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课程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探索形成了校本课程系列基本的架构。对应德育教育,我们设计了修身成长课程群,下设两个课程系列:一是团队教育课程系列(见表1-6所列);二是理想规范课程系列(见表1-7所列)。
表1-6 团队教育课程系列
表1-7 理想规范课程系列
对应智育教育,我们设计了会学探究课程群,下设两个课程系列:一是创意创新课程系列(见表1-8所列);二是乐学会学课程系列(见表1-9所列)。
表1-8 创意创新课程系列
表1-9 乐学会学课程系列
对应体、美、劳教育,我们设计了服务实践课程群,下设课程系列:技艺特长课程系列(见表1-10所列)。
表1-10 技艺特长课程系列
目前,这些课程系列尚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
图1-4 宝山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系列设计框架
2.校本课程类别设计
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了三大类别:
(1)普修型校本课程,是全校1—9年级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修身立德课程群中团队教育、理想规范核心系列课程和会学探究课程群中乐学会学核心系列的“场馆进课堂”课程。
(2)自选型校本课程,即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行选科修习的课程,包括会学探究课程群中乐学会学核心系列学科延伸类课程和服务实践课程群中社会实践核心系列课程。
(3)竞选型校本课程,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能力,由学生自我推荐,通过竞争选拔才能选科修习的课程,包括会学探究课程群中创意创新核心系列课程和服务实践课程群中技艺特长核心系列课程。
这三类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是让每一位学生做到“三会”。
会说——表达、讲演、辩论。
会思——提问、判断、思考。
会做——实践、创意、创新。
二十几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探索,我校基本形成了校本课程系列,也涌现出一批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例如,我校开设的STEM课程——揭秘“魔壶”课程,在全区STEM教学公开课评比中,获得一致好评;实践课程——绿色产品创意和制作,在2017年上海市中青年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我校开发的“场馆进课堂”课程,充分挖掘场馆这一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建立了新型教学模式和新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发展的时空和途径,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课程。
案例一
乐学会学课程
泡菜——一坛生生不息的生命体
一、开发背景
泡菜,不仅可以佐餐增味,还包含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泡菜代代相传,承载了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社区、一个个民族鲜活的文化情感记忆。它的制作是根据乳酸菌发酵原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微生物的鲜活赋予泡菜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成为今天的人们深入了解它、传承它的基础。小小的泡菜坛里装着很多值得探索的大学问。
本课程以泡菜为切入点,融合历史、地理、文学、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泡菜在中国的起源,在世界各国的流传、演变,对乳酸菌发酵知识的应用,泡菜在日常制作和食用中传递出的生生不息的家族情意、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价值。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与泡菜制作有关的知识,并深入了解泡菜制作中的乳酸菌原理,形成对泡菜的整体理解。
2.通过资料搜集、小组探究,了解各地的泡菜文化;通过泡菜制作体验,深入理解乳酸菌发酵原理。
3.培养从日常生活中探索发现的学习能动性,树立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传承文化传统的责任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深入理解泡菜制作工艺中的乳酸菌发酵原理,以及与泡菜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
2.难点:成功制作一坛美味的、生生不息的泡菜。
四、课程材料
1.世界各国的泡菜样品、世界地图、视频、中英文阅读材料。
3.泡菜罐或泡菜坛以及刀、砧板等厨具。
五、课程内容
六、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初中六、七年级学生。
2.实施方法:“小农夫”社团活动形式。
4.实施策略: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路径,分组协作、项目实践、综合展示。
七、案例精选
制作一坛生生不息的泡菜
1.活动时间:1小时30分钟。
2.参加人数:35人左右。
3.活动地点:宝山实验学校六楼阳光房。
4.活动材料:泡菜罐35个,母水13袋,蔬菜(樱桃小萝卜、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芹菜)、黄冰糖2桶、四川泡菜盐、勺子、筷子、砧板、塑料刀、削皮器等。
5.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泡菜的历史,了解泡菜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学会制作一罐四川泡菜,并能说明每个步骤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泡菜制作的全过程,了解乳酸菌发酵原理在泡菜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传统饮食文化,热爱生活,培养从日常生活实践中追问科学原理,探索知识奥秘的习惯。
7.活动过程
(续表)
案例二
STEM 课程:揭秘“魔壶”
一、开发背景
1.背景介绍(www.daowen.com)
揭秘“魔壶”的主题来自“场馆进课堂”课程延伸活动。“魔壶”即“倒装壶”,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的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令人好奇的是,整个壶浑然一体,并没有壶盖。“魔壶”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主题。
2.设计思路
我们从揭秘“魔壶”的内部结构入手,挖掘了设计魔壶、制作魔壶、改进魔壶、展示魔壶四个STEM+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的有趣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工程设计、科学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那样,注重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探索解决未知的问题。
3.整体思维导图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倒装壶的内部结构与相关物理知识,感受国宝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美感。
