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充分挖掘场馆这一社会教育资源,把场馆中适合不同年级层次的教学资源用于学校教学。
1.“场馆进课堂”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校确定以“场馆进课堂”作为探究型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其指导思想是:传承和弘扬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文化,践行学校“以学生和教师的终身发展为本,以积极的教育构建人文校园、以积极人生开创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整合社会多方教育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拓展学生发展时空和途径,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场馆进课堂”课程的开发,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打破学校教育局限性,拓展学生发展的时空和途径。在“场馆进课堂”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场馆进课堂”课程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学生在创新性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
2.“场馆进课堂”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
“场馆进课堂”课程建设与实施有三个基本内涵:一是践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知行并举、教学相长,全面开展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研究、学习活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二是学校以“场馆进课堂”课程建设和活动设计为抓手,整合社会各方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调动积极因素,创建我校特色品牌课程;三是依托科技、人文和社会的大环境,拓展学生发展时空和途径,服务于学生终身学习和人格发展的需要,让宝山实验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1)“场馆进课堂”课程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
场馆以其多样化的展示手段、丰富的展品内容,营造出常规教室无法提供的社会、生活及科学探究的教育情境,让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和与展品互动,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获得真实而深刻的体验,感受到不同的场馆展示的科技、文化和社会的信息。在不同的场馆中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层次体验历史文化,加深乡土印象,多角度透视本土文化遗产,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www.daowen.com)
(2)“场馆进课堂”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同的场馆有着不同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内涵,学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场馆进课堂”课程教学,强化活动设计,设定分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不同的场馆拥有自己独特的馆藏资源、知识呈现、教育形式,使学生在直观开放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去发现班级、小组、自我关注的问题,从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品质。
(3)“场馆进课堂”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不同场馆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且无固定顺序。在场馆环境中,参观者被赋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自由地控制学习进度,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去发现、思考和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终学有所获。在以探究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记录信息,选择合适的方式合作实施探究。这种学习形式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转为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体验学习收获的喜悦。
(4)“场馆进课堂”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严格的限定要求不同,“场馆进课堂”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的环境刺激,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方式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多元化”输出,一方面得益于场馆内丰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依赖于学生兴趣和关注点的差异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5)“场馆进课堂”课程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一位优秀教师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需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使自己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大部分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游刃有余,但对场馆涉及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要指导学生开展好场馆研究活动,教师必须先行一步学习,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发展。在“场馆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和学生一同探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