写,使正常的书写动作自动化锁链系统失去均衡,可能出现笔画之间的连接运转紊乱,甚至在单字上出现多笔画或少笔画的现象,但字的基本结构不易改变。强行快写,使正常运笔中的轻重疾徐等有节奏的笔力特征被改变,运笔无轻重疾徐,笔力减弱,但起笔与收笔常能反映书写人的习惯。强行快写常出现多余的环绕动作,但笔画运行的先后基本能按照习惯了的顺序进行,因此,在强行快写笔迹中,笔顺特征基本保持不变。个别连写书写能力较低的人,强行快写造成笔画运转紊乱的同时,在笔画书写顺序上可能将错就错,或发现丢笔时加以补充,从而出现笔顺上的偶然变化。

2.特殊心理状态下强行慢写笔迹的特点

故意慢写,运笔失去连贯性,连笔动作丧失,随之一些笔画发生变异,一部分笔画的运笔方向、弧度、角度发生变化。故意慢写,书写动作自动化系统受到干扰,出现运笔生涩、呆板,书写熟练程度降低。由常速变为一笔一画书写,单字结构受到影响,破坏了正常的搭配比例关系,有的表现为松散的单字结构,有时还伴随着笔画不适当的拉长、缩短等现象。书写水平高的人,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采用常速书写,绝大部分是自由体,少数为行草混合体。在故意慢写时,行草混合体一部分表现为行草体结构楷化,笔顺与行草结构相同,一部分表现为规范写法,笔顺随之发生变化。

(二)心理因素对笔迹形体结构方面的影响

每个人的笔迹都基本呈现出一套自成体系的形态。对笔迹形体结构影响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下,人的个性、意志等对笔迹形态的影响;另一类就是非正常心理状态对笔迹形体结构方面产生的影响。

1.正常心理因素对笔迹形体结构的影响(www.daowen.com)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社会态度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倾向。但笔迹的形成是有一定差异性的,不同性格、修养、年龄的人,其笔迹也往往不同。

笔迹特点是指书写人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甚至是独特的一种书写形式。人的性格,泛泛地讲有内向、外向之分。但具体讲,内向有自信、固执、耐心、随和、小心、沉着冷静等之分;外向又有心胸开阔、热情坦率、现实自我等之分。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有的,是天性,可以在肢体的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如语言、行为、外表、动作等。那么笔迹就是体现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份笔迹,经过大脑、神经系统、手臂手指的运动系统,在一张白纸上,完成的每一个书写动作,以及所占的空间,都反映了这位书写人的内心世界。

国内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分析笔迹形体方面的变化来分析人的性格,笔迹检验工作者也可以利用这些结论来为笔迹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非正常心理因素对笔迹形体结构的影响

书写人出于某种动机,将平时习惯书写的字体、字形改变为不习惯书写或不会书写的某种字形、字体。这类笔迹通常是出于掩盖自己笔迹特征的心理而产生。

虽然书写人有意改变原有的书写特征,但书写人在书写特定字体时,原有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会沉淀在特定字体规范要求允许的细节方面。任何一种字体,只是在书写特点、书写规则等方面做出大致要求,但在书写动作的细节方面不可能做出精确要求,书写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书写特定字体,在字的形体大体符合规范的前提下,个人习惯的笔迹特征会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不会书写某种特定字体的人故意改变字的形体,可以临时书写自己不会写的一些字体字形。不会书写某种特定字体的人在伪装书写时,虽然有伪装意识和种种人为控制的反常行为,但其生理、心理特点和规律难以被主观因素彻底改变。书写人可以通过意志控制其字体,但这种控制难以持久,书写某种自己不熟知的特定字体必然带有书写人慢速自由体的书写习惯。

对于中低书写水平或不会写某种特定字体的人来说,改变和控制字体及其书写速度的能力较低,书写的某种特定字体,违反该字体规范性特征较多,呈现出其平时慢速书写的自由体形态。书写水平较高或者会写某种特定字体的人,书写习惯具有多样性,改变和控制字体及书写速度的能力较高,被改变的字体与平时自由体笔迹相比,符合某种特定字体的规范性特征多,变化较大。但是,无论改变为何种字体,都是以书写人已经掌握的楷书字体的书写习惯为基础的。即一个人不同字体的笔迹,无论其书写水平高低,会写还是不会写某种特定字体,都是在其已有的书写习惯的基础上书写的。书写人固有的对汉字的结构、笔法、字体、字形的书写要求,主笔附笔之间的关系,附笔如何服从主体而变化,单字的重心及重心周围各部分的安排是否合乎规范、是否平衡等已成定势,形成了自己的书写习惯。同一个人在写不同字体时,原来的书写习惯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不同字体的各类特征中。

(三)几种特殊情绪对笔迹的影响

1.疲劳、情绪低落状态对笔迹的影响

在疲劳、情绪低落状态与精力充沛、心情舒畅状态下,书写人书写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注意力是影响书写运动动力协调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一瞬间大脑皮层会有一个最优势的兴奋区域。由于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以及由此产生肌体的各种反射活动,人就能够清楚地感应引起优势兴奋中心的各种刺激物。书写活动是一种有意注意的过程。心情舒畅时,神经兴奋,注意力集中,能比较准确地认识对象及其局部,注意笔画细节的修饰,因而字迹比较圆满。而疲劳、情绪低落者,大脑往往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力分散,对对象的认识片面模糊,这在笔迹的全篇布局、连贯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2.焦虑状态对笔迹的影响

字形呈现出不规律的倾斜形态,书写右边比左边整齐,字行容易出现波浪起伏状;字的竖笔弯度大,整体也呈现弓形特点。书写变化多,忽略的笔画也相对更多。布局更散落,无规律,字迹散落于纸上,没有统一呈现某一特点,字体没有精神,整个书写布局紧张拘束,但每一个字却更多地向外伸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