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品买卖-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

商品买卖-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郎担原指那些走乡串户卖货的人挑的杂货担,虽然所担杂货不多,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不显眼的小商品恰好满足了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尤其在偏僻的农村,交通不便,商铺又少,人们购买小商品的希望就都寄托于货郎担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供销社掌管了农村的商业渠道,个体的货郎担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商品买卖-晓庄镜头下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以集镇或较大的村庄为中心,普遍建立了基层供销合作社,每社建一个零售店和一个收购站,主要经营农民日常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并代国家收购粮、棉、油,以及猪、禽、蛋、烟叶等农副产品和小经济作物。除此之外的一些农副产品,包括捕捞的水产,则可由农民自产自销。

部分供销社除定点购销外,还有流动售货的机制,人们习称为“货郎担”。货郎担原指那些走乡串户卖货的人挑的杂货担,虽然所担杂货不多,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不显眼的小商品恰好满足了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尤其在偏僻的农村,交通不便,商铺又少,人们购买小商品的希望就都寄托于货郎担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供销社掌管了农村的商业渠道,个体的货郎担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但这种传统的销售方式毕竟方便群众,省去了人们上街购物的麻烦,于是,供销社工作人员便保留送货下乡的形式,除供应小商品外,同时还收购社员们的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

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的经营方式日渐多样化,农村和城市恢复了农贸自由市场。新涌现的各类专业户常常天刚亮就开始肩挑车推,把农副产品送进城,带到市场上售卖。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购买日用品也比过去方便,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高邮县南湖区合作社运输船运送鲜鱼进集市(1953年)

震泽县洞庭东山鲜鱼市场(1956年)

吴县唯亭供销社用“货郎担”送货到田头(1957年)(www.daowen.com)

淮阴县陈集供销社收购烟叶(1961年)

镇江市郊的养殖专业户进城卖鹅(1982年)

无锡阳山农村田头的服装集市(1982年)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渔港村,妇女在自家门口摆摊售卖土产(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