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历程中的许多老师,都在我的艺术道路上洒下过辛勤的汗水,而使我成为当今中国昆坛上一位知名作曲家和传承者的最初的伯乐,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周大风。
从1970年周大风收我为徒起,迄今已有45年了,在我26岁那年,我还是浙江省曲艺团的评弹演员,那时随团赴北京参加全国曲艺会演,住在北京西苑饭店。演出之前的一个晚上,有秘书来通知我,说有位专家想要见见我,听我唱一曲,我随即提了琵琶就跟秘书到了另一幢楼里。一位风骨超逸的学者端坐房内,见我进来,立即起身说道:“你来了!我是你父亲最要好的朋友周大风啊!今日一见,你果然像你的父亲啊!”我心里惊讶:原来他就是声名赫赫、德高望重的大才子周大风先生啊。当晚,周大风兴奋地和我谈起他以前和我已故父亲(著名评弹艺术家周云端)一起体验生活、一起采风、一起创作的往事。他感慨地说道:“你父亲是个德艺双馨的好人,可惜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你现在到我们浙江来,以后我会保护你,关心你,你要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告辞回房的路上,我的直觉告诉我,我将结束朦朦胧胧混混沌沌的生活,用清醒的头脑去迎接我人生最重要的起步阶段——开始学习。半年后,我调去浙江省昆剧团乐队,由当时的团长谢逸南做证人,正式拜周大风为师,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理论、昆曲音乐理论和作曲法。
大风老师对中国古典音乐和昆曲音乐深有研究,做过大量的翻译工尺谱课程和分析例题,写过多篇浅显易懂的理论文章。自从跟他学艺后,我慢慢了解掌握了昆曲音乐史和昆曲谱曲法。
大风老师的观点是:昆剧音乐史确切地讲应该是昆剧音乐发展史。昆剧不像其他新兴剧种,只有一二百年历史,早在戏剧形成之前,音乐已经有了几千年悠久的进化史了。先秦乐舞之后,有文字有曲谱记载的年代开始,人们知道了“唐大曲”。顾名思义,就是在唐朝风行的庞大的乐曲。时间很长,人很多,场面气派恢宏,一般老百姓演不起来,只有在皇宫里举行盛大庆典才演奏得起来,又称宫廷乐。当它演奏时,据说“在十几里地之外都能听到”。后又发展为“唐宋大曲”。唐宋大曲的曲式结构与演出形式是:(一)“散序”,教板的乐曲,由乐器演奏而成;(二)“中序”或“拍序”,四四拍的慢板乐曲,加入了歌唱而成;(三)“破”或“入破”,四二拍的中板、快板乐曲,再加入了舞蹈而成。(www.daowen.com)
唐宋大曲与戏剧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国戏剧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意义有几点:(一)大曲中许多音调被昆剧曲牌音乐吸收;(二)散—慢中—快节奏的变化规律成为昆曲曲牌联套的排列原则;(三)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后来成为昆剧表演艺术的特点。唐宋大曲保留下来的片段作为曲牌出现在昆曲中的有《八声甘州》(入破)(六幺令)等。
关于昆曲谱曲技法,大风老师从“度曲”开始,教会了我赠板曲、宫调、曲牌选择、集曲,以及曲牌的板式,曲牌的主腔、色彩腔、枝干腔等,并结合昆剧团演出实践,收集了南曲的阴阳八声。后来我又进了上海音乐学院,掌握了从传统中改编的技法。多少年过去了,我将从大风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结合实践,博采众长,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昆曲作曲理论体系,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委派我向下一代青年昆曲人才全面推广教学。我被授予“优秀昆曲主创人员”“优秀昆曲研究人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我认为这些称号应该授予我的恩师周大风,他才是当之无愧!
2013年11月,我去看望病中的大风老师,他向我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近代昆曲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今天兴旺发达的浙江昆剧团当年是怎么进入浙江的等内容。90多岁的大风老师,讲完昆曲历史后,仍然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身患重症之人。周大风老师知识面丰富,尤其是音乐。在我看来,他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教导着年轻一代。阳光下,他娓娓而谈,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人活在世界上,总而言之是创造、发明,不断地创造、普及、改进、淘汰。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逐步提高,社会在人们的改革创造中日益前进。人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人的作用是要对人类有贡献。人死不要怕,为子孙后代做点好事,把上千万代的创造成果传承下去,才是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