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节浮力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节浮力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识网络】【知识要点】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2.浮力的大小(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节浮力

【学习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识网络】

【知识要点】

1.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2.浮力的大小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即

F=G.

(2)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物体就上浮;如果浮力小于它的重力,物体就下沉;如果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

对于密度均匀分布的物体,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由浮沉条件可知:

(1)若ρ液<ρ物,则F<G,物体下沉.

(2)若ρ液=ρ物,则F=G,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即物体悬浮.

(3)若ρ液>ρ物,则F>G,物体上浮.

当物体上升逐渐露出水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减小,浮力逐渐减小,直到浮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就漂浮在液面上.所以,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轮船等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的.潜水艇和气球等都是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工作的.

4.浮力大小的计算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G.

(2)由称重法,若已知物体在空气中的称重为G,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称重为G′,则

F=G-G′.

(3)由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力的平衡条件计算,得

F=G.

【典型例题】

图 5-8

例1 小明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5-8所示.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b)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N.

(2)根据图(b)、(c)所示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

答: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5-8所示的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本题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称重法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2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5-9(a)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录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重为________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

(2)分析表中第1次到第5次数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第6次到第7次数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5-9(b)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图 5-9

点拨 本题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实验,呈现形式有表格,有图像,既要求同学能在理解文字说明的基础上看懂表格和图像,又要求其对数据间的关系和图像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和判断.试题考查的知识全面,是一道较好的考查“过程和方法”的试题.

图 5-10

例3 如图5-10所示,在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将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浸没在水中,发现甲物体在水中下沉,乙物体在水中上浮.

小明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

猜想二: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上浮.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二是否正确,小明选用弹簧测力计为测量工具.在没有其他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1)写出实验步骤,并写出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2)根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判断依据.

点拨 本题以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例4 一位初中生游泳时发现,在身体完全不动的情况下几乎能悬浮在水中,那么他在空气中(空气密度为1.29kg/m3)所受的浮力最接近于(  ).

A.65N  B.6.5N  C.0.65N  D.0.065N

点拨 本题属于物理估算题,它着重考查估测能力.面对这类题型,确有一部分同学存在不知从何着手解题的困惑,实际上解这类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求解物理估算题的出发点是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运用跟题意相关的物理知识及挖掘题目所给出的隐含条件,一般都能求出答案(估计值).

例5 将质量是500g、体积是800cm3的物体浸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后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N;将质量是800g、体积是500cm3的物体浸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后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N.

点拨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最终状态有漂浮、悬浮和下沉,处于不同的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可用不同的关系式进行求解.该题并未直接告知物体的浮沉,所以解题之前要先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最终状态,选择正确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例题解析】

例1:(1)0.5N. (2)不对. 图5-8(b)、(c)所示实验中没有控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浸没在水(或盐水)中的鸡蛋看似比在空气中的大(本题属开放题,答案合理均可).

例2:(1)观察第1次的实验数据,可知圆柱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75N,故其物重为6.75N;观察第4次的实验数据,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25N,故浮力F=6.75N-5.25N=1.5N. (2)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故应选B.

例3:(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乙物体的重G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甲物体的重G2;甲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若满足G1小于G2-F,即可验证猜想二是正确的.

例4:由于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初中学生在空气中排开空气的体积等于初中学生的体积(V=V),所以有

F=G排空气=ρ空气gV.

由于空气的密度ρ空气=1.29kg/m3,g=9.8N/kg,因此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初中学生的体积V.若初中学生的质量及密度可估测出,则运用密度公式可求得V.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可估计出初中学生的质量m=50kg.又根据日常生活中人在水中可浮可沉的事实,可估计出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有ρ人=ρ水=103kg/m3.

所以初中学生在空气中所受到的浮力为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例5:5 5.

自我评估

一、填空题

1.体积为100cm3的实心铁球浸没在水中,铁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g取10N/kg)

2.重为3×105N的飞艇静止在空中,飞艇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______.

3.将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待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2N.当把物体的三分之一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5.2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若把该物体放入密度为1.5×103kg/m3且足够多的另一液体中待其稳定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g取10N/kg,ρ水=1.0×103kg/m3)(www.daowen.com)

4.把重为5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处于__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N,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_N.

5.2011年5月22日,水下考古破解“南澳Ⅰ号”之谜工作在南海全面展开.在潜水员完全浸没水中并继续下潜的过程中,海水对潜水员的压强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水员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将一物块A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64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A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g取10N/kg)

二、选择题

7.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水的浮力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8.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9.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  ).

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

C.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  D.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

10.把一个质量为30g、体积为50cm3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B.溢出水的质量为3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溢出水的质量为50g,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11.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5-11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的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

图 5-11

图 5-12

12.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5-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图 5-13

13.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形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5-13(a)所示.如图5-13(b)所示为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是9N

图 5-14

14.打捞江底的沉船,下面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使沉船与水底淤泥尽量分离

B.将沉船切割分段分别拉起来

C.清除船体中的泥沙,使船变轻

D.将浮筒与船绑在一起,再排出浮筒内的水

15.某同学制作了如图5-14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三、实验题

16.下面是小明“探究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的实验步骤,其顺序是打乱的.

A.测出试管和沙子的重力;

B.把适量的沙子放入试管;

C.向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到达的刻度;

D.把装沙子的试管放在量筒的水里,使试管能竖直地浮在水里,记下液面到达的刻度;

E.比较装沙子的试管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F.计算出装沙子的试管排开的水的体积,求出受到的浮力.

如按合理的顺序重新排列,则合理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和应用题

17.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母(001A型)已经顺利下水,其总质量为6.5×104t,当航母漂浮在水面上时,求:(g取10N/kg)

(1)该航母受到的浮力.

(2)该航母排开水的体积.

18.下表中所列的是几种物质的密度值.把表一中的固体放入表二中的液体中:

(1)表一中的四种物质分别组成的实心物体在植物油中下沉的有________,悬浮的有________,漂浮的有________.

(2)如果这些不下沉的物体的体积相同,哪种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最大?

表一 几种固体的密度

表二 几种液体的密度

19.小芳在家里清洗玻璃小酒杯时,发现空酒杯能漂浮在水面上.她请妈妈帮她找来一只口径大于小酒杯口径的量筒,想借助于该量筒和适量的水,测出玻璃小酒杯的密度.

请你帮小芳写出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所测得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出来,并用已知量和测得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玻璃小酒杯密度的表达式.(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小酒杯的密度表达式:ρ玻璃=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