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行为人心理分析在笔迹检验中的作用

行为人心理分析在笔迹检验中的作用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笔迹分析行为人的性格特征,有助于人们在笔迹检验中对当事人的心理有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分析笔迹的形成条件及书写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状况提供方便。区别于一般性的社会工作,笔迹检验更多地是凭借鉴定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去还原和再现事发时的书写状况。

行为人心理分析在笔迹检验中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由于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信息,传递人类文明,所以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广义的语言,既包括文字,还包括图片、动作、表情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可以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继而揭示藏在内心的轨迹。语言与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及表现形式。而笔迹是一种特殊的痕迹,是具有书写能力的人为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书写工具在一定物质表面上书写文字符号形成的、反映本人书写动作习惯的一种痕迹。所以,笔迹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语言在一定承载体上的反映,这个承载体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能够形成印记的一切物质。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写出来的字都是不一样的呢?因为当我们在写字的时候,大脑并没有指导着我们的书写肢体如何运动,只是习惯地将每个笔画用一定的顺序组合排列起来,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去写出我们自己的字体。这种可以体现书写习惯的技术,我们称之为书写动力定型,它是长期书写形成的条件反射,对书写强度、顺序等的自我反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独立性。心理分析正是通过对书写笔迹的分析,来了解书写者稳定的人格特征和当时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告诉人们书写者当时的状态。如果把过去的稳定笔迹和现在笔迹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书写者的发展和变化,并刻画出书写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一)通过笔迹能分析出行为人的基本特征

笔迹是人心理活动的再现,俗话说的“言为心声,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笔迹状况,或多或少会都反映书写者书写时的精神风貌和气质特征。通过笔迹分析行为人的性格特征,有助于人们在笔迹检验中对当事人的心理有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分析笔迹的形成条件及书写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状况提供方便。

1.字面整洁情况

字面整洁的人,往往比较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并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书写者书写字面有多处涂抹、添加,则说明书写者本人有比较随便、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2.文字大小情况

书写文字较大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大方,不太拘泥小节;书写文字小的人,做事比较严谨,喜好钻研,性格偏向于内向,有良好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做事比较有耐心,行为谨慎。

3.字体结构情况

结构比较严谨的书写者往往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虑事物周全,办事认真谨慎;结构松散的书写者往往发散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横向纵向有广度,行为比较自由松散,不会考虑太多结果。

4.下笔轻重情况

下笔较重的人,一般个性强烈,做事果断,性格上有毅力,有开拓能力,但主观性强,个性偏固执;下笔较轻的人,则比较缺乏自信,意志薄弱,依赖性较大,遇到困难容易停滞不前。

5.书写速度情况

书写文字中出现较多的连笔,体现了书写速度较快,说明书写者思维较敏捷,动作迅速干练,效率较高;笔速较慢的人则行动较慢,性情温和,做事有耐心,办事讲究准确性,相对比较严谨。

6.文字布局情况

文字布局较为规范的书写者具有把握事物全局的能力,能统筹安排,具有大局意识;文字布局不整齐,说明书写者条理性较差,没有行为规划,做事马马虎虎,缺乏对团队的责任感。

(二)正常书写笔迹的条件

1.正常书写的外部条件

(1)肌体因素。书写是人体关节和肌肉共同协调工作,通过着色而在承载物上形成一定印记的机械运动。写字看似简单,实际却是多种机理共同运用的结果,正是由于每个人的各个因素不同,呈现出的书写字迹才会千差万别,健康的大脑和健全的书写器官更加有利于书写,不健全的书写器官往往会对书写造成障碍。(www.daowen.com)

(2)环境因素。环境对书写有非常大的影响。封闭的室内空间,适宜的环境温度,合理的光线强度以及相对舒适的书写桌椅、书写衬垫物等,都能较正常地反映人的书写水平;相反,则会对书写笔迹造成影响。

2.正常书写的内部因素

情绪,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个人的书写有着极大的影响。情绪正常的人书写相对稳定,人的中枢神经处于正常的状态,书写器官能够正常反映书写水平,书写笔迹相对流利,书写特征稳定。

