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实行的关于税收与支出的相关政策。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水平的方式,刺激就业、拉动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政府也可以施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比如以提升税收的方式控制消费和投资过热的情况。
2.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是财政政策工具的两大主要类型。
1)政府支出工具
政府支出工具涵盖经常性政府支出、转移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
(1)经常性支出会对一国技术水平和整体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影响。所谓经常性政府支出,即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所需要投入的支出,比如教育、医疗以及国防支出之类。
(2)转移性支出属于政府的福利型支出,也是一种财富再分配策略,具体涵盖失业救济金、养老金以及对贫困家庭税收减免之类。
(3)资本性支出,即政府在医疗、道路以及学校等方面建设基础设施所需要的支出。
2)政府收入工具
政府收入工具具体包含税收收入和政府收入这两个方面。税收收入又可分为直接税收入与间接税收入。
(1)所谓直接税,即以财务、收入与企业利润为基础而征收的税。具体有国民保险税、资本利得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等。
(2)间接税指的是对经济体中各类商品与服务进行征税。具体有营业税、烟草税以及增值税之类。
3.财政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1)财政政策工具的优点
(1)间接税可以对特定消费行为造成影响,实现迅速调节的效果。比如,征收烟草税能够控制烟草消费量等。
(2)政府可以投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税收。
2)财政政策工具的弊端
(1)直接税和多个利益主体相关,并直接以财富、收入与企业利润为基础进行收税,如果提升该税种的税率,则会有明显的社会反弹现象,从而无法快速调整。
(2)发挥政府资本性支出效应要很长时间。举例来讲,对基础设施的规划、获得批准并实施,通常都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不可能快速见效。
4.财政政策的目标与表现形式
1)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通常是以调整政府收入和支出差额的方式来对国民总产出造成影响,由此影响到经济水平。
2)财政政策的表现形式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为财政政策的两个主要表现方式。
(1)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属于经济自发调节机制。在经济发展迟缓、失业率提升的情况下,政府福利性支出随之提升,私人部门消费与投资加大,由此达成整体需求的增长。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政策指的是政府基于现阶段的经济状态展开的主动调控工作。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政府可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提升财政支出水平、缩减税收,由此提升就业与产出。如果经济发展热度过高,政府需要以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控制财政支出、加大税收,由此保证经济的稳定性。
5.财政政策的实施(www.daowen.com)
1)财政政策的基准:结构性预算赤字
通常来说,经济学家都将预算赤字看作是判定现阶段政府政策的核心依据。结构性预算赤字也叫周期调整预算赤字,也指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赤字。
在预算赤字比结构性预算赤字水平更低的情况下,政府施行的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反之,政府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2)财政赤字
在政府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下,会引发财政赤字问题。如果政府未获取到足够的财政收入,通常会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来缓解财政赤字问题。由此,也会带来大量的债务。针对是否应当担忧大规模债务,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毋需担心国债
①如果内债在债务中的占比比较大,则债务规模并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②如果国家债务投入长期资本性支出或是经常性支出中,负债水平高,可以推动经济水平的进步,从而提升税收,有效控制财政赤字问题。
③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税收结构的调整,由此可以有效地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
④在李嘉图均衡看来,财政赤字并不会对经济带来深刻影响。在企业与个人因为当前高额财政赤字的问题而产生未来税收负担限制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以加大即期存款的方式来应对后期税收负担。因此,提高储蓄水平可以很好地应对财政赤字问题。
⑤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务水平过高,是因为资本性建设的问题所造成的,一般可以带来就业,并控制失业率。
(2)需要担心国债
①债务水更高的情况下,政府要获得更多的税收来应对财政赤字问题,私人部门也会承担更高的税负,很大程度上限制经济水平的提升。
②在国家债务过高的情况下,市场对政府的信心不足,政府很难再以发债的方式获取融资。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要以印钞的方式来克服债务过高的问题,由此引发通货膨胀现象。
③债务水平过高的情况下,会造成挤出效应。因为政府借债规模很大,将多数资金资源占用,使得私人部门消费与投资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由此限制投资和消费水平,整体需求更低。
6.财政政策实施的局限性
与货币政策一样,财政政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限制性因素。
1)时滞性
财政政策体现出很大的时滞性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①识别滞后:政府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很难全面了解具体的经济运行水平,相关的决策制定者可能在一定时期之后才能对经济发展状态作出判断。
②行动滞后:在政府意识到应当对经济进行再度调整之后,从政策提出,到最终的确立,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的。
③影响滞后:在施行相应财政政策之后,其对经济生产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
2)别的有关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问题
①在政府施行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很难同时兼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举例来讲,为了控制失业率,要施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由此引发物价水平上涨。
②在提出决策期间,政府决策者也存在固有思维难以改变的问题,由此也可能会提出不科学的财政政策。
③如果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过度扩张,可能会引发债务水平过高的问题,由此使市场参与者对政府的信心大大降低。
④财政政策的基准——结构性预算赤字,是基于充分就业水平的赤字。不过,充分就业状态属于理想化概念,无法进行合理预判。因此,也无法具体判断经济水平到底有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
⑤如果是因为整体供给不足而造成通货膨胀现象,采取相应财政政策是无法对供给进行有效改善的,并且还会为通货膨胀带来更大的压力。
⑥政府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形成基础效应,导致利率水平升高,企业与个人的投资性消费都将进一步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