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学会自理习惯

青少年适应能力培养,学会自理习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人的工作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作为小学生也要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不能依赖父母或其他长辈。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此时,孩子尚未形成小学生固定的行为模式,家长如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导孩子形成自理意识

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单一指向的照顾,无形中就使孩子形成了一种依赖习惯和被动心理。这种凡事都依靠父母、长辈安排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毕竟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于社会。而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怎么能独立生活于社会呢?所以,家长一方面要改变自身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过细的做法,扭转孩子的依赖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要让孩子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是一个光荣的小学生了。小学生的学习和成人的工作同样重要。成人的工作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作为小学生也要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不能依赖父母或其他长辈。同时,在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坚持自己穿衣、吃饭、叠被、整理学习用品等等。这样天长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识也就能逐渐形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习惯

所谓“自理习惯”,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自理包括多方面的自我管理,例如学习、生活、卫生、劳动等。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习惯是人生的导师,它能带领人走向成功或失败。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恶习则有害于人的终生。从学前到小学,是培养孩子自理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面临着心理上、生活节奏上、活动重心等方面的转折。自身角色的变化,使孩子的成长翻开了“新的一页”。此时,孩子尚未形成小学生固定的行为模式,家长如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ww.daowen.com)

●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做起,点滴要求,逐步提高

孩子年龄小,能力不强,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要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的细节开始,一点一滴地教他们做起,对他们提出简单、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从读书、写字的坐姿,握笔的样子,书写的格式到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以及从日常生活的整理床铺、打扫卧室,到洗手帕、红领巾和小衣物等等,凡是他们自己能动手做的事,都尽量指导他们去做,家长不要代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在生活上让他们参加较为复杂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在学习上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自觉、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在行为上培养他们守纪律、有礼貌、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同时,要教育他们做事要讲究效率,注意质量,不要养成拖拖拉拉、杂乱无章的坏习惯。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实践活动中,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切勿时紧时松或虎头蛇尾。这样,才能使孩子在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自理能力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