(三)心理分析在笔迹检验中的意义

笔迹检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在分别检验和比较检验作为证据的字迹和样本字迹的基础上,对两种字迹中笔迹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做出正确评断,就两种字迹是否反映同一人的书写动作习惯问题,做出鉴定结论,从而认定文书字迹是否为特定人所书写。区别于一般性的社会工作,笔迹检验更多地是凭借鉴定人员长期的工作经验,去还原和再现事发时的书写状况。在心理稳定情况下,一个人无法写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字,所以,在检材和样本的对比中,也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字迹。反之,如果前后心理波动较大,其书写特征则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影响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特定环境导致的心理变化

(1)人处在熟悉的环境中,心情会自然放松;当人处于陌生的环境中,会产生审视心理,因为周围环境以及事物需要大脑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对于新的环境需要重新辨认。

(2)面对胁迫、威胁产生的心理变化。人在面临胁迫、威胁或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会急剧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从而导致书写机能出现大的变化。民事案件中的笔迹这种对抗性不大,刑事案件中的笔迹往往存在外因作用,这时的文件鉴定必须考虑书写当时的客观条件。

(3)面对特定人导致的心理变化。面对陌生人,人们或多或少存在戒备心理,同时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时候人的书写字迹也会发生变化,成为心理变化的延伸。

(4)故意掩盖真实意图,改变书写习惯。在民事和刑事活动中,如订立合同、签署遗嘱信用借贷等行为中,有些人为了掩盖真实意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故意降低书写水平或刻意改变书写习惯,这就给笔迹鉴定造成很大的障碍。

2.应对心理变化导致笔迹变化的鉴定

笔迹鉴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它的简洁、方便,鉴定过程就如同测体温一样方便,只需盯着一排又一排的书写记录并掌握一些规律,就会感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似乎站在纸面上又说又笑。只要稍稍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性格刚强的人,一笔一画都显得干净利落、方正坚硬;性情软弱的人,字体就相对无力、柔弱得多。正常书写,我们可以根据其书写笔力、倾斜程度、工整程度、书写速度以及搭配比例等情况,分析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和取向。而心理发生变化后,书写往往会呈现出与原来书写习惯相背离的书写特征,这时候,就需要检验鉴定人员擦亮眼睛,去伪存真。心理变化时的书写笔迹往往会出现以下特征:

(1)结构松散,间距扩大。心理发生变化后,书写字迹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结构松散,紧张心理导致当事人对空间距离判断能力下降,继而产生书写文字结构、字间距离、行间距离的现象。这种放大和松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大量的样本和检材比对中,可以很好地发现这一特征。

(2)笔画放大,笔画间搭接粗糙。心理变化中的书写较正常书写往往出现笔画放大的特征,当事人紧张、兴奋、焦虑、恐惧时,书写机能下降,书写器官控制力减弱,导致起收笔定位变化,出现笔画延长的现象。同时,书写者视觉神经受到思维干扰,注意力下降,手眼协调能力减弱,判断能力下降,在笔画搭接上失去严谨和章法,导致笔画重叠、交叉,出头和间断较多。对比样本特征,可以判断当事人书写时的心理变化。

(3)运笔迟缓,笔力不均,笔画抖动。书写者在正常书写情况下,无论书写水平高低,书写速度快慢,经放大后可见其笔画着墨均匀,笔画边缘清晰,如果书写工具正常,可见漏白和疵点分布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反观,当事人心理发生变化时,笔画会时快时慢,同时运笔力度会随着心态变化,出现用笔轻重前后力度不一致的情况,整个运笔速度前后变化,笔画出现记忆性停留,抖动和弯折增多。这也是判断书写心理变化的重要依据。

(4)字迹涂改,逻辑错误。心理正常的人,往往是在脑海中提前形成规划,按照设计好的思路书写;而非正常心理作用下,当事人的思绪受到严重干扰,表现为书写过程中,逻辑性变差,语言文字安排没有固定模式,往往会出现间断,导致前后语言和句式不搭,继而带来涂抹、添加、修改等,直接反映当事人的心理变化。

正常心理状态下和非正常心理状态下的书写笔迹对比变化,不能作为笔迹检验的唯一标准,但是足以为笔迹检验提供一定参考。在当前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不断增多、案件难度不断加大的环境下,单纯依靠检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事人的心理把握,特别是变化的心理掌控,有助于检验人员准确把握案情,并结合当事人心理对笔迹文字书写时的状况进行还原和再现,继而推动笔迹检验工作继续向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