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机械工业:1953-1965年产值翻倍,成江苏第三大产业

江苏机械工业:1953-1965年产值翻倍,成江苏第三大产业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3—1957年的“一五”时期,是江苏机械工业的重大转折期。1953年6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布《关于目前国营机械工业的情况及今后工作部署的指示》,成为“一五”期间全国机械工业的工作纲领。至1965年,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达10.59亿元,相当于1957年的3.1倍,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49年的1.6%上升到11.7%,仅次于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成为江苏的第三大产业。

江苏机械工业:1953-1965年产值翻倍,成江苏第三大产业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行业,其规模水平以及占整个工业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19世纪末,随着最早出现的一批民族工业对机械维修的需要,江苏就有了从事翻砂、铧犁制造和小型轻纺机械配件制造的手工工场,这是江苏近代第一批民族机械工业。1949年时,江苏省内机械企业多数从事纱布厂、面粉厂、米厂和农村排灌机器设备的修配,除少数几家原官僚资本企业外,多为厂房破旧、设备简陋的私营小企业。

1953—1957年的“一五”时期,是江苏机械工业的重大转折期。1953年6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发布《关于目前国营机械工业的情况及今后工作部署的指示》,成为“一五”期间全国机械工业的工作纲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通过经济改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江苏将全省865家机械企业合并为120家,初步克服了厂点凌乱、技术力量分散、设备配置不平衡等弱点,并由此形成一批骨干企业。

苏州砂轮厂技术员在改进砂轮质量,墙上张贴的标语是:“拿出革命干劲,保证砂轮质量在三—五年内赶上英国马头牌。”(1958年3月)

苏州铁工厂工人夜以继日赶制机床(1958年)

在1957年11月的莫斯科会议期间,为响应苏联领导人赶超美国的言论,毛泽东主席提出要用15年时间在经济上赶超英国。1958年,“大跃进”拉开序幕,“赶英超美”成为举国的奋斗目标,机械工业作为“三大元帅”(钢铁、粮食、机械)之一,在“大搞自我武装”和“机床产量翻一番”等口号刺激下,产量大幅上升。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要求把过高的工业生产指标和基本建设指标降下来,江苏全省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大幅下降。1963年,经过调整后的江苏机械工业又开始回升,在调整、压缩、精简的过程中,按照以农业为基础的要求,全面规划、调整布局,保留了骨干企业,强化了农机制造和维修服务,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占机械企业总数的54%。至1965年,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达10.59亿元,相当于1957年的3.1倍,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49年的1.6%上升到11.7%,仅次于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成为江苏的第三大产业。

苏州机械厂工人在油漆鼓风机(1959年11月)(www.daowen.com)

苏州农业药机厂制成的压缩喷雾器(1963年12月)

熟练掌握先进技术、经验丰富的工人是工厂的宝贝,无锡动力机械厂劳模傅海泉向同事们传艺(1959年)

常州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创办半工半读职业学校,学员们在老师傅赵丰裕指导下学习(1953年)

徐州重型机械厂工人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互帮互学(1959年11月)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的元旦献礼——2000匹马力的“先行型”内燃机车(1955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