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拓展学生发展时空和途径的探索:实践场馆进课堂课程开发

拓展学生发展时空和途径的探索:实践场馆进课堂课程开发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场馆进课堂”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习评价始终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因此,“场馆进课堂”课程对学习单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的设计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场馆进课堂”课程在设计该内容评价时充分关注集体、个体的相互作用,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在集体中的影响。

拓展学生发展时空和途径的探索:实践场馆进课堂课程开发

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助力教师全面把控学生学习状态、全方位调整教学策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适时适切的学习评价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在“场馆进课堂”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习评价始终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得到鼓励,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得到激发,学生合作和分享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质量,增加了社会责任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校和教师掌握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场馆进课堂”课程开发的不断完善。

(一)评价内容多元

1.关注场馆内容的知识性评价——场馆学习单

场馆学习单是场馆学习中较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学习单是学生场馆学习的有效辅助材料,通过完成学习单,学生可以明确学习任务,熟悉与场馆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参观的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理解层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提升。因此,“场馆进课堂”课程对学习单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的设计层次清晰,循序渐进。例如,一年级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学习单中,设计了“海洋知识知多少”判断题的学习任务(如图4-3),来评价学生对海洋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一年级学生,内容相对简单,以判断题的形式呈现,降低了认知难度。

图4-3

在七年级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学习单中,设计了给湿地鸟类做标签卡的学习任务(如图4-4所示),来评价学生自主探究湿地鸟类的成果和对湿地鸟类的掌握程度。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收获可通过标签卡形式呈现,这样的评价形式既活泼又开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图4-4

2.关注学生合作能力评价——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工作群体。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合作学习,建立团队文化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场馆进课堂”课程重要评价内容。不能认为一组人恰巧在一起工作就可以构成一个团队。它是能相互负责的、具有共同目标的、共同执行目标和共同方法的有互补技能的一些人。“场馆进课堂”课程在设计该内容评价时充分关注集体、个体的相互作用,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在集体中的影响。通过团队合作的评价量表,使团队实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且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团队合作评价表

说明:综合评定等级85分及以上为“优”;75—84分为“良”;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评价参考

①对小组工作的态度和贡献

A.在小组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不遗余力地投入小组工作,为小组工作出谋划策,尽心尽力。(21—25分)

B.能关心小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16—20分)

C.偶尔关心小组工作,有时能提点建议,但不够主动。(11—15分)

D.对小组工作不闻不问,有点像局外人。(6—10分)

②对个人承担的任务

A.能圆满地完成分给的任务。(21—25分)

B.基本完成分给的任务。(16—20分)

C.勉强完成分给的任务。(11—15分)

D.没有完成分给的任务。(6—10分)

③与小组成员合作情况

A.能主动与小组成员沟通,主动关心合作者,善于做出必要的让步。(21—25分)

B.偶尔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对别人关心不够,能做出必要的让步。(16—20分)

C.经常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很少关心别人,很少做出让步。(11—15分)

D.一直有意见或工作不协调情况,从不关心别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6—10分)

④是否有精彩的发言或有价值的发现

A.在组内交流或对外展示中能有精彩的发言,在活动过程中有创新性建议。(21—25分)

B.有价值的建议和交流。(16—20分)(www.daowen.com)

C.勉强能完成相互间的交流和提出建议。(11—15分)

D.没有贡献。(6—10分)

3.关注学生观察能力评价——自然笔记

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能力,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并从被观察的对象中找出某些新的东西,也就是有所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中。”在“场馆进课堂”课程中,设计了大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动。例如,一年级的观察海洋生物,二年级的观察昆虫,六年级的观察植物,七年级的观察动植物标本等,这些观察活动按照学生的学情有不同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同。通过这些评价的设计:首先希望学生能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计划,把握观察要求,不偏离方向,独立主动地进行观察;其次善于根据观察任务对照、比较,看出对象的特点及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要点不走样;最后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富于创造。

4.关注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创意金点子、创意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开设探究型课程的初衷。“场馆进课堂”课程有很多内容涉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如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呢?我们尝试通过对学生设计的创意作品进行量规评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七年级上海科技馆实施的课程中,我们借助上海科技馆展品的高科技元素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撰写“创意金点子”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八年级上海汽车博物馆实施的课程中,我们又设计了“画出你心目中的未来汽车”来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评价方式多样

1.学习档案袋

“场馆进课堂”课程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本“学习档案袋”,“学习档案袋”一般由组长保管,里面一般包括本组学生的团队文化建设、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像资料、研究记录、设计的方案或草图,遇到过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学生通过学习档案袋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开展场馆探究活动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学习档案袋是为学生建立一个记录学习过程的档案。

图4-5 学习档案袋结构图

2.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场馆进课堂”课程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与常规课程使用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方式不同,“场馆进课堂”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习题,没有考试,取而代之的是交流、讨论、探索、实践。因此,一张考卷不能完全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量表可以很好地成为替代工具。设计评价量表时,要充分考虑量表中各条量规标准的合理制订,好的评价量表如同一份作品质量标准,保证标准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保证学生活动连续性和完整性,让学生的场馆探究活动尽量不受教师的干预和影响。

3.成长(争章)手册

成长(争章)手册是一个持续性、总结性的评价工具。它的形式与评价量表相近,但更重视结果性评价。通过成长(争章)手册的评价,可以充分展现“场馆进课堂”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当学生完成在校九年教育后,成长(争章)手册上会呈现其在18个场馆中进行的每一次探究性学习的成果和能力表现,呈现从一年级开始到九年级毕业“场馆进课堂”课程给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帮助。同时,成长(争章)手册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鼓励和成功的快乐,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4-6 小学生成长手册

图4-7 中学生成长手册

4.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场馆进课堂”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展示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成果展示的不仅仅是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交锋、过程的体现,即成功喜悦的分享和探索困惑的分解和分忧。通过展示,认识到实践活动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意义,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场馆进课堂”课程中学生的探究成果是多样的,可以是论文、PPT文稿、小报、小制作、绘画、小创意等。在交流成果时,教师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范围内展示成果,并把每个小组展示、交流成果的过程用视频进行全程记录,通过回看视频,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在下学期展示环节中完善自我。

图4-8 学生探究成果展示

(三)评价者多元

1.学生自评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行评价。自评是评价的基础,有利于被评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在“场馆进课堂”课程评价体系中,运用了大量的自评量规。自评既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自评量规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2.学生互评

互评范围可在小组内进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求学生能以赏识的眼光评价同学,多看到同伴的优点,以鼓励为主,当然也应该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3.教师评价

在“场馆进课堂”课程中,教师除了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相应的评价之外,还应在学期结束时,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期探究型课程主题活动中学生的总体表现,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情况,给予总结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争章)记录册中。

4.家长评价

家长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课程中融入家长评价有益于课程更全面的设计和反馈。在每一学期的课程总结中,我们都会让家长写一些感想和建议,以促进课程的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

“场馆进课堂”课程的评价是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借助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用积极的眼光、从多角度审视被评价者,发现其优点和长处,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其在自尊、自信中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