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场馆进课堂:拓展学生发展时空与途径的实践

场馆进课堂:拓展学生发展时空与途径的实践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2九年级学生在同济大学进行探究学习后留影2.不同类型的场馆设置不同的目标“场馆进课堂”课程的教学,针对不同特点的场馆,制定适合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学习目标。

场馆进课堂:拓展学生发展时空与途径的实践

1.不同类型的场馆给学生不同的体验

我校“场馆进课堂”课程选择的18个场馆,根据场馆的基本性质属性,大致划分为知识传递型、文化浸润型和实验操作型三大类型。我们将知识传递型场馆体验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年级,将文化浸润型场馆主要集中于四至七年级,而实验操作型场馆主要集中在七至九年级。这样布局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能力特点,也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学习需求,在不同层面给学生增加不同类型的体验,创造多层面的实践机会。

“场馆进课堂”课程中知识传递型场馆,贯穿全校一至九年级,但不同年级学生的活动安排是有区别的,小学低年级安排有趣的体验与游戏活动,以激发童心、童趣和好奇心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则将场馆学习活动向科学技术方面扩展,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技术进行积极探索,初中高年级将某一领域科技发展作为学生探索的专题探究。这样,即使同类场馆在不同年级的分布排序中,给学生创造不同的体验和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实践体验的深度向广度延伸。

文化浸润型场馆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段四至七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从兴趣转向理性思考,学生的眼界更关注人文历史等深层次与人类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一阶段培养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是科技教育中贯彻德育教育的重大内容。所以,我校将这一类场馆安排在低高年级的衔接阶段,通过场馆学习、体验、实践使学生的能力和思想向更高层次推进。

实验操作型场馆涵盖了几所大学实验室的实践活动,这是结合八、九年级学生升学的要求,在考察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前沿成果、了解科技与社会关系、感受科学研究氛围中,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和就业观。

图4-2 九年级学生在同济大学进行探究学习后留影

2.不同类型的场馆设置不同的目标

“场馆进课堂”课程的教学,针对不同特点的场馆,制定适合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同学习目标。

知识传递型场馆的主要学习目标:

一至三年级(1)学会观察与思考。

(2)运用绘画进行设计展示。

四至七年级(1)学会使用数据、图形、表格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2)能使用恰当的途径和工具进行信息搜索,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其中发现问题。

八至九年级(1)在信息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www.daowen.com)

(2)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分析解决问题。

文化浸润型场馆的主要学习目标:

一至九年级(1)感受各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

(2)整理搜集资料,使用学习工具进行整理分析。

(3)通过信息分析归纳,感知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

(4)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树立传承文化传统的意识。

(5)尝试自己设计学习参观的方案,用学过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实验操作型场馆的主要学习目标:

八年级(1)学会精确测量和初步设计,并形成设计方案或设计图。

(2)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积极动手制作、实践,提升科学研究的意识。

九年级(1)在实践过程中能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积极实践。

(2)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批判和创新意识。

(3)树立长远规划、形成科学的学习研究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