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笔迹检验理论:揭示鉴定人思维反应定势

笔迹检验理论:揭示鉴定人思维反应定势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在某一群体中常出现的一些共性笔迹特征,若鉴定人受定势效应干扰,会认为这是少数人才具有的特殊的笔迹特征。如案件中出现的地区性简化字、职业性简化字等笔迹特征,在权衡特征价值时,首先应考虑它们在特定范围内的出现率,全面地了解案情,准确掌握涉嫌范围,正确判断特征的价值,克服思维定势错觉的影响。

笔迹检验理论:揭示鉴定人思维反应定势

(一)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或有人名之为:“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定势是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它大部分是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反映。思维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认知思维活动迅速、敏捷而有效地进行,多数时候都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思考、解决问题。但其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思维定势在某些方面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指向,它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受到限制,难以突破旧框框,或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造成认知的歪曲反映,把人们往错误的方向引导,导致了人们在某些方面的判断出现失误。我们了解了这一规律,可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这将有利于我们对新事物新特征的认知,有利于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二)思维的反应定势对笔迹鉴定过程的影响

思维的反应定势是指当人们面临某一刺激情境时,不管情境内外出现的客观条件如何,个体总是先以某种习惯的、以其主观经验和方式去进行反应的心理倾向。笔迹鉴定人员在分析案件笔迹时候,往往会受到常规思维的影响,脱离待检笔迹形成的具体环境,而用比较固定模式去套问题,这样就产生了思维定势,造成“先入为主”的思维惰性,使分析笔迹的思路单一,思维僵化,就会干扰笔迹鉴定作出正确的结论。如在某一群体中常出现的一些共性笔迹特征,若鉴定人受定势效应干扰,会认为这是少数人才具有的特殊的笔迹特征。又如繁体字、异体字应该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笔迹特征,但在中、老年龄段和高文化层次中,这种笔迹特征往往就不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定势错觉往往使笔迹检验人员将多数人书写中的共性误判为少数人的个性,从而导致综合评断错误,鉴定结论也就无法正确。

(三)调节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www.daowen.com)

不论是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身形成的习惯的思维定势,往往是阻碍我们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根源。而一旦我们稍稍突破原有的这些固习,我们的面前很可能就会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

对于笔迹检验中思维定势带来的影响,作为鉴定人要及时调节思维中不应有的定势,正确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方面,避免造成认知的歪曲反映。正确的思维定势能帮助检验人员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迁移,形成正确的分析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错误的思维定势却相反。在许多笔迹检验的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案件笔迹的情况,注意冲出自己的思维定势,权衡特征价值,正确分析笔迹特征在不同范围、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的特点,准确判断特征的出现率。鉴定人要避免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防止经验的负效应,鉴定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每个案件、每件物证都是一个具体、特定的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鉴定人员在分析每个案件的笔迹的过程中必须以一般规律为指导,遵循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思维活动规律,去具体分析每个案件,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法。在实践中如果不考虑具体案件的特定条件,套用照搬某些个别经验与具体方法,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导致结论的错误。

如案件中出现的地区性简化字、职业性简化字等笔迹特征,在权衡特征价值时,首先应考虑它们在特定范围内的出现率,全面地了解案情,准确掌握涉嫌范围,正确判断特征的价值,克服思维定势错觉的影响。又如错别字也是一个出现率较低的特征,习惯性的错字特征相符也是认定结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在某些类型的伪装笔迹案件中,作案人故意写错字用错词,或者是由于笔误出现错别字,故就某个字来说,对其写法特征(含错别字特征)的价值要作具体分析。再如笔顺特征特别是某些错误的笔顺特征稳定性较强,作案人又不容易在笔顺上搞伪装,因此,笔顺特征的异同往往是笔迹检验中做认定或否定结论的一个重要依据。特别在伪装笔迹中,笔顺特征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也应该注意,在书法水平较高的人中可出现多种笔顺,有些由于笔迹材料的局限,在案件中只表现出其中一种笔顺,从而形成差异,或在某些伪装手段或偶然笔误中,出现笔顺的变化导致产生差异,因此鉴定人在检验过程中应就笔顺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做出准确判断。

鉴定人在笔迹检验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利用思维的灵活性,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地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检验方案和假设,认真研究某一特定的笔迹特征在某一具体案件中所能反映出的特有的检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