2.利用所学的设计学、物理、数学等知识,开展倒装壶模型的精准化设计、制作与检测,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
3.通过猜想实验、创意设计与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STEM+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三、课程实施
1.对象:初中八年级。
2.课时:预计4课时。
案例精选
活动一 揭秘“魔壶”之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活动用1课时,是该课程中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倒装壶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设计“魔壶”模型和探究“魔壶”内部结构的过程,初步了解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领略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参与该项目活动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有了初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尚未学习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的连通器原理,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期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解析倒装壶的秘密。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国宝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美感,了解古代工匠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贡献;
2.通过剖析倒装壶的内部结构,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工程设计倒装壶模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领略古人的智慧。
四、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探究倒装壶的内部结构并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倒装壶模型。
2.难点:学生尚未有连通器概念,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兴趣,利用已有知识解析倒装壶的秘密。
五、教学流程设计
(续表)
案例三
实践课程:变废为宝——绿色生活产品创意设计、制作与推介
一、开发背景
1.背景介绍
当今世界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创导绿色生活”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应从孩子抓起。
为了让学生从小领悟“绿色生活理念”,从身边发现问题,开展倡导绿色生活的相关活动。通过“变废为宝——绿色生活产品创意设计、制作与推介”校本课程的开发,希望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领悟倡导绿色生活的重大意义,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知行结合,而且也使学生有机会在“变废为宝”实践中,激发创意、制作产品、接受挑战、了解社会、感受职业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绿色生活理念、变废为宝、绿色产品创意设计、制作、市场推介为主线构建的校本拓展型课程。本科目分为“绿色生活知多少”“绿色产品DIY”和“绿色产品我践行”三大板块。在第一板块教学中,我们着重用情境再现让学生感悟绿色生活的理念。在第二板块中,我们设计了三个趣味活动:“橘皮清洁剂的制作与推介活动”“废油脂肥皂的设计、制作与推介活动”“废蜡烛工艺品的设计与推介活动”,学生在DIY活动和产品市场化推介中,领悟绿色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在第三板块中,我们设计成完全开放性的课程架构。我们有计划、有目标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废品”,自行设计绿色产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各项任务,充分体现主动学习和差异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变废为宝——绿色生活产品创意设计、制作与推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的意识。
2.通过绿色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与推介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激发创意。
3.通过绿色产品创意设计和制作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互助、发展和创新精神。
4.通过模拟绿色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些推介活动,使学生尝试职业体验的经历。
5.通过开放性科目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差异化发展。
三、课程实施
1.对象:六、七年级学生。
2.课时:30课时。
案例精选
“橘皮清洁剂”的产品推介职业体验——产品LOGO创意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变废为宝——绿色生活产品创意设计、制作与推介》模块二《绿色产品DIY》中的《“橘皮清洁剂”的制作与创意设计》部分。
在之前的学习和实验中,学生已经完成了橘皮清洁剂的制作和检测,并且对产品推介的主要工作有了一定了解。本课任务是初步为橘皮清洁剂产品设计一个LOGO。LOGO设计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LOGO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是了解市场的职业体验。
本节课利用实物及图片,结合生活体验引出课题;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和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了解LOGO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团队合作,初步为自己生产的产品设计LOGO。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LOGO的分类。
(2)了解LOGO的组成要素。
(3)初步为产品设计LOGO。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产品LOGO设计的过程,感受观察、分类、归纳和设计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设计LOGO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喜悦和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自己设计的LOGO与生活中见到的相比,感悟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3)通过与其他团队的交流,初步建立准确评价LOGO的标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LOGO的设计。
(2)难点:(1)LOGO的分类;
(2)LOGO含义的描述。
四、教学流程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