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场馆进课堂”课程目标的功能
1.课程目标应体现指导功能
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使师生的整体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指向。课程目标的指导功能在于既要体现“场馆进课堂”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又要体现我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那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师发展为关键,以师生协同发展来赢得学校发展”的办学策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育人成才。
2.课程目标应具有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应当具有对“场馆进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具有评价功能。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教师完成活动指导后,可以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3.课程目标应体现发展功能
课程目标是一个宏观的视角,是育人的目标。它从宏观的角度为学生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该达到的目标。“场馆进课堂”课程目标不仅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具体要求,而且也使学生明确自身任务与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还指导学生自我规划,挖掘潜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童年飞仙——竹蜻蜓”(3D打印实践拓展)一课,教师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重温“童年飞仙——竹蜻蜓”的魅力,在了解竹蜻蜓飞行的物理学原理基础上,主动探究,合作实践,将学习成果付诸3D打印,通过经历一次完整的工程实践过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因此,针对这堂课教师制定了这样一系列目标:
1.通过对比纸风车迎风旋转和竹蜻蜓旋转飞升现象探究相关物理学原理。
2.通过探究及合作学习,自主设计竹蜻蜓的结构。
3.了解三维建模软件及使用方法。(www.daowen.com)
4.能够依据探究所学的物理、数学等知识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按设计要素构建模型实体,培养学生整体规划、精准设计的工程实践思维。
5.能够导出并调整3D打印工程文件,了解3D打印的实施过程。
6.通过对比试飞竹蜻蜓,从质量、构型、助飞条件等诸因素进一步体会工程设计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引领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实践,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提高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二)确定“场馆进课堂”课程目标设定的原则
1.关注系统性,提升关联度
由于“场馆进课堂”课程是全校一至九年级全覆盖使用,所以在目标设置上,必须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年级的课程目标不是碎片化的,它具有关联性、系统性。例如,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童心、童趣和学习兴趣。到小学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对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和周围所发生的某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关注,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意识和态度。到初中阶段,突出科学实践和探究,在综合实践探究中,挖掘潜能、自我规划、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提升职业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场馆进课堂”系列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从无意到有意,学习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实践探究从被引导到自主,行为能力从简单到综合的变化过程。
2.加强针对性,关注互补性
“场馆进课堂”课程是一项探究性学习课程,它不仅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需要外出实践;要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关注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而且“场馆进课堂”课程的实施应与校内开展的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因此,在制订“场馆进课堂”目标过程中,既要有针对性,如关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围绕问题主动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习惯,以及科学精神和合作能力。还要关注互补性,如“场馆进课堂”课程目标设置与其他学科学习目标的关联、协调、分工合作、循序渐进,三类课程协调发展,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目标。
3.提高实效性,关注时效性
我们在“场馆进课堂”课程目标设定中,不仅有对学生应有知识和技能的可操作、能测量的目标,还有关注学生自主与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等,设置可操作、能考察的目标,提高目标实效性。我们关注到“二期课改”提出的关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如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目标,以及近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边实践边探索,在教学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加强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