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笔迹研究背景与实践经验总结

笔迹研究背景与实践经验总结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迹检验作为文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证技术不可缺少的手段。笔迹检验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书写习惯,是经由书写活动形成的笔迹。它的成立,标志着汉字笔迹分析学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和西方相比,我国汉字笔迹检验只有少量实证性研究,大多数是一些笔迹学家的经验性分析。笔迹检验的根本就是抓住笔迹形态背后的书写特征。

笔迹研究背景与实践经验总结

笔迹是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笔迹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是文化信息的记录,是人们心理轨迹的特殊表现,能够综合地反映个体的信息,并且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笔迹的检验,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笔迹检验作为文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证技术不可缺少的手段。它是通过两部分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别,确定它们是否为同一人的笔迹,或确定文件物证是否是某人亲笔所写的一项专门技术。

笔迹检验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书写习惯,是经由书写活动形成的笔迹。它既有以固有的活动方式重复再现的特点,也有因故意伪装及其他反常的心理状态,以及影响书写活动正常进行的书写条件对固有习惯和书写过程干扰和破坏所形成的某些假象,同时还包含有笔误等偶然因素。由于这些因素互相交织,作为书写习惯外化的笔迹特征往往就具有真假两重性,这就需要笔迹检验人员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才能在笔迹检验工作中认之有据,否之有理,实实在在地对与案件有关的物证笔迹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鉴定。

笔迹检验是通过笔迹特征研究人的个性特征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解决笔迹与人格之间关系的问题,属于应用心理学领域。笔迹检验在西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高尔顿、阿尔波特到艾森克,许多心理学家对笔迹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我国现代心理学家林传鼎、杨国枢、高尚仁、郑日昌、陈仲庚、孟庆茂、莫雷等都对笔迹的价值进行了肯定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西方研究者对拼音文字与人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逐渐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开始研究富含更多信息的汉字与人格的关系。

1990年,国际汉字笔迹学科学研究所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的汉字笔迹研究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汉字笔迹分析学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于1994年成立了中国笔迹学研究会,地址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任会长,这标志着我国汉字笔迹检验开始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www.daowen.com)

但是和西方相比,我国汉字笔迹检验只有少量实证性研究,大多数是一些笔迹学家的经验性分析。本书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艾森克人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笔迹检验过去和未来,进行实证性探讨。

笔迹现象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笔迹的具体形态,它不像盖印那样始终保持某种固定的形态。笔迹是综合身体机能、内在动机以及书写客观条件作用形成的。笔迹形态虽然反映笔迹的本质,但又不等同于笔迹的本质。笔迹检验的根本就是抓住笔迹形态背后的书写特征。而笔迹是从属于书写人的一种客观行为的产物,是一种现实的研究对象,其本质是书写人所特有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最初人们将笔迹理解为“习惯”和“惯性”,同足迹的形成类似,从表面理解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随着苏联专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学习以及西方现代医学、生理学的不断进步,我们理解影响笔迹形成与变化因素,不再只是停留在对表象的理解与分析上,而是更深入、更本质地理解笔迹,为笔迹鉴定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我国目前社会生活中涉及笔迹的纠纷案件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与条件变化使得笔迹鉴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很多人因笔迹形成与变化的复杂性和偶然性而产生的怀疑也从未停止,因而对笔迹形成与影响未来变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笔迹检验和鉴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就显得格外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