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学生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
“场馆进课堂”课程选取的18个场馆中,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科技、文化、艺术等,“场馆进课堂”课程的学习活动是将各种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在实践探索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六年级“航海博物馆”学习单设计中的一项“航海与国防”,将航海技术与国防安全、历史政治关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航海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又如,八年级“汽车博物馆”的探究活动手册中,有一项学习内容:请画一张汽车博物馆中一辆车的素描。将机械工程与工艺美术相结合,用艺术形式去展示观察的结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了提升。
对学生而言,每次进场馆开展学习活动,都要考量他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整理归纳能力、合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我校学生在一至九年级“场馆进课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技能,如观察、分类、数字应用、测量、交流、应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预测、推理、概括、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基本技能和整合技能。学生参加的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结合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其综合实践能力有了极大提升。
2.提升学生动手设计创造、批判与创新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与批判创新能力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校“场馆进课堂”课程弥补了这一环节的缺漏。例如,八年级“上海大学工学院”探究活动,聚焦了目前较热门的3D打印技术。这一活动的设计除了让学生了解3D打印技术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并制作相关作品。学生从这样的活动实践中真正了解并学习这项技术,提升了动手创造的能力。有位学生在参观感想中写道:“上海大学工程技术实践工作站是集兴趣教育、学科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实验室兼科普教育场所,更是具有探究特色、重视实践、引导创新思维、提供个性化研究服务的科技精英成长的摇篮。”“场馆进课堂”课程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他们各种实践能力的发展,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3.提升学生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体验感知能力
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教育是根植于思想深处的重要基础。我校“场馆进课堂”课程设置的18个场馆活动中,有4个场馆直接与此相关,还有不少场馆间接与此相关。通过这些场馆的考察活动,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有了深入的体验,由此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而深入人心。例如,通过“上海博物馆”的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关注华夏文明与历史的发展。有位学生在他的学习报告中写道:“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但是,我们应该用清醒的头脑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不能拿着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辉煌’沾沾自喜,更应该做的是先走别人走的路,再走别人未曾走的路,最终驰骋于不败之地!”“场馆进课堂”课程给学生更多与文化传统、历史发展深入接触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体验的广度和深度。
案例六 曲韵满校园课程
一、开发背景
1.背景介绍
在东方乐器博物馆感受了美妙的东方的音韵和进行了探究活动后,结合宝山区开展京剧、昆曲、沪剧、越剧等多剧种进校园试点活动,我校开设了“曲韵满校园”的拓展型课程,以典雅精致的“昆曲”为主,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普及戏曲基础知识,了解亲近民族经典,关注喜爱传统艺术,开展了一系列传承戏曲文化的实践活动,将“充分体验、尽情展示、继承传统、文化育人”的实验学校戏曲特色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知、听、唱、演、创为主,在了解昆曲文化、欣赏经典剧目、模唱昆曲唱段、练习表演身段、创新舞美设计的过程中,感受昆曲魅力,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课程目标
1.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触昆曲,了解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基本戏曲知识。
2.初步学习演唱昆曲著名唱段,学习圆场步、云步等基本昆曲步伐,模仿出场、亮相、走步等昆曲表演动作,体会昆曲独特的审美特征。
3.了解昆曲艺术的服装美、化妆美、舞台美,尝试合作设计昆曲服饰、戏曲脸谱、舞台设计等绚丽的舞美艺术。
4.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拓展活动,能与同伴合作,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尝试舞台表演,大胆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5.在学习体验中,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度,增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人文情怀。
三、课程实施
1.对象:三至七年级的学生社团。
2.课时:16课时。
四、课程内容
(续表)
案例精选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曲韵大舞台”是“曲韵满校园”校本课程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是基于学生在了解戏曲知识、欣赏经典唱段、体验昆曲艺术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www.daowen.com)
本次活动需要通过课外调查准备与课内交流展示协同实施。课外:利用网络等资源调查搜集中国戏曲的种类、历史、名段、名家等,延展学习内容并填写相关学习单;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并实施戏曲节目展示排练任务单。课内:交流、展示与创意,具体通过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环节1——交流分享:交流分享课外调查结果;
环节2——文化辞典:开展中国戏曲知识问答;
环节3——大显身手:展示评价小组排练成果;
环节4——创意无限:讨论戏曲进校园活动形式。
二、学生情况分析
(略)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交流分享中国戏曲的种类、历史、名段、名家等内容。合作答题中,拓展巩固戏曲知识。
2.通过合作排练、小组表演等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体验参与、合作的快乐。
3.在实践与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表演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培养对舞台表演的兴趣。
4.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关注度,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重点和难点分析
戏曲知识的搜集与交流,分组进行戏曲节目内容选择、自主排练与综合表演。
五、教学活动流程图
【部分环节介绍】
环节1 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等方法多渠道搜集、记录整理资料,完成学习单。课上交流分享所搜集的中国戏曲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求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任务单(个人)
关于调查戏曲知识的学习单
活动成效:从调查任务单的反馈来看,通过之前昆曲文化拓展型课程的学习积累,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大多数学生采用上网查找的调查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整理出自己感兴趣的戏曲种类和历史文化,并对戏曲名家名段进行赏析。在课堂交流中发现,学生集中对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戏曲剧种有了深入了解,能简要说明各戏曲种类的流传历史、唱腔特色和经典名段等内容。也有学生关注到一些小众的地方戏曲种类,如:二人转等。通过搜集、交流、共享中国戏曲相关知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扩展,提高戏曲拓展型课程的实效。
环节2 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指导各小组根据组内成员特长和学习基础,设计排练任务单,自导自演排练戏曲小节目,在课堂中大显身手,相互指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的兴趣与信心。
活动任务单(小组):
关于戏曲节目排练的任务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